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研究

2016-01-15安锋赵海波刘芬

关键词:竹子意象韩国

安锋 赵海波 刘芬

摘 要:韩国古代文人赋予竹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象。韩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是儒家君子的象征、道家隐者的象征、女子忠贞的写照、避邪和平安的象征及爱国献身精神的蕴含。

关键词:韩国古典诗词;竹意象

中图分类号:I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51-03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自古至今竹子因坚固挺拔、四季常绿、不畏风霜的特性受到文人墨客们的厚爱,喜竹、赞竹和咏竹者甚多,竹的这些自然特性与君子的品行基本一致,他们还将竹与梅、兰、菊合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虽然近些年中韩两国对竹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部分较集中在文学、美术、工艺和产业等领域,而有关竹的汉诗研究则以某时期或某诗人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竹意象进行剖析,从整体上较系统地分析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的研究则比较少。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古典文学界对竹也十分青睐,本文将以韩国古典翻译院《韩国文集丛刊》电子数据库中所搜集的咏竹诗词为例,来探讨韩国古代文人赋予竹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象。

竹最早在新罗末期开始进入韩国文人的视野,最初的咏竹诗作者也基本上是新罗的遣唐留学生。可见,韩国竹的人文起源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唐宋时期咏竹诗达到了全盛期,历代朝鲜文学的发展深受唐宋文学和程朱理学的影响,朝鲜文人们喜欢体现承载儒家气节与精神内蕴的竹,并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素材,也是很正常的。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朝鲜文人吸纳了这些中国文化元素,融合自身的社会人文背景,赋予了竹极其丰富的文学意象。

一、儒家君子的象征

高丽末期的学者,“三隐”之一的陶隐李崇仁吟咏竹的诗如下:

平生酷爱竹,相对座之隅。固节无多子,真心有是夫。

风来微淅沥,月照稍扶苏。蒲柳政安用,望秋难自扶。

此诗先说明了诗人平时非常热爱竹,后运用拟人手法,把竹当作朋友,交往密切。竹的“固节”正是君子人格的写照,这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朝鲜诗坛并没有摆脱高丽时期崇尚宋诗风格的影响,儒家理学在朝鲜王朝的土壤上迅速成长,并形成了朝鲜前期的诗歌以文入诗、崇尚理学的崇文风尚,比如徐居正、姜希孟、金宗直、成伣、金时习等。金时习还将自身清苦的处境看作苦竹。他的诗集《梅月堂集》中收录的咏竹诗有《山中竹》《盆竹》《看竹》《种竹》《竹笋》等,其中《山中竹》的内容如下:

绿竹出岩隈,托根岩下土。老去节愈刚,萧萧藏夜雨。

根迸化苍龙,枝短不栖凤。干凌雪霜侵,影受风月弄。

却恨长深谷,欠遇徽之讽。我来久徘徊,啸吟忘出洞。

日暮轻飒起,戛戛相摩哄。似叹无知音,空山悲憁恫。

竹子的“根固、干直、中空、节坚”的特性正是君子高尚品德修养的比喻,所以竹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把竹看成是“四君子”之一。

朝鲜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李滉一生倾注于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门下优秀人才辈出,诸如柳成龙、金诚一等文坛俊杰均出于李滉门下,此外他还建立了岭南学派,被称之为朝鲜时代学术史上的第一儒宗。其咏竹诗代表作《移竹次韵康节高竹八首》吟咏对象限定于穉竹,其中的一首如下:

穉竹移难活,日夕勤灌盖。托地如有欣,植立俨相对。

萧洒淸眞意,忽与我心会。譬德咏淇澳,诗人真知爱。

连作8首以穉竹为素材的组诗,较好地呈现了李滉的儒生精神。描写了移栽来的竹子成长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竹的属性“清新和隽秀”,透露了作者所憧憬的高洁的生活态度。

二、道家隐者的象征

到了高丽中期,由于武臣的集权,导致文人贵族阶层政治失意,不得不隐居江湖,安于清谈,这些文人以李仁老为代表模仿中国的“竹林七贤”创立了“竹林高会”。以阮籍和嵇康为标榜。此时高丽王朝的境况与中国魏晋时期极为相似,政治黑暗,武将左右朝局,战争不断,互相攻伐。在战乱年代,出现了没落的文人贵族和新兴武人势力之间倾轧,以李仁老为代表的没落文人聚在一起,追慕魏晋遗风,推崇阮籍和嵇康的生活态度,形成较为独特的文学群体。他们远离世俗,聚集竹林,高唱遁世隐逸之高洁;实际上他们聚居的“竹林”不单是特定地理的名称,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意义,成为勾连魏晋风骨、脱离世俗、明哲保身的文学性概念。

