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的文化回归——以福清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室外园林景观设计为例
2016-01-15吴剑眉
吴剑眉
(福建省榕树王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新中式园林的文化回归——以福清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室外园林景观设计为例
吴剑眉
(福建省榕树王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指出了新中式园林的文化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诠释,也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中国梦”。以福清市三馆室外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新中式园林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1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的冲击。欧式、美式、东南亚等多种风格的园林形式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园林类型,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但是遍地开花的异域景观也造成了本土园林文化的迷失。
新中式园林就是设计师们在探索中国园林与文化走向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它源自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吸收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古韵新作的山水理法,将自然造园的韵味渗透至环境的每个空间。新中式园林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形式表达,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是“皇家大气”的北方园林还是“小家碧玉”的南方园林,都因凝聚着悠久的华夏文化,才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新中式园林设计更应该思考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上海世博会中国园、深圳万科第五园、北京易郡、成都芙蓉古城等都是近年新中式园林的代表之作,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东施效颦”的现象,过分强调形式主义,盲目堆砌大量的传统元素或是简单的抄袭复制某处古建名园,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013年笔者有幸负责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下文简称福清三馆)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颇有心得体会,希望以此为例,抛砖引玉,更好地推进和深化关于新中式园林的文化问题研究。
2现状概况及设计构思
福清市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誉。福清三馆南侧紧临城市主干道清荣大道,景观设计面积约2.0hm2,周边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福清三馆的建设是近年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设计提炼与3个馆区文化特征相贴切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福清地域文化做为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加入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三字经、百家姓、圆周率、福清颂等文化因子,营造富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加强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
设计充分吸收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叠加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馆区内容营造相应的环境文化氛围,分别展现“东方之韵(主入口景观区),福清之颂(前庭文化景观区),科技之光(科技馆入口景观区),雅境之幽(档案馆内庭休闲景观区),绿道之美”的多元文化景致空间,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汇,文化与美感的和谐共存(图1、图2)。
图1 景观分区
图2 景观总平面
3景观设计
3.1 东方之韵
主入口景观区(东方之韵)为福清三馆的视觉聚焦点,以集中国文化、历史、科技为一身的——古代四大发明为设计主题,设有“司南溢彩”、“印刷透石”、“万卷纸韵”、“火药映墙”等特色景点,将传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交融(图3)。
图3 主入口效果图
主入口广场的西侧规划一处动感水池,以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为背景,借助水流的动态、光影的折射,营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观。动感水池的西北与东南两侧延伸设计两处景观花坛,设计丰富多彩的花木植物,与水景相映衬,花影重重,绿荫浓浓。
两处景观花坛的中部都设有“L”造型的钢构架,延伸至动感水池的中间,形成“框”的景观意象,透过框景展现多个层次的景观视觉。构架的立面以中式算盘为模板,算珠与水珠交相辉映,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极富韵味。
动感水池的中部设计司南雕塑小品,与珠算构架共同形成主入口广场的亮点。司南雕塑的底座设有水槽,营造水满而溢的趣味景观。
动感水池的东侧为整齐有序的树阵空间,树影婆娑,怡情悦人,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绿荫树阵的西侧设有一组展现活字印刷术的石雕——印刷透石,错落有致的摆放,亦坐亦赏,营造清新淡雅的独特景致。“印刷”内容节选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实现多元文化的自然展现,蕴意深长。
