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2016-01-15刘传俊
刘传俊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对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因此,因服用抗生素而诱发腹泻的患儿越来越多,儿科临床上将这种腹泻类型称为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我们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65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1]。在A组5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6例,女性患儿有29例,他们的年龄为4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2.4±0.2)岁,他们的病程为2~4d,平均病程为(1.8±0.6)d;在B组6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31例,女性患儿有34例,他们的年龄为4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5±0.8)岁,他们的病程为1~3d,平均病程为(1.5±0.3)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抗生素为A组患儿进行抗呼吸道感染治疗,在其出现腹泻的症状后,为其进行常规补液治疗、补充电解质治疗,并让其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使用抗生素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B组患儿进行抗呼吸道感染治疗,在其出现腹泻的症状后,为其进行常规补液治疗、补充电解质治疗,并让其口服蒙脱石散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蒙脱石散(由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93375,规格为3g/片)的用法及用量是:口服,年龄<1岁的患儿,可每日服用3.0g,分3次服下;年龄≥1岁的患儿,可每日服用6.0g,分3次服下。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由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S19980004,规格为0.5g/片)的用法及用量是:口服,年龄<6个月的患儿,可每日服用3片,分3次服下;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可每日服用6片,分3次服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腹泻的发生率。②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③临床疗效。
1.4 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是:①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②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腹泻症状的诊断标准是:排便次数>3次/天,且粪便的性质稀溏[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腹泻发生率及腹泻症状持续时间的比较
在B组65例患儿中,发生腹泻的患儿有11例,腹泻的发生率为16.9%;在A组55例患儿中,发生腹泻的患儿有32例,腹泻的发生率为58.1%。B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为(2.13±0.54)d,A组患儿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为(5.36±1.72)d,B组患儿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B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A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4%,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微生态益生菌制剂内包含多样肠道正常活菌菌群,且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疾病过程中,同时加用益生菌可有效发挥预防与治疗ADD疾病的作用,防治效果良好[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发生率16.9%比对照组58.1%低,且腹泻持续时间(2.13±0.54)d比对照组(5.36±1.72)d短,说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小儿ADD。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主要是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组合而成的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有害菌起抑制作用,同时增加肠道有益菌,利于肠内毒素水平下降,进而平衡菌群,并对微生态进行重建以达到平衡的目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使肠道通透性得以恢复,进而增强对肠道防御保护作用,有效预防患儿出现ADD疾病[5]。同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比对照组59.4%高,说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小儿ADD的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双歧杆菌在患儿肠道中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无芽孢病毒,可改善肠道状态,使肠道蠕动恢复正常,再和乳杆菌等共同作用,在肠黏膜外表构建生物屏障,进一步巩固定植抗力,阻断病菌入侵并定植;另外,双歧杆菌可产生酸,减小肠道PH值,阻碍病菌生长。双歧杆菌还可产生糖苷酶,将肠黏膜表皮细胞上的多糖进行降解,致使毒素与病菌无法黏附于肠粘膜,利于肠道物质摄取,生成维生素B,进而修复并保护肠道生物屏障,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发挥治疗AAD的作用。
综上所述,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吴继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7):75-76.
[2] 渠述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2-14.
[3] 廖莉,杨晓容,陈颖,等.益生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探讨[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22-24.
[4] 陈凤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38例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1):97-99.
[5] 刘浩,陈鸿健,邢益平,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85-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