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家明星化

2016-01-15李昕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重建潮流作家

李昕

摘 要:对于2010年以后的文化语境来说,“作家明星化”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总体上看,“作家明星化”这一现象表现出明星化包装、通俗市井化的创作倾向、读者粉丝化等明显特征。实际上,作家明星化在文学创作的困境、文化观念的更新、大众媒体的介入、全民的娱乐狂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缺乏灵魂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里大行其道,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愈发明显。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审视如何在新环境中重建作家精神的问题,成了无法回避的严肃思考。

关键词:作家;明星化;潮流;重建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93-03

“作家明星化”早已算不上是新潮事。较早期有“80后作家”“美女作家”、“新新写手”等贴有抢眼标签的作家们粉墨登场,写下了一篇篇畅销传奇,引发了文坛和社会的广泛讨论。近有“学术快男”易中天、“国学超女”于丹、“新时代历史教父”袁腾飞等文化名人的相继走红,继续加快了作家明星化的步伐。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消费文化,当下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里跻身的一大部分是通俗读物和娱乐读物,而非经典著作。大陆地区严肃文学市场正在不断缩小,作家们开始热衷于抛头露面,在公开场合或媒体平台上做出各种明星化的举动。读者们也随之化身为超级粉丝,像追歌星、影星一般地追捧明星作家们。在实际阅读审美的层面上,读者正在失去真正地欣赏品味和判断标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半新不旧的概念:作家明星化

作家明星化已成为眼下文坛的风气。以炙手可热的明星作家郭敬明为例,他所造成的文坛影响、社会影响均令人叹为观止。他率领着亲自组建的创作团队以工作室的工作模式打造作品合集。诸如《i5land》《最小说》等文字产物持续热销。2011年,郭敬明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名。作家明星化产生于流行文化,并在流行文化中不断演变,如何精准定义“作家明星化”恐怕是时代的难题。笔者尚无法准确系统地定义这一概念,但将尝试圈出当下“作家明星化”的几大特征,赘述如下。

(一)明星化包装

正如歌星、影星绞尽脑汁地打造公众形象一样,明星作家与出版社、媒体、商家等外界力量一起通力合作,对作品乃至作家本人进行了刻意的包装,以迎合消费市场的口味,改变“君子固穷”的旧面貌,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

程度较轻的,只是参与一些简单的宣传造势。比如配合书商在新书封面、腰封上印上一些名人推荐语或宣传广告语。毕淑敏在2013年7月出版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的封面上,就印有“毕淑敏最温暖的散文作品”的宣传字样。安妮宝贝在同年8月出版的《且以永日》的腰封上,标明了该书有“郜元宝教授选评”,并附该教授的倾情推荐语。还有一些美女作家,如卫慧、安妮宝贝、张悦然、安意如等,会在书中加上自己的靓丽照片。

程度稍重的,表现为经常性地在公开场合或媒体平台“为自己代言”,比如参与电视电台节目、接受平面媒体的采访、在网络平台与网民沟通、举办签售会、开展讲座等等。2006年“十一”黄金周中,于丹连续七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解读《论语》,形成了轰动全国的“于丹现象”。一个月后,她乘势出版了畅销至今的《于丹〈论语〉心得》。尽管许多专业学者对这本书颇有微词,但其造成的文化效应与商业效益毋庸置疑是巨大的。该书短短十天内就创下了90万册的销量奇迹。

程度较重的,则开始偏离轨道,不再仅限于文学及相关领域的造势,而是转为曝光私生活或发表惊人言论,哗众取宠。2013年4月中旬,知名网络作家南派三叔在微博中承认出轨并宣布离婚。同天稍晚时,其妻发微博指南派三叔患有精神分裂症。“三叔保卫战”就此打响,数以万计的网友加入了这场大闹剧中。在各种信息不断发酵的数月后,南派三叔公开表示病情好转,已着手新书和新剧的创作,“死忠粉”们一片拍手叫好。新书出版后必将畅销是可以预想到的。更有甚者如木子美、港港、蓝泽等女性作家,不惜以曝光私生活为手段,无下限地抒写自己的情爱、性爱经历,靠暴露隐私以求作品的畅销。

(二)通俗市井的创作倾向

90年代以来,大部头的文学名著受到冷落,小巧精致的流行读物日趋走俏。2009年1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鲁迅经典全集》,基本囊括了鲁迅先生所有经典的作品,市场价仅为29.80元,销量却并不理想。同年9月,青春文学作家笛安推出小说《西决》,一年就轻松取得了逾70万册的销售成绩。这是一对较为明显的对比示例,但绝不是个例,诸如《男女内参》《快食慢爱》《迎男而上》《一纸谈欢》等纵情风月的通俗读物正大行其道。为了作品能够卖得出去、卖得好,许多作家开始放低身段,从创作主题、内容到语言都尽可能地通俗化、市井化、猎奇化,更多地掺进了新潮、另类、浮夸的因素,甚至是暴露的下半身写作,以刺激读者的感官,进而勾起人们的购书欲望。