另外,东晋王徽之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竹成癖。虽没留下任何咏竹的诗篇,但王徽之爱竹的故事却源远流长。《世说新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吴中一士大夫家中有片好竹子,徽之狂喜,奔至吴中。主人洒扫竹林请他坐下,他亦不理不睬,对着竹林吟啸良久。又曾独自寄居在一废弃空宅中,命仆人在其周围种下大片竹子,友人问其何故如此,徽之回答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耶!”这就是“不可无竹”的来歷,“此君”也成了竹的雅称,竹林也成为脱俗隐逸的象征。

高丽末期的文人,号称“丽末三隐”中的牧隐李穑留下了《此君楼记》一文,备受文坛推崇。此文便是由王徽之的故事而来的。由此看来,由于中韩两国长久的文脉相通,“此君”一词,已经被两国文坛约定俗成的认定为竹的代名词。《韩国文集丛刊》中有540多首汉诗中出现了代指竹的“此君”一词。例如:

此君眞箇是虚中,冬笋泪斑随意通。

却被年年图一醉,靑盆山里啸生风。

诗中运用的“此君”,让人联想到王徽之。王徽之在自己的住处大量种植竹子,以竹为伴,若是有人问其缘由,他说道一天没有竹子也不行。所以这首诗也引用了王徽之的故事。

三、女子忠贞的写照

韩国咏竹的汉诗中常常出现斑竹、湘竹、湘妃竹、潇湘竹的字样,也引用了很多与此有关的典故。按上述字样在《韩国文集丛刊》中检索,发现有湘妃竹2首,潇湘竹7首,湘竹57首,斑竹121首。下面是李达的代表诗作《斑竹怨》。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有泪寄湘竹,至今湘竹斑。

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余恨在江水,滔滔去不还。

这首诗是联想到中国尧舜时代的轶事而作。中国传说中的皇帝尧把为人厚重的舜选作继承人,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治世英雄舜帝在南方各地巡行时,崩于苍梧山。听闻此消息后,两个妃子便急奔埋葬舜帝的苍梧山,途中两人极度悲伤,便投身于湘水随舜帝而去。她们的泪水洒到了江边的竹子上,竹子每节都开始生斑,奇怪的是从那时起此地的竹子全都生斑。所以也就有了“斑竹、湘妃竹、潇湘竹、泪痕竹”等名字。因此,竹成了女子寄托爱情的物质载体,成为忠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写照。

四、避邪和平安的象征

竹子中空,节节相连,把它扔到火里,竹子会发出爆响,人们利用这种声音来驱赶恶鬼和邪气,祈愿新年平安。与此有关的渊源是从中国传来的。《谈闻录》中提到西方山中有大鬼,人们只要遇见他就一定会得病。有个叫李畋的人很怕鬼,早晚都要砍了竹子扔进火里,大鬼因惧怕竹子燃烧时产生的爆破声而逃走。从此以后就形成了燃烧竹子、驱赶恶鬼的风俗。直到现在中国还保留着正月初一鸡叫头遍时在院子里燃放爆竹、驱赶恶鬼、祈求平安的风俗。虽然用火药代替了竹子产生爆破声,但名字还是沿用了爆竹。

韩国也是如此。《韩国文集丛刊》有关爆竹的汉诗有110余首。众多文人的诗都透视了竹的避邪和平安的象征意义。另外,爆竹在和除夕、元日、守岁有关的汉诗中也多次出现。宋焕箕的《除夕》诗如下:

峥嵘岁色入春天,爆竹驱傩里俗传。

寒灯半夜寻常感,霜鬓明朝六十年。

到了朝鲜末期,宫中从除夕前一天发大炮,被称为年终砲,放射火箭,锣鼓大作,在除夕举行驱赶恶鬼的大傩活动,也就是驱赶疫疾和鬼怪活动的遗留风俗。还有的说这是效仿除夕和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驱鬼的风俗。另外,在元日凌晨发岁砲三声的习惯,可以看作是和爆竹具有同样意义。

