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2016-01-15王维康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审、贷、查三岗分离与集体决策的重要体制。这种风险控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效地遏制了商业银行因其自身体制不健全而引发的信用风险,但在实际实务中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在我国的落地与实施,想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主要是涵盖了外部信用评级体系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外部的信用评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委托外部机构为特定的被评估人进行的信用等级的确定。我国的外部评级体系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其评级结果不太被商业银行所接受,与国外先进的外部评级体系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得到外部评级支持的成本高,与此同时其准确性也不高。

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是指商业银行自身利用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对被评估人的授信等级的认定,但这需要做到必须保证各项指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标准。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时,其内部务必要具备有完善且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但是我国行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发展历史较短,信用风险评级标准不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受人为因素控制。

二、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交易活动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并形成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行为模式和管理哲学等。它被归属为企业文化板块,并通过银行的办公模式、员工意识向外界传达银行的形象。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同时其也不是主要的企业文化。这主要体现在银行片面的追求业绩考核,忽略了资产质量,就使得在在银行业务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高风险业务。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还不够,仅仅是通过每周一次甚至是每月一次的简单考核,并不能从管理理念上加强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而且大多数的银行工作人员都认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风控部门的职能。大到银行的高层,小至银行的柜员都必须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学习,并放到实际银行业务中去,而非将信用风险管理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具有局限性

我国现在主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专家分析法主要是依靠专家分析和经验总结,无法保证在信用风险识别、检测等环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划分标准过于粗放,划分也是不够细致的,故也不能有效的反映贷款质量。最后财务比率分析法仅仅从静态的财务报表去判别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动态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综合来讲,我国现阶段的信用风险度量主要依靠主观分析和经验总结,这本身就是不够严谨科学的。不同的商业银行决定风险权数的规则存在分歧,导致各银行不能进行横向对照比较。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数据滞后且缺乏更新

信用风险管理数据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前提与根基,大容量与高质量的信用风险数据能确保信用风险度量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数据的管理起步较晚,数据冗余和缺失现象严重,导致没有可供参考的数据。另一方面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数据质量不过关,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公司的整体治理结构并不像大公司那样足够完善,财务制度不够透明,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迟缓,这就为银行采集数据设置了诸多障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落后无疑是信用风险管理最大的“拦路虎”,不能充分利用类似数据挖掘的技术来分析数据间存在的潜在关联,无法有效支持信用风险的管理决策,技术的落后使得再好的理念与想法都不能付诸实践。

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1.构建良好的银行信用体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信用风险经常出现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放贷时,必须要遵循择优放贷原则。要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数据,而不能只是注重短期数据。逐步提高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和偿还意识,促进借款人所履约水平的提高,进而在做到根源上杜绝信用风险。除此之外,征信系统也正在逐步建立了起来,2006年3月,经过了中编办的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成立,专门负责企业或者个人的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以及维护,该系统即是所谓的金融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同时又被叫做企业和个人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是我国银行信用体系成长的一次伟大的进步。

我国应加紧健全中介信用机构体系,尽快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中介信用环境。2011年的2月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商业银行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时需要遵循审慎原则。在使用外部评级机构的过程中,必须认定外部评级机构在其执行评级过程中具有评级公信力、独立性和专业能力。此外商业银行应该从其自身的经营出发,不断从自身内部加强管理,才能做到真正地抵御信用风险。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让内部评级行为和评级结果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在银行运营过程中渐进地完善本身的内部评级体系。此外从技术上,要不断更新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从人才上,培育专业人员,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最大限度的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度量模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效的评级体系。在日常的银行业务中,各项组织架构、方法制度、业务流程等都需要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上升至企业文化时,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思想将会作用到其经营业务的每个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做到培育优良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就必须注重上至高层领导班子,下达普通员工队伍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的灌输。银行的高层领导人员在银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必须首先以身作则,不断地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并时时刻刻保持风险意识,将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银行日常工作业务的首要任务,要以此为核心开展业务。不仅仅是高层人员,银行的基础员工也要树立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每一笔对公对私业务中都要牢记对信用风险的严格控制,强化风险意识和道德规范的宣传,要定期参加学习信用风险管理活动。

3.完善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针对我国现在主要采用的5C法、贷款五类分级法以及杜邦分析法存在的局限性,要不断改进评级指标体系。评级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和权重,并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不断地加大对所贷款对象的现存现金流量的分析,充沛的现金流是确保所贷款对象能偿还债务的关键要素。要定期对权重和评级指标进行考察,并不断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地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合理的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加强贷款分类标准的强化,并且合理确定贷款风险分类的顺序,通过把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与预期损失的概率相关联,进一步确立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新方法。

4.提高信用数据管理水平

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极度缺乏,仅仅是静态财务指标远远不能完全适配信用风险管理所需。不管是内部经营需求,还是外部激烈的竞争,银行都有必要采用具有很强说服力的大数据技术,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充实信用指标体系,从而提升其涵盖的内容,促进信用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实时、准确,达到帮助银行采集更全面的客户信息的要求,让银行突破传统银行关注的指标范围,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纳入能更加直接、更加充分反应客户状况的信息,进而达到更加真实的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就应逐步建立信用数据库,定期采集、按时分类,逐步形成有效的数据体系。

总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既要注重外部的信用评级体系,又要加强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在信用评级体系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管理方法,注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并结合市场环境不断地改进信用风险度量技术,有效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Anthony Saunders.Credit Risk Measurement: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 London[J].2001.9:89-93.

[2]程鹏,吴冲锋,陈江.信用风险度量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00(08):17-18.

作者简介:王维康(1992- ),男,汉族,湖南益阳市人,金融专业硕士,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