有一些作家并非一开始就投身于通俗写作,而是在现实中见势转向,主动降低作品的文学艺术水准,转为平面化、流行化的市井描绘。这类作家的典型代表就是池莉。池莉早期的作品以写实的风格打开了读者市场,其中“新写实三部曲”等作品写尽了普通百姓的日常温情。而在她近期的作品中,却展现出了有别于以往的创作倾向,勾画起了花花世界的都市传奇,连书名都出现了如《有了快感你就喊》的这种易起歧义的字眼。男欢女爱、一夜暴富、违法犯罪、奢侈享乐等新奇刺激的桥段尽收笔底。这充分满足了一些读者的猎奇心态,与大众的快餐式审美取向一拍即合,因而得到亮眼的销售成绩。这类作家不在少数。对于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作家来说,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卖点,当他们的作品不再谈论理想、道德、人生、苦难、历史等重大命题,转而倾向于通俗、市井、猎奇的大都市消费文化描摹时,作家明星化的效应就愈发显著了。

(三)读者粉丝化

从整体上看,作家明星化的特征还表现在受众层面的推波助澜。作家做足了秀,受众群体便极力热捧,施加了强大的反作用力于作家明星化这一现象。明星作家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镁光灯之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就不仅限于其作品了。以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例,他此时的私生活可谓是“举世瞩目”,有人戏称他为“文坛谢霆锋”。某次“狗仔”在机场偶遇莫言,便当机立断一路尾随其座驾进行跟拍,成功偷拍到了大师的新豪宅。这样疯狂的追拍行为,已远远超过了记者、读者对待作家的普通态度。坐在电视或电脑前的“围观”群众对这类无关文学艺术的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促使着有心人更加疯狂的追逐,新一轮恶性循环一触即发。

当前许多流行作家的成功都归功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符号性消费年代,读者因喜爱明星作家而追捧他的作品及相关产物(电影、电视剧、写真集等),这种行为与消费者冲着知名品牌、巨星代言而购买产品的消费机制是一样的。正是在受众的推波助澜下,作家明星化持续“高烧不退”。

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利益、讲究实效的时代倾向渗透开来,使很多本应无直接关联的事物都愈发变味,连一向清白高洁的文学艺术也未能幸免于难。可以说,纸醉金迷的大环境是导致作家明星化的最根本原因。作家明星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怀着怎样的情绪,我们都必须正视这一现象。除了经济因素外,推动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的因素还有很多,笔者尝试着梳理了一下,大胆归类为以下几点。

(一)文学创作的困境

尽管当下许多文人志士仍在不断努力,但严肃文学的创作正在不断萎缩的事实还是残酷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走入了困境,或者说陷入了怪潭。90年代后,图书市场发展迅猛,每天都有大量印制精美的书籍涌入市场,供人挑选。但其中可以媲美《白鹿原》那样有历史眼光和人文精神的鸿篇巨制的作品已是寥寥,更不必说有哪部可以比得上五四时期文学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批量投注到了都市消费社会的灯红酒绿中,从内容到形式都飘着一种“俗”味。文学创作步入了尴尬的境地,似乎不以个人化的欲望抒写、现世的狂欢享乐、标新立异的故事情节、偶像化的人物下笔,作品都无法顺利展开。

在这个年头,新老作家们还能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写作,怀着一颗有良知的心,创作真正有深度、有厚重感、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呢?确实只能打个问号。

(二)文化观念的更新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凡事讲求效率、效益、回报。连带着阅读审美习惯也在悄然改变,作家和读者双方面对文学书籍的态度都与从前有所不同。

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代,商业利益是部分文学创作的直接价值目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郭敬明,具有作家、主编、董事长、出版社副社长、导演、歌词作者、出品人等多重身份的他曾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坦言:“比如说看小说,我就想他为什么会红,这个选题,我们公司可不可以操作;看电影的时候,我会去捕捉刺激大众的点是什么,能不能复制,可不可以用杂志的方式去呈现。”[1]其创作目的赤裸裸的就是畅销获利,而不是承担作家本应有的社会历史责任。

另一方面,读者对这套做法很是受用,尤其是处于偶像崇拜冲动期的年轻读者,在成为歌迷、影迷、游戏迷之后,也成了书迷。2009年的“文学之新”大赛结束后的签售会中,郭敬明与旗下十几位写手在7小时内现场销售了15 768册书[1]。足见受众的文化观念早已更新,阅读接受的习惯也愈发新潮。

其实这不仅仅是民间的倾向,其实官方主流的文化观念也已日新月异。2009年《人民文学》600期新锐专号收录了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表现了文学在时代变化中的弹性和包容度,也显示出文化观念的更新。

(三)大众媒体的介入

在作家的创作自由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作家的社会历史责任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这与大众媒体的强势介入是息息相关的。大众媒体一笔改写了文学的生态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审美取向,甚至覆盖了传统的文学阅读欣赏方式,“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符号化,完全被图像和信息所包围,尽管人们对此多未察觉。”[2]读者不再只是手捧着书籍来阅读,更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接受多样化的文学产品。作家的写作阵地、创作思维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众媒体的关注度被纳入了考虑范畴。如何在新的感官空间中确立话语权,成了文学创作者的必修课。作家们敏锐地意识到,大众媒体能让他们轻松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帮助他们与读者亲密接触,推动作品的“注意力经济”。

