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的琴》中的黑色幽默

2016-01-15王秀霞王宗泉

关键词:黑色幽默表现手法反思

王秀霞 王宗泉

摘 要:电影《钢的琴》的成功离不开对黑色幽默的成功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无论在塑造人物形象还是表现电影主题上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能引發观众在笑过之后进行一些反思。

关键词:《钢的琴》;黑色幽默;台词语言;表现手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23-02

在中国式大片高歌猛进的现在,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可以称得上是独树一帜。该片以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和离异的妻子争夺女儿抚养权而聚集昔日工友用钢铁制造钢琴的故事。影片未上映之前已在各大电影节斩获了诸多奖项,正式上映之后口碑也极好。这当然离不开导演独特的视角,娴熟的拍摄技法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但影片中处处可见的黑色幽默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

黑色幽默也称绞刑架下的幽默,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以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代表。它属于喜剧范畴却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尼克伯克曾通俗地对黑色幽默做出过解释:一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上绞刑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因此,黑色幽默常常通过放大人物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而突出一种荒诞和戏剧性色彩。它从现实中取材但表现方式常常又是超现实的,它通过对主人公现实悲凉处境的调侃和插科打诨来达到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目的,而这也使得它对现实的批判力度更强。

影片《钢的琴》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还是人物对白或表现手法上处处渲染着一种带悲剧色彩的喜剧性因素,而这也正源于导演对黑色幽默的有意运用。但从该影片来看,黑色幽默的批判性削弱了,尽管剧中人物的行为在时代背景的变迁下充满了无奈和艰辛,但他们对精神的执着追求以及苦中作乐的行为方式反而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使得整部影片表现主题时更加深厚,另一方面也促使观众在笑过之后对其进行反思。

一、题材的选取

和张猛的首部电影《耳朵大有福》一样,《钢的琴》选取的也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陈桂林是钢铁厂下岗工人,下岗之后和其他同样处境的工人组建了一个婚丧嫁娶队来赚些小钱。妻子因生活窘迫和自己离婚,并且以能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为由要带走女儿。陈桂林为了能让女儿圆自己的钢琴梦坚持要女儿留在自己身边,于是他聚集昔日的工友要用钢铁制造一架钢琴。

钢琴的意象在电影中代表的是陈桂林的梦想,是他想要女儿替自己完成的梦想,是以手风琴为代表的工人阶层向以钢琴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向往和追求。追求梦想是十分积极而伟大的事业,但影片中追求梦想的这些人的身份并不怎么光鲜。

影片中的工人全都是因国企改革而下岗的钢铁工人,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放下昔日国企职工的优越身份去面对生活的残酷考验。昔日工作性质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社会上自谋出路显得极为艰难。陈桂林组建了婚丧嫁娶队,胖头是一个连打一毛钱的麻将都藏牌的无业游民。他们之中有因之前盗窃而被工厂辞退的,有下岗之后俨然成了黑社会小头目的,还有工作一辈子连一次迟到都没有的谨小慎微的,可以说这些人的身份几乎都是带有某些性格“污点”的。但就是这些不怎么完美的小人物要完成的却是制造钢琴、追逐梦想这一伟业,这本身就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尽管这种矛盾的背后有其历史的原因。

实际上导演正是想通过这种底层小人物对梦想的追求来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因过度追求财富而迷失了自己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进行批判,促使人们对生活的本质意义进行反思。

二、人物的塑造

电影中的人物虽然不多,但个个性格特征鲜明。导演在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有的直接做出交代有的则“不经意”地在其他人物的对话中间接表明。从这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黑色幽默的影子。

影片开头,陈桂林的婚丧嫁娶队在坟头奏着哀乐,但雇主却嫌节奏太慢“这样他老人家啥时候才能到啊!”尽管陈桂林稍有些异议但还是不得不按雇主的要求奏上了快节奏的《步步高》。在丧礼上奏《步步高》这一情节本身就很具讽刺意味,但陈桂林一伙受雇于人,完全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又充满了种种现实的无奈,这才是表面上荒诞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淑贤是陈桂林一伙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婚丧嫁娶队的主唱,更是陈桂林的情人。对于陈桂林做出的任何选择,她都积极地支持,心甘情愿地付出。当陈桂林想买钢琴却四处借不到钱时,她能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积蓄贡献出来,尽管有时候她心里并不认同陈桂林的选择。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也就我跟你一样二吧!”但在造钢琴的阶段,当她向陈桂林表明了“觉得小元跟着她妈比跟着你幸福”却遭到陈桂林“你就是太现实”的误解后,她冷笑一声说“我现实?对,我就是现实,我太现实了!你偷钢琴我给你把风;你买钢琴我给你垫钱;你造钢琴我放着好好的歌不唱跑来给你们生火做饭,这世上还有像我这么现实的人吗?”这些话完全就是讽刺和反语,是黑色幽默最常用的表现方式。正是由于讽刺和反语的运用使得淑贤的话比直接的辩解更有说服力,这些话同样使得淑贤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剧中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它们有的是为了突出剧中人在生活重压下苦中作乐的积极生活态度,有的是为了使故事情节更为戏剧化,但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剧中人物的塑造。它们可以归为整部电影的“喜剧因子”,但这些喜剧因子背后却饱含着剧中人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在无奈至极下“穷欢乐”的人生态度,这部“喜剧”并不能带给观众身心完全放松和肆无忌惮地欢笑,相反它的笑点个个都显得有些沉重,而正是这些人物身上“既令人感到沉重又令人发笑”的特征使得他们在影片中个个出彩。

