建立小学生阅读的“感官系统”
2016-01-15陈惠忠
陈惠忠
【摘 要】阅读,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如今社会,无时无刻都会有大量信息涌入脑海,无论是读书、看报、上网都需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否在杂乱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大重心。
【关键词】阅读方法与技巧 捕捉信息能力 整体与细节
一篇文章需要我们用嗅觉、视觉甚至味觉来探索,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文章的兴趣,找不到方法读懂它,获取不了其中的信息,我们就如同聋哑人一样。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启发期就帮助他们建立好感官系统,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索阅读的奥秘。
一、阅读感官系统——“视觉”直击整体大意
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大多简单,学习目的着重教会学生掌握常用词汇和句式,因此,课文大多通俗易懂;而四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文通篇主题明确,结构较简单,生僻词不多,适合学生用来练习阅读能力。
“视觉”,所谓看,即通过粗略阅读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一篇通用词构成的文章已不是问题,而文章多数主旨简单,采用总括结构,甚至标题就概括全文。面对这种结构简单、主旨明确的文章,老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文章大意,也能掌握此类文章的结构规律。
对于标题概括全文的文章,阅读难度较低,文章大意不难掌握,此时应该让学生进入文章中去获取信息补充文章大意。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文章《徐悲鸿励志学画》《普罗米修斯盗火》《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些文章都是采用标题概括全文,学生只需看标题就能知道全文讲什么。但这还不够,文章大意不仅是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还有人物的思想情感,事件的发展蕴含的道理等。因此,学生应该再度在文章中去寻找“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普罗米修斯是谁,为什么盗火,如何盗火”“李时珍为何夜宿古寺”,这样整体大意才是完整的。
对于标题没有透露出什么信息的文章,难度往往较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内容为哪些,那么学生就能通过文章结构快速获取整体大意。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文章《烟台的海》,通过标题学生只能知道文章是讲烟台的海,但是如果不仔细阅读文章,无从得知烟台的海的特点,也不知作者对烟台的海是褒是贬。而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就能了解,在每段的开始,作者都有这样的话“烟台的海是怎样的”,通过浏览文章每段的开头,学生就能概括出烟台的海的特点,再通过结尾段落便能知悉作者抒发的情感,这就能够训练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掌握。
二、阅读感官系统——“嗅觉”中提取信息
“嗅觉”,所谓闻,即抓住文章的重心,从重点部分中提取关键信息。这比掌握文章大意更具有难度,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刚刚起步,对于文章信息灵敏度不高,往往不能从大篇幅的文章中找到关键有用的信息,这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主因。
再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文章来说,这是一篇看似主旨简单的文章,但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却颇有难度,首先,学生需要从文章中了解人物,了解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了解宙斯还有其他神的关系。然后,“盗”这个词,很耐人寻味,在学生心中,此时正是他律道德时期,平时说的“盗”就是违法犯罪,那么学生如果不能从文章中理解这个“盗”的特定含义,就会对文章大意产生很大偏差。在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中都出现了“盗”的字眼,究竟为何“盗”,阅读第二段就会发现,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盗取天火,这就是关键信息。学生通过此句分析,“为人类”即有了“盗”的目的,再根据“人类”返回到第一段中描写人类生活又冷又饿的困境,根据“天火”看到第三段对盗的过程的描述,学生就能掌握到这个“盗”的真正含义,这在此文中不是个贬义词,普罗米修斯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与智慧,这不是“盗”,而是他为了人类所做出的伟大牺牲。
三、阅读感官系统——“味觉”深入文章精髓
“味觉”,所谓品,即掌握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作者都蕴含了情感在其中,而对文章的味觉则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发掘出文章作者的情感。这也是阅读的精髓,没有情感的文章便是不值得一读的,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如果只能获取它的表面意思那就不算阅读。对小学高年级来说,这个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阅读、写作的重要基石。
一篇文章的情感,作者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的考量,通过文章大意能够了解作者一个情感的基调,究竟是褒是贬,是喜爱还是伤感,需要根据学生的“嗅觉”灵活找出一些关键字眼,例如代表情绪的感叹词、句式,这都是能够很好抓住作者情感的机会,接着便根据文章结构找出总括段,进行分析,总括段往往是作者总结陈词一并抒发情感的段落,这样便能很好抓住作者情感。
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阅读基础,此时训练阅读应该更为仔细认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仔细阅读,练习在细节中获取关键信息,同时广泛涉猎,多多了解文章种类及时代情感,这都是建立阅读“感官系统”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