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学辅助模式初探

2016-01-15苏玥

关键词:舞台表演音乐学院声乐教学

苏玥

摘 要:中国音乐学院从成立、发展到声乐教学模式的形成,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汇集了国内外顶级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心血,是各高等音乐学院学习、借鉴的模板。其声乐专业课程与理论公共课程相辅相成,声乐专业多层次的舞台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其声乐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思想,对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理论;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31-03

一、中国音乐学院的成立与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中国音乐学院成立的背景

中國音乐学院是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和关怀下建立的。1963年8月,周总理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发展祖国的艺术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基础是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为此应建立一所新型的专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中国音乐学院”。1963年11月,文化部根据周总理的谈话精神起草了《关于建立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舞蹈学校的请求报告》。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正式成立。1964年3月,学院领导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提出了《关于中国音乐学院的设想》(草案),其中指出:“要办好这种新型的音乐学院,单靠教育机构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以及创作与实验演出机构予以配合。”根据这一设想,学院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教学机构的设置主要有理论、作曲、器乐、声乐及歌剧5个系。研究机构的设置是将原来附属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所整个调过来。1991年中国音乐学院新增设了音乐教育系。1996年9月,学院将声乐系、歌剧系合并成声歌系。发展到今天中国音乐学院专业分布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3大类,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声乐歌剧系、中国民族器乐系、音乐教育系、钢琴系、艺术管理系、指挥系、管弦系、音乐科技系、社会科学部等11个教学单位。

(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发展

建院初期,声乐专业的课堂以传统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民歌、戏曲等各种传统音乐蔚然成风。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用国外发声方法教学,而大多数学校聘用的文人音乐家尤其是民间音乐家还是采用传统音乐中的“口传心授”方式教学。建院初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也很丰富多彩,如师生们到北京郊区进行劳动、采风、社会调查、演出辅导;向“乌兰牧骑”与中南地区来京汇报演出的剧团学习;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排练演出等。1966年夏,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教学探索也随之中断。1973年秋,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并成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直到1980年10月中国音乐学院才得以重新恢复建制。80年代后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成员的加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思想,声乐教学也在单一的民族唱法基础上增设了美声唱法,声乐授课方式也逐渐引用国外的发声方法和借助钢琴伴奏;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方式也随着文人音乐家和民间音乐家的老去与离世也渐渐淡出教学舞台,现在只有少数的课程如“京剧”“古诗词歌曲”等还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学。近几年随着新的科技信息和现代音乐思潮的不断涌入,流行音乐也传入了音乐高校,在现声歌系主任马秋华老师的带领下,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与时俱进增设了流行唱法。中国音乐学院可谓名师荟萃,教学科研领域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在中国声乐表演领域更是成绩骄人,学校共有国家高校教学名师2位,声歌系的金铁霖老师就是其中一位。邹文琴老师也获得了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从建院初级到今天有许许多多的音乐教育家默默的做着贡献,如安波、马可、刘雪庵、郭兰英、傅雪漪、良小楼、金铁霖、邹文琴、马秋华等,他们培养出众多的优秀的人才如:吴雁泽、德德玛、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阎维文、谭晶、祖海、姚贝娜、阿鲁阿卓、曹芙嘉等歌唱家和著名歌手,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声乐专业课程与理论公共课程相辅相成