五、爱国献身精神的蕴含

到了朝鲜后期,出现了大量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作为“松石园诗社”的核心人物,委巷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赵秀三在经过开城善竹桥的时候,想到了精忠爱国的郑梦周,从而作成了《善竹桥》这首诗。

波咽桥根幽草没,先生于此乃成仁。干坤弊尽丹心在,风雨磨来碧血新。

纵道武王扶义士,未闻文相作遗民。无情有恨荒碑湿,不待龟头堕泪人。

善竹桥,原叫善地桥,高丽忠臣郑梦周在此地被杀,后因在血流之处长出了竹子而称为善竹桥,成为广泛流传的有名之地。虽是残破的桥,但郑梦周在此地为国献身。在高丽历史中,将国家的灭亡和生存连在一起的郑梦周的一片丹心和忠贞节义成为亮点,所以善竹桥成为象征郑梦周爱国献身精神的文学代名词。检索一下《韩国文集丛刊》,仅在题目中出现善竹桥的诗就达50首,由此可以推测因竹而来的善竹桥为后世提供了新的诗材。

1905年11月,日本帝国胁迫高宗,收买卖国官吏,勒签乙巳条约。自此大韩帝国被抢夺国权,沦落为名存实亡形式上的国家。反对乙巳条约的闵泳焕、赵秉世、洪万植等连续自杀。在闵泳焕殉义第二年4月,竹子从灵筵后面的地板上冒出来,此处正藏有自杀时用的刀以及沾满血迹的衣服,并且所有的竹子都是4丛9干33个叶子,较郑梦周殉义的开城善竹桥的“义竹”而言,人们把此竹称为“血竹”。闵泳焕的“血竹”不仅饱含了他的殉国精神,而且对后世教诲具有重要的意义。梅泉黄玹的《血竹》诗内容如下:

竹根于空不根土,认是忠义根天故。

山河改色夷虏瞠,圣人闻之泪如雨。

四丛九干绿参差,三十三叶何猗猗。

…… ……

梅泉写作此诗的5年后,即1910年,大韩帝国迎来了庚戌国耻。韩日合并,他痛恨国耻,留下4首《絕命诗》,服毒自尽。虽然郑梦周的“义竹”和闵泳焕的“血竹”是不同内容,但却都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贞节义和爱国献身的精神。竹具有的这种意义可以说是非常有韩国特色的。

韩国咏竹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创作风格上,深受中国文坛的影响,说是一脉相承,也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半岛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同样为其竹文化的发展和文学意象的再构,注入了不可忽视的营养。在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交错碰撞、融合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下,形成了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分明的咏竹诗风,以及别具一格的竹文学意象。韩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可以主要概括为:儒家君子的象征;道家隐者的象征;女子忠贞的写照;避邪和平安的象征;爱国献身精神的蕴含等。这些意象,既有脱胎于中国竹文化的痕迹,也有中国先贤的光辉思想照射的影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儒学精神在韩国土壤上艺术的外化,是中国国粹在异域绽放的艳丽之花。这些闪光的精粹和色彩,不仅丰富着中国儒学的底蕴,同样也可为我国现阶段文化的复兴事业提供有益的参照。

——————————

参考文献:

〔1〕姜在哲.牧隐李穡的四君子诗研究[J].汉文学论集,1987,(5):75-99.

〔2〕闵丙秀.韩国汉诗史[M].汉城:太学社,1997.

〔3〕申斗焕.退溪的汉诗中出现的竹的美意识研究[J].汉字汉文教育,2010,(24):545-582.

〔4〕安锋.韩中四君子诗比较研究[D].鲜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柳钟国.竹的文学形象化[J].国语文学,2010,(49):199-227.

〔6〕李相熙.通过花看韩国文化3[M].汉城:nexus BOOKS,2004:490-543.

〔7〕李仙玉.四君子[M].坡州:石头枕,2001.

〔8〕李御宁.竹[M].汉城:纸张世界,2006.88-121.

〔9〕赵东一.韩国文学通史[M].汉城:知识业社,2005.

〔10〕韩国古典翻译院.http://itkc.or.kr.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竹子意象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抚远意象等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在韩国走马观花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