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2016-01-15王佳佳,刘志夫,王喜臣
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王佳佳刘志夫王喜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抑郁性失眠症是由于患者长期抑郁的情绪导致失眠的出现,长久的反复出现抑郁和失眠的症状,最后导致抑郁性失眠症的出现。抑郁性失眠症,特别是心因性抑郁性失眠症,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悲哀,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和欢乐消失,有自责、自罪心理。抑郁性失眠症主要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患者活动减少、无力、易疲劳,绝大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抑郁性失眠患者90例,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5例。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统计(例)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参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总分≥8分[1]。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药物所继发的抑郁症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口服美国Caraco公司生产的米氮平片,每日口服1粒,共服2个月[1]。
治疗组:取三阴交、神门、四神聪为主穴,配心俞、脾俞、关元、血海等补血养心穴位进行针刺治疗[2]。常规处理后,采用0.4 mm×40 mm毫针针刺。每5 min行针1次,共留针20 min,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10次休息1 d,共治疗2个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按照HAMD17项评分拟定。痊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有效:HAMD减分率≥25%;无效:HAMD减分率<25%。
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5.56±3.6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76±3.54)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 ± s,分)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 ± s,分)
组别例数焦虑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抑郁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558.60±5.3245.56±3.6865.28±3.4247.76±3.54对照组4556.34±4.9849.26±4.2362.54±4.6752.43±4.12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可以有效治疗抑郁性失眠症。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讨论
中医称失眠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和“不寐”,其病机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少等几个方面。抑郁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其病机为情志不舒、气机瘀滞所致,病症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等。由此可见,失眠和抑郁的病因病机均与气机不畅有关[3]。针刺通过神经系统,调整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过程,可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且不良反应少[4]。综上所述,抑郁性失眠是一种普遍的失眠症状,药物治疗对本病有很大的限制性,而针刺属于绿色疗法,无不良反应,临床证明针刺治疗本病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国传,严浩.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6:539-541.
[2]程为平.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症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608-2609.
[3]马晓婷,韩婧,陈竞超.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J].内蒙古中医药,2014,35:9.
[4]王贵双.针刺结合太极拳对失眠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项目:※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及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和示范应用(2013BAI 05 B08);2.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医学: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创新研究;3.山西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热能变化的火针疗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