(一)声乐专业选择理论课的方向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以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为主,每周上两节专业课。在课堂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主要用钢琴发声和歌曲伴奏,流行唱法除此以外还要加入电子设备(电脑音响麦克等)。3种不同唱法的学生在理论课的选择上也略有不同,如民族唱法在理论课上可选张天彤老师主讲的“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研究”、徐欣老师主讲的“京剧”、赵晓楠老师主讲的“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徐欣老师主讲的“中国戏曲”、王苏芬老师主讲的“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等;美声唱法的理论课可选刘蓉惠老师主讲的“意大利语语音及声乐作品选读”、西沙老师主讲的“德奥艺术歌曲”和“歌唱中的德语语音”、郭湘老师主讲的“法国艺术歌曲”、张哲老师主讲的“西方歌剧释义”等;流行唱法可选的理论课有郭震老师主讲的“音乐剧赏析”、桑海波老师主讲的“流行音乐导论”、流行唱法专业的学生还要必修郭震老师的形体课程。流行唱法因为是新增设的学科,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会补充相应的理论课程。声乐这3种唱法同时可选的理论课也有许多,典型的课程有陈蔚老师主讲的“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刘晓江老师主讲的“中国艺术歌曲”、李元华老师主讲的“声乐表演艺术”、龚荆忆老师主讲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与伴奏”、潘桂娟老师主讲的“舞台语言基础训练”、谢嘉幸老师主讲的“音乐表演美学”、还有瞿小松和谢嘉幸老师共同主持参与的“音乐纵横三人谈”等等。

(二)与声乐相关的精品课程内容概括

1.中国艺术歌曲:每首艺术歌曲产生的背景;词作者及歌词;曲作者及曲调;词曲的结合;钢琴伴奏的作用;演唱的范本分析;歌曲演唱。

2.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作品分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情绪情感;音乐结构分析:分段落、分乐句、找动词和形容词;歌唱的表演手段:眼神、手势、步伐、空间、呼吸、风格。理论部分落实在纸上,实践部分把写在纸上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作品也从古曲、民歌、艺术歌曲、歌剧选段、创作歌曲等根据时代的不同表演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3.音乐剧赏析:每部音乐剧产生的创作时代背景;作品时代背景;词曲作者介绍;作品内容介绍;作品人物介绍;人物声音塑造(扮演者与人物形象相吻合);作品欣赏。

4.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古典诗词歌曲的定义及发展史;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风格与韵味;每首古典诗词歌曲分析:创作背景介绍、词曲作者介绍、内容词义分析;演唱实践。

5.意大利语语音及声乐作品选读: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规则及演唱提示:元音、辅音、不发音字母和哑音字母、外来字母;语音和语调:音节、重音、省音和断音、句型和语调;朗诵并演唱歌曲片段;意大利语小对话;音乐术语;意大利语不同风格作品演唱。

6.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与伴奏、德奥艺术歌曲这两门课程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体的课程讲座,龚荆忆老师和西沙老師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指导老师,都有深厚的钢琴演奏基础,对歌曲演唱的处理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两个课程内容虽说歌曲作品是一中一外,但两位老师都强调歌唱者与伴奏的密切配合,小到每一乐句的呼吸口,大到歌曲演唱的整体感,还有歌唱者歌唱时情绪的起伏变化,细腻的词语拿捏、伴奏者要与歌唱者同呼吸同歌唱等等。

7.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研究、音乐纵横三人谈这两门课程顺应了“请进来”的大学教学原则,也就是请来校外的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民间音乐家等来学校讲座,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研究课程请来的都是民间音乐家,课堂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们不出课堂就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音乐纵横三人谈这一课程是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出现的,每一星期都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从自己的生平阅历到音乐道路,从自己的音乐成就到人生感悟,内容包罗万象,大大开阔了声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视野、增添了知识内涵。

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技巧课堂上学的大多内容是发声基础和歌唱技巧,但歌曲内涵的充盈离不开理论公共课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释义。从曲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演唱到表演的眼神、手势、台风;从歌唱者与钢琴伴奏的密切配合到歌唱者音乐视野和内涵的开阔,这些都说明声乐专业课程与理论公共课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位优秀歌唱家的出现是许许多多园丁共同培育的结果。