三、台词语言

和冯小刚的电影一样,影片《钢的琴》里的台词语言也不乏幽默,但它不是冯小刚电影中一贯的王朔式的油腔滑调和嬉笑怒骂,而是社会底层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幽默。冯小刚电影中的幽默有些刻意为之,有些汪洋恣肆,而《钢的琴》中的幽默来得比较平实,没有那么多刻意而为的痕迹。

从影片整体语言风格来看,尽管东北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但一以贯之的是生活化的语言,比较通俗,但这整體的通俗中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两句格调很高的政治性话语或词汇。如陈桂林想买钢琴去二姐家借钱时谈到“二姐夫要先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自己”。当他决定要自己造钢琴时在养猪场对工友说“你的车被征用了”,工友问原因时,陈桂林说“因为你有产业啊”。“解放思想”“征用”“产业”等这些都是政治性宣传口号或政治文件中的语汇,这些语汇的出现并不符合陈桂林下岗工人的身份,但偶尔冒出的高格调性语言出自社会底层人群之口不得不说又取得了另一种幽默的效果。

人物的个性化台词中也不乏黑色幽默的神来之笔。当陈桂林和淑贤因小元跟谁幸福而产生摩擦后,第二天淑贤穿着血红的连体风衣,脚蹬高跟鞋去废弃的工厂“上班”,陈桂林看到后问“你穿成这样能干活吗?”淑贤“不能啊。”陈桂林“不能你来干啥啊?”淑贤“你车间主任啊?管这么宽呢?你扣我奖金得了!”淑贤他们过来制造钢琴本来就是帮忙,连工资都谈不上,何来奖金呢?她之所以这样说还是为了陈桂林的那句“你太现实”而生气,她是想提醒他自己过来完全是帮忙,自己根本就不是他嘴里那种太过现实的人。

当可用的木料不够时,陈桂林决定用钢铁来造钢琴,他问汪工可不可行时,汪工说“没有咱工人克服不了的困难”,陈桂林接着说“对。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很明显,陈桂林的这句话的原型是铁人王进喜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电影来看,陈桂林的那句话并不是有意误用,但在导演那却是有意为之的,这一“误用”本身就是说不通的,此外陈桂林对这一宣传口号的误用也取得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修辞效果。

尽管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被这些幽默性的台词逗乐,但剧中的人物却都是在正儿八经地说这些话。这就像听马三立的相声一样,听众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表演者却煞有介事丝毫不为所动。这种电影内外效果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剧中人物除滑稽可笑之外处境的可怜和可悲,而在这种处境下对精神价值的坚守又使得他们令人敬佩和感动。

四、表现手法

导演在《钢的琴》中使用多种电影语言以扩大电影的张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其舞台化的处理方式以及东欧和俄罗斯民歌配乐的运用。

影片里多次出现了舞台化的场景,如陈桂林一伙去学校偷钢琴被发现翻墙而逃时,陈桂林翻了几次都没能翻过去,接下来就出现了舞台化的一幕:他独自一人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钢琴独奏。这显然是和当时的现实相脱节的,但这又很能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此外,影片临近结束时在轨道平板车上的西班牙舞曲等都是空间舞台化的处理。这些超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所能表现的空间得以扩大,它们和剧中人在所处情境下的心绪的波澜起伏相得益彰,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出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如陈桂林一伙趁着夜色开车去学校偷琴时,伴着欢快的节奏,他们在车上拿挂猪肉的钩子当话筒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这一幕“化小人物的悲喜为癫狂”,充满了超现实的张狂和欢乐,充满了戏剧张力。但是超现实的心理情绪毕竟仍旧要回到现实中来,而现实并不容许剧中人完全释放自己心中的情绪,因此超现实的肆无忌惮对现实生活里的种种限制又构成了绝妙的讽刺,而超现实的行为在现实的背景下又显得极为荒诞。

东欧和俄罗斯民歌配乐的运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剧中人物对国企改革之前的生活方式的怀念和追思。当陈桂林一伙决定自己造钢琴时,在KTV他们唱的是关于战友的歌,摆出的造型也是之前极为经典的造型。可以说这些配乐的使用极大地渲染了昔日钢铁工人的怀旧情思,但这一切都在代表集体工业时代的两个大烟囱终究被爆破的背景下显得让人无比忧伤。那个时代终究逝去,但曾被那个时代深刻影响的人仍褪不去彼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而这些怀恋在时代变迁和历史演进下不过是为逝去的钢铁时代所奏的一曲挽歌。当下的时代则是对这些种种不合时宜的行为和歌曲的嘲弄和讽刺。

——————————

参考文献:

〔1〕程波,常宇.《钢的琴》:作为“新主流”的底层喜剧电影[J].电影新作,2011,(4).

〔2〕马英群.冯小刚电影黑色幽默主题的呈现[J].电影文学,2009,(11).

〔3〕米高峰,温炳林.中国特色“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之路[J].电影文学,2011,(16).

〔4〕于兵.《让子弹飞》:诗意的怀旧与霸气的黑色幽默[J].电影文学,2011,(9).

〔5〕李晓凡.解读《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表现手法反思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黑色幽默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黑色幽默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