文学类奖项和文学创作竞赛就是文学艺术与大众传媒通力合作的一个典型示范。比赛所可能招来的名利、网络文化的自由舒展、奖项设置的吸引、媒体的大肆曝光,吸引着年轻写手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的文学创作模式消解了“作家”的神圣光环,昔日属于少数精英群体的作家门坎已被踏平。在网络数字传媒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四)全民的娱乐狂欢

我们所生活着的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娱乐元素渗透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过把瘾就死”如预言般点破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品,而是被拉下了神坛,成为取悦读者、娱乐读者的一种消费品。作者轻松创作的心态恰好贴合了同时代读者轻松阅读的需求。

就以我校图书馆官网的借阅热门排行榜来看,2014年1月至2月,文学类书籍借阅量位居第一的是何马的《藏地密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秘史》,排在第三的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排在第五的是金庸的《天龙八部》。其他名列前茅的中国作家创作的书籍还有古龙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桐华的《被时光掩埋的秘密》《云中歌》《大漠谣》、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张小娴《爱上了你》等[3]。笔者并无贬低通俗读物之意,也不认为这些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就必然比不上权威经典,只是借此说明娱乐化阅读倾向在我们这种高等学府里已是稀松平常之事,更不必说其他社会群体是如何选择日常读物了。

娱乐是一种自然需求,按理来说不该为眼下的疯狂买单。但正是由于娱乐产业的强势冲击,夺去了长期以来由少数文化精英控制的文化“话事权”,消解了主流话语体系的绝对领导权。如果放任自流,随其自行推演的话,全民的娱乐狂欢将如脱缰野马一般收不了场,演变成文学的全面娱乐化。最终将彻底污染文学的纯净世界,干扰到整个民族的文化之魂。

三、重建作家精神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众文化传播程度以及国民的阅读接受水平来看,作家明星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

诚然,作家明星化有许多明显的好处。明星作家本身具有强大的原创实力和个人魅力,拥有稳定的读者市场。保证了作品的常销、畅销。专业宣传人员、大众媒体等媒介的辅助可以减轻作家与作品的宣传负担。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明星作家通过公开场合和媒体平台,以大众情人、良师益友、知心姐姐等平易近人的身份踏入千家万户,加强了作者与读者间的沟通,有助于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反过来亦有助于原创的文学在老百姓中的广泛传播。不仅如此,于丹、易中天、余秋雨等明星作家对经典的再解读,也大大降低了雅文化的接受难度,让更多普通读者通过经典提升文化境界,陶冶情操。

然而坏处也是平行存在的。文学跟文字是不同的,文学确实要由文字组成,但文字组成的不一定就是文学。在2010年以后的今天越来越多没有灵魂的畅销书挤进热门排行榜,作家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渐丧失,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娱乐化、低俗化愈发明显。创作自由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却趋于淡薄,关心的重点转移到了阅读快感带来的经济收益上。因此,新环境下如何重建作家精神,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严肃问题。

作家是与时代、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特殊群体,他的作品就像他的武器,时刻准备着为了守护真善美、守住社会的底线而战。作家在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今天,应该有比以往更强的警惕心,坚守文学信仰,提高作品质量,切实担负历史、社会、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精雕细琢的作品中,作家要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视野,带领读者进行有深远意义的探索、追求。而不是只看重销量和名气,以牺牲作品的艺术质量、社会价值、审美趣味为代价去地迎合某些快餐式消费者的低俗口味,让自己在明星的光环中迷失自我、放纵自我。“不管人类沉沦到何种地步,社会堕落到何种程度,作家应该始终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具有人类的社会良知。”[4]

端正心态,抓稳笔杆,走出平面化、低俗化、娱乐化的文学创作困境,倾听人类生活发出的种种声音,提出对抗奸邪丑恶的良知见解,描绘当代的真实面貌——是文学自我净化的绿色通道,也是重建作家精神的必经之路。就让该娱乐的奔向娱乐,该严肃的回归严肃。还文学一片青山绿水,还精神一个纯净家园。

参考文献:

[1]南方周末.郭敬明:用外表和身材宣传书[EB/OL].[2014-02-

25].http://news.lnd.com.cn/htm/2009-12/23/content_98616

0.htm.

[2]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热门借阅[EB/OL][2014-02-26].http://202.116.41.246:8080/opac/book_rank.php?cls_no=I.

[4]吕晓春.期刊.传媒时代的作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刘川鄂.90年代流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学现象——作家明星化[J].文艺研究,2001(5).

[6]吕晓春.传媒时代的作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

[7]铁艳艳.论文学“明星化”的表现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辽东学院学报,2010(4).

[8]邓文华.大众传媒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消解与重塑[J].长沙大学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重建潮流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潮流
潮流
用镜头“重建”徽州
潮流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