三、声乐专业多层次的舞台实践活动

(一)音乐会形式

中国音乐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座非常受人瞩目的建筑,它的利用率很高,几乎每天都人来人往,它就是音乐厅。音乐厅主要包括音乐厅、歌剧厅、排练厅、录音棚、化妆间、国乐展厅等布局。音乐厅在地上共4层915个座位,歌剧厅在地下共两层共有300个座位。音乐厅的空间组织围绕着“叠合”和“分离”的形式设计。中国音乐学院除了有这两个主要演出场地外还有一个阶梯教室也可与音乐会使用,学生开个人演唱会占用音乐厅或歌剧厅学校会收取一部分费用,阶梯教室是不收费的。中国音乐学院的演出非常密集,几乎每天都有。硕士生的演出居多,因为中国音乐学院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硕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授予权,每年声乐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都按学校规定有一场毕业音乐会。除此之外师生音乐会、节日音乐会(新年音乐会)、交流音乐会也不少,作为高端访问学者应研究生处规定每年入学和毕业期间也要开两场音乐会。根据声乐专业唱法的不同,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演出场地多选在音乐厅,而美声唱法的演出多选在歌剧厅。一场演唱会的曲目大多在15首到20首之间,伴奏的选择多为单一的钢琴,也有民族唱法的演出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加入民族乐器,美声唱法的演出也有少数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加入西洋乐器。流行唱法的学生音乐会也精彩纷呈:有小型音乐剧演出、有摇滚乐队演出、有说唱音乐演出、有中国唱法演出等,演出的现场很热烈也很受青年人的追捧。在这个高等音乐学府里,人们感受到了它的博大与包容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勇于尝试。

(二)课堂形式

对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在他们必修的理论课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他们的专业开展的。陈蔚老师主讲的“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刘晓江老师主讲的“中国艺术歌曲”、李元华老师主讲的“声乐表演艺术”、龚荆忆老师主讲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与伴奏”、潘桂娟老师主讲的“舞台语言基础训练”等,都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课堂实战表演,这时的讲台就是舞台,唯一不同的是学生表演时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老师都停下来耐心讲解,从呼吸到情感,从眼神到手势都会逐一解决。达到最理想的演出效果。陈蔚老师在课堂上,会根据歌曲的需要设计特定场景或演出的小道具增加现场演出的感染力。课堂的实践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对舞台的恐惧感,通过经常的磨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考试形式

考试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严格,每学期有两次正规考试,期中期末各一次。考试的场地设在音乐厅和歌剧厅,民族和流行唱法的学生在音乐厅,美声唱法的学生在歌剧厅。流行唱法的学生考试时可用麦克和伴奏带,其它唱法用钢琴伴奏。期中考试每人两首曲目,由高年级向低年级按学号顺序考。期末考试高年级毕业班考5首曲目,其他年级考两首,不能与期中考试曲目重复。考试时间老师都提前入场,拿好自己的考试学生曲目名单,进行现场打分。这时名师云集,但考场安安静静,学生也按名单依次登台演唱。学生考试时都穿正规的演出服,很亮丽也很得体,出场入场都很认真的行礼谢幕,表演的很投入仔细,一招一式都经过练习考量。考试与真正的演出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没有掌声。听众不可随便出入,只能在演唱完两首曲目学生在上下场时出入,可录像录音便于学习交流。

(四)交流形式

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方针是开放的,大到与国际接轨,小到与国内兄弟院校联合,真正做到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原则。从1964年建校到现在已有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音乐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同多所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和音乐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向世界各国传播。每年中国音乐学院都会请来国外几座友好音乐院校的音乐家来学院联合举办新年音乐会,2014年邀请的国外院校有:中国-奥地利联合音乐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近几年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组织硕士生和优秀的本科生面向全国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义务演出,为兄弟院校带来精彩的演出节目和国内一流的办学理念。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出实践活动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声乐比赛、电视台演出等等,这些多层次的实践活动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演出经验,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成为明天的音乐之星蓄积能量。

声乐专业是各高等音乐院校重要的三大课程体系之一,声乐专业教学模式随着时代进步在不断发展着,中国音乐学院从成立、发展到声乐教学模式的形成,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汇集了国内外顶级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心血,是各高等音乐学院学习、借鉴的模板。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简史集·中国音乐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

〔2〕李雁宾.总理与音乐学院.中国音乐,1994,(3).

〔3〕樊祖荫.回顾与思考.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香港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音乐学院声乐教学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