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者婚恋观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2016-01-15苏熠慧,佟新,吴越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打工者婚恋观性别差异

·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

打工者婚恋观的性别差异研究
——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苏熠慧1,佟新2,吴越菲3,吴同3

(1.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2.北京大学,北京100871;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摘要:通过对北京东城区的打工者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外出打工者在婚恋状况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择偶途径上,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女性主要通过老乡介绍;择偶标准上,男性更注重健康和外貌,女性更注重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在择偶上的家庭影响方面,女性受到家庭的影响较大,而男性受到父母干涉的程度较小。研究还发现,外出打工的女性在婚姻观上存在代际差异,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接受。城市经历对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的状况对打工者的性观念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打工者;婚恋观;性别差异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利益受损农民维权行动与政府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CSH028);2012~2014年度中国青年学者妇女/性别实证研究项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百货业性别化现象研究——北京市为例”

作者简介:苏熠慧(1985-),女,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女性学、劳动社会学研究;佟新(1961-),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女性学、劳动社会学研究;吴越菲(1989-),女,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政策研究;吴同(1980-),男,华东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和社会组织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中国社会正位于两次大转变交汇处[1]。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也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两股市场化浪潮的交织,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巨大的漩涡。在两股市场化浪潮的作用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这些外出打工的个体而言,流动的经历无疑也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其中,“婚恋观”的转变便是社会转型对打工个体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之一。虽然近20年来对“婚恋观”的界定和内在维度的划分还比较混乱,但基本都将其作为社会变迁下衡量“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指标之一[2]。一些学者认为,农村还保持着传统的婚姻恋爱观念,这种传统的婚姻恋爱观念与整个农村社会封闭与保守的本质和社会秩序的要求相一致,但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村社会的冲击,它也逐渐转向一种追求自由化和自主化的现代“婚恋观”。这种转变在打工个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外出打工作为农村青年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大事件”, 使农村青年原有的婚恋观受到冲击,而促使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生转变[3]。在外出打工者的“婚恋观”转变中,性别差异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对“婚恋观”内涵上的差异和“婚恋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4][5][6][7][8][9][10]。既往的研究都表明,社会变迁对外出打工者,尤其是女性外出打工者的“婚恋观”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打工经历与个体特征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但都忽视了以下问题:这些研究只是单独将女性外出打工者作为研究对象,缺乏性别比较的视角;这些研究只是将外出打工时间、打工到过的地区数量、社会网络等结构化的因素作为外出打工经历来衡量其对女性外出打工者“婚恋观”的影响,而忽略了文化因素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城市生活经历对于外出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问题:(1)城市生活经历对于外出打工者“婚恋观”有什么影响?(2)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二、研究数据、方法与变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2010年“打工妹之家”的“打工者婚恋观调查”数据。本次调查从2009年10月份开始,在小组座谈、个案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的设计和试调查。2010年3月调查问卷由北京市东城区妇联发放,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45份,其中男性打工者461人,女性打工者584人,分别占44.1%和55.9%。

(一) 研究方法

调查组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主要采取频数分析、交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的软件为SPSS。

(二) 因变量

本研究主要通过交互分析来研究打工者在择偶状况上的性别差异。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本研究将对待性行为的看法作为因变量。其中,“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作为测量婚恋观现代性的指标。此变量为二分变量。“有过婚前性行为”代表被调查者更为现代的婚恋观,而“没有婚前性行为”代表被调查者更为传统的婚恋观。

(三)自变量

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了探讨城市经历对打工者婚恋观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接触媒体的频率(包括上网频率和看电视频率)”“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情况(对城市的适应程度和在城市中的安全感)”和“在城市的打工时间长短”作为城市经历的指标,即研究的自变量。在研究的过程中,控制了家庭影响和个人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行业和户籍)的影响。

(四) 研究假设

本研究建立在以下假设上:假设一:打工者在择偶状况上存在性别差异;假设二:城市经历对于打工者“性行为看法”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五)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北京市东城区女性打工者存在着以下特征:第一,年龄分布。21~40岁是外来女性打工者的主要人群,其比例达72%。从年龄看,在578名被调查的女性中,20岁以下者43人,占7.4%;21~30岁的为245人,占42.4%;31~40岁的为170人,占29.4%;41~50岁的为106人,占18.3%;50岁以上的14人,占2.4%。第二,婚姻状况。已婚女性已经成为外来女性打工者的主体。调查表明,在580个女性打工者的有效回答中,未婚者190人,占32.8%;已婚者370人,占63.8%; 丧偶者7人,占1.2%;离婚的8人,占1.4%;再婚的5人,占0.9%。第三,来源地情况。北京市的在京务工女性来源地多种多样。在564个有效回答中,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23人,占4.1%;来自其他城市的134人,占23.8%;来自其他小乡镇的111人,占19.7%;来自农村的296人,占52.5%。第四,教育程度。在京务工女性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在582个有效回答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9人,占10.1%;228人为初中文化水平,占39.2%;高中、职高、中专文化水平的194人,占33.3%;大专及本科以上的101人,占17.4%。第四,服务业已经成为在京务工女性最首要的职业。在578个有效回答中,从事工业、建筑业的25人,占4.3%;从事家庭服务业(家政工)的155人,占26.8%;从事商业的121人,占20.9%;从事交通运输业的9人,占1.6%;从事其他服务业的200人,占34.6%;其他不好归类的62人,占10.7%;无业的6人,占1%。如果按照大服务业的概念,将商业、家政工和其他服务业合在一起,则从事服务业的女性占了82.3%。问卷是在北京市东城区做的,它表明,在京务工的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但以非正规就业为主。

