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地佐辛和利多卡因为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效果评析
2016-01-15蔡志敏
蔡志敏
近年来,我国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所使用的镇痛剂主要有地佐辛、利多卡因、吗啡等。为了探讨联用地佐辛和利多卡因为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我们将这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0例患者。联合组患者的年龄在17~45岁之间,其孕周在4~8周之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48岁之间,其孕周在4~8周之间。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③对地佐辛和利多卡因过敏的患者。④患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我们对其均进行了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化验检查、阴道镜检查、超声检查等[2]。在手术进行前的30分钟,我们联合使用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联合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使用5mg的地佐辛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使用5mL浓度为 2%的利多卡因对其进行宫颈注射。
单独使用利多卡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利多卡因的使用方法与联合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3]。
1.4 疗效判定标准
我们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0min下腹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判。具体的评分标准是:患者的疼痛评分为7分或7分以上判定为剧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在4~6分判定为中度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在1~3分判定为微痛,患者的疼痛评分为0分判定为无痛。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手术结束30min后,在联合组患者中有455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0分,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20例患者疼痛评分为0分;在联合组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疼痛评分在1~3分之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40例患者的疼痛评分在1~3分之间;在联合组患者中没有疼痛评分大于4分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0例的疼痛评分在4~6分之间。联合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x± s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所使用的镇痛剂主要有地佐辛、利多卡因、吗啡等。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物,该药具有镇痛效果较强、患者产生药物依赖几率较低的优点[4]。医生在使用地佐辛为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产生进行镇痛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⑤由于地佐辛对初次进行人工流产患者的镇痛效果强于有过人工流产手术史的患者,因此医生在为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手术之前应询问其是否有人工流产手术史,以确定地佐辛的用量。②医生在使用地佐辛为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后应等待药物的镇痛效果达到最佳时进行手术。③医生在使用地佐辛对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发生眩晕、乏力等生理反应,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提前告知其可能发生上述情况,并在其发生该情况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地佐辛和利多卡因为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吕治力.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13:2761-2762.
[2] 曹丽蓉,贺漪.地佐辛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530例[J].医药导报,2012,06:711-712.
[3] 刘红琴,刘会敏.心理护理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20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272-273.
[4] 李艳霞,王静.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2668-2669.
[5] 肖敏素,傅鸿.利多卡因胶浆用于人工流产术65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9:202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