动感水池的北侧设计层层叠高的纸卷雕塑——万卷纸韵,舒展的纸张造型以石雕的形式诠释,传神通透、灵动的韵味,实现人文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万卷纸韵的东北侧布置一处火药映墙的矮墙景观,有别于传统墙体的形式,矮墙为多面体,形似山棱,铭刻火药的发展历程,突出艺术魅力。
主入口广场的西南侧为图书馆的入口处,分别设置凿壁偷光、学富五车、韦编三绝等三处成语故事励志文化小品,作为图书馆入口的对景,渲染出宁静致远的氛围。
3.2 福清之颂
福清之颂(前庭文化景观区)位于主入口景观区的东北侧,现状预留较多的绿地空间,规划该区展示福清的地域文化,设有“月满花林”、“百姓魔方”、“福清颂歌”、“竹简情深”、“融汇玉玺”、“碧海鱼悦”等景点。
福清之颂的中部,临消防道路处设计一个圆形的侯月广场,为游客提供休闲、交流的文化空间,营造月满花林,心旷神怡的无尽遐想。侯月广场的中部设有景观花坛,花坛内设置魔方造型的石雕小品——百姓魔方,篆刻《百家姓》,以现代的造景手法,融贯东西方文化的博大内涵(图4)。
图4 百姓魔方效果图
侯月广场的东侧沿广场边缘线设计一座弧形廊架,采用新型的钢、木材质,造型轻巧亲切。廊下设木椅,怡情宜人,形成柔和如画境般的氛围。
侯月广场的南侧设有一处休闲广场——绿野博艺,广场采用折线造型,营造舒适温馨场景氛围。休闲广场的东侧设计一面竹简景墙,以小篆字体书写名人叶则中的《福清颂》,展现福清之骄傲,突出古雅中彰显时尚、现代中古韵犹存的独特景观气质。休闲广场的东南侧设置一组竹简情深的铜雕小品,与福清颂歌相映成趣,将东方文化的内涵以现代形式体现,韵味悠远。
休闲广场的东北侧草地上散置方形块石雕塑——融汇玉玺,状似玉玺,上面篆刻着各式字体的福清雅号——“融”,隐约在葱郁的绿意之中,别有一番趣味。融汇玉玺的北侧规划一座鱼骨廊架,取名为“碧海鱼悦”。廊架运用多个不同大小的圆形钢构巧妙组合形成鱼的生动造型,穿梭于鱼骨之中,体验海洋文化的浩瀚,极富教育性与趣味性。
图5 科技之光效果图
3.3 科技之光
福清之颂的北侧为科技馆入口,以“科技之光”为主题代言该处的室外景观(图5)。科技馆的东南侧设计一处以圆周率为主题的景观小品——“圆周探秘”,形成和谐精致的景观。科技馆的西北侧为一组展现电脑键盘的现代雕塑——“趣味键盘”,以具有时代意义的“@”、“Enter”“Delete”等三个字母键,展现数字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科技飞跃。两组景观小品,一古一今,一红一白,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4 雅境之幽
“雅境之幽”位于福清三馆的西侧,为档案馆的内庭休闲空间,设计通过“忆名思源”、“清风花影”、“竹影枕石”等景点展示福清的档案历史,虚实结合,含蓄雅致(图6)。
图6 雅境之幽效果图
沿园路的草地上设有5个序列的景观小品,以时间为脉络,讲述“福清”名字的由来,详细记录历史上的多次改名,并定名于“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的悠远历程,展现档案馆的文化韵味。
雅境之幽的中部规划一个休闲小广场,其东侧通过竖向抬高设计一处高起的木平台——清风平台,展现环境的静谧之美,营造自然舒适、较为独立的景观空间。清风平台的东北侧设计一面漏窗景墙,运用借景、框景的造园手法,实现景观与艺术的结合,营造“粉墙花影自重重”的美好意境。漏窗景墙下设有一组景观座椅,选择木、石材质,以档案馆特有的条码书卡为模板设计造型,并结合周边碧绿苍翠的竹子,形成“漫卷诗书阅山林”的幽雅景致。
3.5 绿道之美
园区西侧车行道两侧的绿地通过精心设计形成景色怡人的绿化休闲景观带,沿路景观依据现场各建筑及车库出入口、停车场等不同场地空间因地制宜布置,统一中亦有变化,增加景观识别性。简洁大方的道路铺装和鲜明生动的植物造景紧密配合,使空间序列和景观层次有序而丰富,并在整体协调中体现精致细节,触目所及皆成景致。
围墙设计新颖大方,引人传统漏窗元素,注入东方美学的意象,赋予其内敛、高雅、深厚的文化气质,围墙内外的环境因此更加生动丰富,形成“框得住的围墙,框不住的绿意”的美好意境。
4结语
新中式园林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也不会“昙花一现”,它是民族意识复苏、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因此只有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才能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才能拥有强大的张力和生命力。新中式园林中的文化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诠释,也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其宗的园林设计[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北京:北京园林出版社,2008.
[2] 陈跃中.“当代中式”景观的探索: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J].中国园林,2010(11).
[3] 付彦荣.新中式园林的探索和讨论[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7.
[5] 张璘.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表现及庭院的空间布局[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A Cultural Regression of the Neo-Chinese Style Garden
—Taking the outdoor landscape design of three pavilions (library,archiv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Fuqing city as examples
Wu Jianmei
(FujianBanyanKingLandscapeArchitectureInstituteCo.Ltd.,Xiamen361012,China)
Abstract:The neo-Chinese style garden is not only the modern form of expressing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but also a kind of national culture heritage.The cultural regression of neo-Chinese style garde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In addition,the cultural regression is also the “Chinese dream” of every landscape architect.
Key words:Neo-Chinese style garden;traditional culture;nat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1-0072-03
作者简介:吴剑眉(1984—),女,福建连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