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马克思生态观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探讨

2016-01-14张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

张旭

摘要: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有机地纳入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去,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47-02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系统、深刻的生态文明理论,将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创建人类的理想社会,这即是马克思哲学的一贯思想,也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将马克思的这一生态文明思想有机地纳入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去,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意义

用生态文明理念统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难题需要用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指导,才能逐渐破解。因此,深入探讨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内涵,发掘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并将其基本内容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去,这不仅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综合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和时代性的重要理论课题。

其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提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理论对接,用马克思生态思想为其提供理论支撑,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理论课题,也是当代中国理论工作者的理论任务。

第三,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选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的文明存在形式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新型文明形式。高校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培养能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公民的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大学生文明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生态观研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以来,国内学术界就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潘岳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廖志丹、陈墀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智慧之源》一文中认为:马恩生态哲学思想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朱炳元在“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一文中指出:《资本论》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伟大著作。它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研究资本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研究这两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就包含在对这两大关系的研究之中。刘思华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的人与自然统一学说,奠定了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社会历史理论与自然环境论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是其生态经济思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特征的社会学基础。

而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西方学者的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已经开始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西方左翼运动的重要理论资源。在中国,多年来的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与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但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现状来看,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形成了众多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仍停留在论坛上,迟迟没能进入到大学的讲坛之中。因此,尽快地把国内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引进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去,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去,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将马克思生态观引入马克思理论教学的实践路径

如何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有机地纳入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去,寻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路径来完成这种教学改革。

首先,专题教学法。即将马克思生态思想按照学科分类,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理论等专题系列,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框架下进行专题讲授。其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部分,应集中讲述马克思的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部分,应着重讲述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的思想,并将马克思关于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的思想作重点阐述。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应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和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消除生态危机、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引入教学过程。

其次,教学融入法。即在不打破原有教学体系框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分别植入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具体课程设计上,可做如下考量: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中,应从生态观的角度重新阐述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应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人类解放就是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自身解放的统一。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应将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引入相应的节、目中去。其中包括: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③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并据此重新解读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理论意义。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应将马克思的生态认识论思想引入教学中去。着重讲述作为生态主体的人要重新审视自身并认识生态客体的历史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价值关系,引导学生用生态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人在认识、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应用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理论充实和丰富传统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不是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视为分散的和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视为自然、人、社会有机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生态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中,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理论中,应引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因为,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运动过程是人类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物质变换不仅改变了自然物质的形态,重要的是,以改变了形态的物质同自然进行交换。在资本本质中,应着重指出,资本的扩张性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在指出资本主义对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应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根源,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工业文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它必将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取代。在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应明确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它不是建立在资本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上,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和破坏之上,不是建立在盲目的生产和过度的消费之上,当然也不是建立在历史倒退的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上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总之,在明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去,这既是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任务。

参考文献:

[1]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解放日报,2007.

[2]廖志丹,陈墀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智慧之源[J].贵州社会科学,2011,(1).

[3]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4]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及其相关分析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