三、外出打工者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一)在京务工人员的夫妻关系总体比较和谐,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见表1,表2,表3)

表1 配偶或男(女)朋友的关系状况(人)

偶尔有争吵的比例最高。

偶尔有暴力存在的比例较高,男性偶尔打女性的比例达20%;女性偶尔打男性的比例亦达17.2%。

表3 配偶或男(女)朋友有没有在

(二)女性婚恋观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是在择偶途径上,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女性主要通过老乡介绍。

在京务工人员在择偶途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配偶(占25.2%),比女性通过自己认识配偶的比例高(女性为20.3%);而女性主要通过亲戚或老乡介绍(占42.0%),比男性通过亲戚或老乡介绍的比例高(男性为34.6%)。这可能说明男性打工者在打工的过程中具有在择偶上的主动性,而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择偶方面相对被动;或者也可能说明,女性更信任老乡关系,并不冒险自己去认识异性并结婚。

二是在择偶标准上,男性择偶更注重健康和外貌,女性更注重收入和工作稳定性。

在京务工人员在择偶标准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其中男性在择偶时更注意对方的健康状况,其比例比女性高出10.6%,而女性在择偶中更注意男性的收入状况和人品性格,其比例分别比注重二者的男性高出4.9%和3.5%。在文化程度、工作稳定性、家庭城乡背景和两人情感等方面,两性存在着相当大的共识(见表4)。

表4 择偶因素的性别差异(%)

三是在择偶上的家庭影响方面,女性还受到家庭较大的影响,而男性受到父母干涉的程度较小。

家庭对打工者择偶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其中,受家庭干预的男性仅占调查总数的19.0%,而受家庭干预的女性则为27.2%。

(三)在京务工女性的婚恋观存在代际差异

一是年轻女工对婚姻的自主性更强。30岁以上的女性打工者通过亲戚或老乡认识配偶或男朋友的比例占56.4%,比30岁以下的女性(为24.9%)多,而她们通过同事或朋友介绍认识配偶或男朋友的比例也比30岁以下的女性多,分别为13.6%和13.2%。30岁以下的女性打工者通过网络和自己认识配偶或男朋友的比例要高于30岁以上的女性打工者,分别为2.5%和27.8%。由此看出,与30岁以上的女性打工者相比,30岁以下的较倾向通过网络和自己认识配偶或男朋友。在婚姻恋爱方面由自己做主的女性打工者,30岁以下的比例(为99%)要比30岁以上的比例(为86.3%)高12.7%,而以家人意见为主的女性打工者,30岁以下的比例(为4.9%)要比30岁以上的比例(为9.4%)低4.5%。

二是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接受。30岁以下的女性打工者更接受婚前性行为。“很不同意”婚前同居的30岁以上的女性打工者为31.7%,比“很不同意”婚前同居的30岁以下女性(17.4%)高出14.3%,而“比较同意”婚前同居的30岁以上女性打工者却仅为4.3%,比“比较同意”婚前同居的30岁以下女性打工者(14.9%)低10.6%。在婚前性行为方面,女性打工者也存在着代际差异,87.3%的30岁以上女性打工者没有婚前性行为,11.7%的偶尔有婚前性行为;而 66.5%的30岁以下女性打工者没有婚前性行为,30.0%的偶尔有婚前性行为,3.4%的经常有婚前性行为。

四、城市经历对于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5)

表5 打工者婚恋观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续表

模型1系数标准差城市安全感(参照类:无)较无0.500(0.342)较有0.372(0.266)有0.351(0.237)打工时间0.028(0.017)χ2a136.548自由度20数量879

* P<0.05 ** P<0.01 ***P<0.001

表5的结果显示:第一,从个人变量和家庭影响(控制变量)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变化:(1)年龄越大,婚前性行为发生比越低,年龄每增加一岁,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就减少4%。(2)男性比女性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高,男性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是女性的1.5倍。(3)教育程度越高,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越高。(4)从事不同行业的打工者,婚前性行为可能性差异不显著。(5)户籍为其他城市和其他小城镇的打工者,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分别是户籍为其他农村的打工者的50.7%和58.4%,而户籍为北京市和北京各县的打工者,其婚前性行为发生比与户籍为其他农村的打工者差异不显著。(6)家庭对婚前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第二,从城市经历或现代生活方式(自变量)看,其影响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互联网的状况对人们的性观念有显著影响,偶尔上网的打工者,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是从不上网的打工者的2.8倍。经常上网的打工者,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是从不上网的打工者的3.2倍。(2)电视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电视过于普及,显示不出差异了)。(3)城市适应程度有显著影响:对城市较适应的打工者,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是对城市非常不适应的打工者的3.2倍。(4)外出打工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表6 不同性别打工者婚恋观的Logistic

