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培养初探

2016-01-15王茜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

王茜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师资与专业教师分离、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教学方式传统、精力投入不足等情况。针对现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多方协作,合力营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精心设计,多方打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兼职教师效用;奖惩并重,科学构建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师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32-02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成必然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在扩大,办学质量在提高,办学理念在更新,办学方式日益增多,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培养转变为大众化培养。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就是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可以这么理解,1999年以后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院校就是“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经过高职高专、师专独立升格或是联合改革以及成人高校转制后形成的。不论前身是师专、高职或成人高校,如今大多数是多科性的地方高校。

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截至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 536.5647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达到187人,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据统计截至2013年,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我国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院校1 170所(包括独立学院),其中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到了636所(包括独立学院),数量占全国当年本科院校的54%,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设在地级市,一方面服务当地区域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对其理论的研究滞后,加之政策引导不到位,导致大多数高校按着老牌高校的发展路径,造成很多高校的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千篇一律,加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目前本科生比例过大,而本科生所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造成本科生就业难上加难。新建本科学校在地理位置和教学条件上都处在本科院校的末端,改革已迫在眉睫,如何另辟蹊径保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皖西学院办学实践,就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培养问题做些探讨。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师资情况

1.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各大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打着职业培训包就业的旗号,在各大高等院校频繁招生,加之大学生普遍职业能力较弱,需要经过一系列职业培训适应工作要求,致使企业乐于和培训机构合作,直接从培训机构招聘新员工,造成更多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培训机构后就业,以皖西学院为例,2014届毕业生中有将近20%的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机构获得就业机会。由此对学生而言职业培训教育是他们所渴求的。

新建本科院校设立初衷就是为地方服务,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具有社会适应力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这区别与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学生。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中应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加大职业化教育,以皖西学院为例,学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按照“能力本位、行业需求”导向,顶层设计“通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制度;三是以“主辅修制”为龙头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国际合作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创业教育”“自主学习”“素质拓展”等多样化培养模式,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成长与成才;四是搭建“平台+模块”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招生就业形势的“两旺”。在学校区位不占优势条件下,近年来招生提档线、录取平均分与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

由此可见,职业化教育是满足用人单位、学校及大学毕业生三方需求的有效途径。职业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对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并使他们在走向职场前做好各方面准备。

2.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师资情况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经过高职高专、师专独立升格或是联合改革以及成人高校转制后形成的,成立的时间不长,职业化教育也是近年开展起来的,职业化教育师资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师资与专业教师分离、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教学方式传统、精力投入不足等情况。目前,大多数的新建本科院校的职业化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认为所谓的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教育。职业化教育师资也就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以及院系的学生辅导员等担任。学校里的专任教师,他们大多数是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基本没有到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所以教学及实践经验缺乏,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较弱。

三、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1.通力合作,多方营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他们对其的态度以及自身职业化教育的能力,直接决定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实施效果。新建本科院校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就当下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政策、经费调整等方式,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投身到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化教育的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制定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培训机制,学校多部门参与,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目前来看,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都存在“就业指导课就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等同于面试技巧、就业信息等教育”这样一些错误的理念,存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传导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其受益终生。

2.精心设计,多方打造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大学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校生获得未来职场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训练、职业实践指导、职业实现辅导。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要进行技术操作、技巧方面、观念理念方面的教育。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必须做好职业化技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养,应不仅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还必须对其所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熟悉,并掌握其发展动态,能够将目前行业中的应用性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与企业、与单位的相关岗位密切联系。有效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理论和实际脱节,有助于对学生职业化进行能力的分析,更好地为学生指明就业的方向。对此,我校的做法是分批次对专任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根据各级二级学院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实际,结合社会服务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有计划地联系一批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包括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合作单位,以保证选派教师能全职参与相关的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及管理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我校教师顺利转化为“双师型”教师。

3.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大学生兼职教师作用

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主要是企业和管理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一般为企业和管理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职业资格。并且具有承担教学任务所需的专业教育背景、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实习、实训具有突出特长等。

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聘请其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例讲解,从分析企业员工求职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促进大学生了解企业工作要求和企业的选聘过程。考虑到从企业和行业聘请的职业指导教师虽然职业实践能力很强,但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时间,新建本科院校应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和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改革方式等其他形式,帮助兼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此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应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将职业指导工作与优秀表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职业教育专家体系的稳定,也有利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4.建全大学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大学生职业教育教师和单纯专业教师应有所区别,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激励机制,比方说:1)改进大学生职业教育教师的评价制度;2)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绩效考核等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新其教育思想观念并提升其教学素养。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大学生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效果,定期科学修订绩效考核制度,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时刻保持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关乎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应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实习实训锻炼,拓宽知识面,建立教师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通过跨学科研讨、校企联合、学校与科研机构互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按照既定的报酬标准予以奖励,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凌明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0).

[2]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3]李春燕,林海,袁虎廷,等.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4]郭健.论高职院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0(15).

[5]徐丽艳.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6]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医药类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