续表1

模型2模型3男性女性个人变量年龄-0.027(0.018)-.052**(0.22)文化程度0.253(0.0154)0.506***(0.142)商业(参照类:工业)1.079(0.847)1.653(1.108)户籍北京市区-0.348(0.609)-1.151(0.870)北京市各县0.339(0/694)-1.324(1.124)其他城市-1.028**(0.373)-0.353(0.311)其他小乡镇-0.826*(0.335)-0.155(0.317)家庭家庭对婚姻的干涉0.448(0.293)0.224(0.267)城市流动经历网络接触情况(参照类:从不)偶尔0.791*(0.345)1.227**(0.371)经常0.918*(0.415)1.342**(0.424)电视接触情况(参照类:从不)偶尔-0.990(0.553)-0.158(0.707)经常-0.416(0.555)-0.048(0.703)城市适应(参照类:不适应)适应-0.029(0.653)0.409(0.802)较适应0.425(0.639)0.680(0.797)不太适应0.898(0.678)1.215(0.827)城市安全感(参照类:无)

续表2

模型2模型3男性女性较无0.732(0.503)0.277(0.481)较有0.609(0.379)0.227(0.391)有0.718*(0.352)0.166(0.333)打工时间0.014(0.023)0.048(0.028)χ2a56.89489.976自由度1919数量384495

* P<0.05 ** P<0.01 ***P<0.001

表6的结果显示:城市适应对打工者婚恋观影响存在性别差异:(1)性别的相同点:男性与女性的婚恋观都受到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影响。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偶尔上网和经常上网的打工者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都比从不上网的打工者要高;男性与女性在行业、家庭影响、电视影响、城市适应程度与打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性别的差异:年龄对女性的婚恋观有显著影响,而对男性没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年轻女性比年龄大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文化程度对女性的婚恋观有显著影响,而对男性没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文化程度更高的女性比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户籍对男性的婚恋观有显著影响,而对女性没有;城市安全感对男性的婚恋观有显著影响,而对女性没有,表现为有城市安全感的男性比没有城市安全感的男性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

五、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打工者是积极地融入现代社会文化价值的主体。尤其是外出的女性打工者,她们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她们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庭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并且努力地重建着家庭和亲属关系。在为国家积极贡献力量的同时,她们也被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所形塑。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她们婚恋观的改变,表现为年轻女工对婚姻的自主性变强。这些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够接受。

对性行为的看法是婚恋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城市适应情况、打工时间、媒体接触率与打工者对性行为的看法的考察发现,城市经历对于打工者的性行为观念存在影响。其中,媒体对打工者性观念形塑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它将现代的一些观念传播给打工者,使打工者接触了一套与传统不同的婚前性行为观念。但是,城市经历对打工者性行为看法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更容易通过教育来改变她们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而男性则可能缺少城市安全感而缺乏与女性交流的机会,从而减少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为打工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和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婚恋观的培养和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融入。

参考文献:

[1]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A].市场、阶级、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70.

[2]陈彤.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109-110.

[3]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 人口研究,2006,(1):57-59.

[4]朱松,董葳,等.十五年来中国男性择偶标准的变化[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614-621.

[5]陈印陶.打工妹的婚恋观念及其困扰——来自广东省的调查报告[J].人口研究,1997,(2):39-44.

[6]黄润龙.江苏省打工妹的婚育现状与观念[J]. 南方人口,2000,(2):39-44.

[7]郑真真.外出经济对农村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2):60-65.

[8]靳小怡,彭希哲.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对农村流动妇女初婚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5,(5):53-58.

[9]罗建英,胡双喜,等.“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08,(8):12-13.

[10]孙琼如,叶文振.流动妇女婚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3-31.

The Research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Views of Love and Marriage

of Migrant Labors: Taking Dong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for Example

SU Yi-hui1,TONG Xin2,WU Yue-fei3,WU Tong3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2.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3.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After investigating the migrant labors working in Dong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love and marriage of the migrant labors of different gender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n of migrant labors mainly select their wives from their friends or the women around them, yet the women would mainly find their husbands by the matchmaking of their fellow townsmen. In terms of the standards of spouse selection, m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condition and appearance of women, yet women care more about men’s incomes and working stability. What is more, women might be influenced by their parents’ opinions in spouse selection much more than men. The investigation also manifests that there is a generation gap in the views of marriage among the migrant female labors. The young ladies are more open-minded and they could more easily accept premarital sex.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views of love and marriage of migrant labors by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in cities proves that the frequency and time of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ir attitude toward sex. After getting to know about the modern value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migrant labors change their attitude toward love and marriage and gradually accept premarital sex.

Key words: migrant labor;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gender difference

猜你喜欢

打工者婚恋观性别差异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