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2016-01-14嵇莉莉吕国锋何华芬
嵇莉莉 吕国锋 何华芬
摘 要 “游学制”是联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南京三所交通类高职院校实施“游学制”,培养适应大交通需求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本文阐述了“游学制”的实践和成效,分析“游学制”的适用条件,为其他院校实施“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游学制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29
The Practi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Study Tour"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JI Lili, LV Guofeng, HE Huafen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31)
Abstract "Study Tour" is an innovation of joint training model.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fit the needs of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thre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Nanjing carry out "Study Tour".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practice and results of "Study Tour",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Study Tour". We wa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f implementing the "Study Tour" for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Study Tou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result
0 引言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强化物流人才的培养,着力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形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相关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①
近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和看法。贺亚春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指出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②于桂芳、郑克俊等提出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的校企双主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③刘峥针对物流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建议构建政府主导、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④韩洲雄、邵华、齐卫军重点探讨了工学结合模式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势和难点。⑤总体来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大多集中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几个方面。
作为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物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所涵盖的技术内容广泛,因此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设计面面俱到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任何学校能够拥有适用于物流全部技术内容的实训设备。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各个学校,都能够依据自身所处的行业背景和拥有的教育资源,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依师资设置课程、依硬件条件设定实训内容、依企业资源开展顶岗实习,是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南京地区的三所交通类高职院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对“大交通”复合型物流人才需求的响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共同提出“游学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三所学校依托行业特色和优质师资,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游学制”实施以来,已有两届学生参与游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难题,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对“游学制”联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效果进行阐述,并探讨此模式在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推广问题。
1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游学是世界各国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过程。现代游学以增长知识和提升素质为目的。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引入游学模式,旨在专业特色和优质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共享。
2011 年4 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合,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及多家公路、铁路、水路骨干运输企业的支持下,组建了“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⑥⑦基于“游学”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符合“大交通”需求的物流人才。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校际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为目标,共同制定了“游学制”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中教学进程安排为“3+0.5+0.5+2” 。各校“游学制”学生在所属学校完成前三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进入游学阶段,各校学生分别在另外两所学校游学半个学期。游学期间,三校各承担三门具有公路、铁路或水路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训课程,安排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参观实习,定期组织专业讲座。学生在游学期间参加游学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和社团活动。游学学生不仅学习各校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还可以体验各校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在相关行业企业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同时,通过游学学校和原学校双班主任制度,保障学生游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师生座谈的形式及时了解游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第五学期,各校学生回到原学校,继续进行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相关学习实践任务。endprint
2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第一,“游学制”搭建了联合培养的新平台,开拓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游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三校具有行业特色、师资优势、硬件设备优势、企业资源优势的课程纳入游学模块。例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游学”模块课程有铁道概论、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工矿企业运输(专运线运输)等;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游学”模块课程有公路物流载运工具、公路运输组织技术、公路物流业务运作实务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游学”模块课程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港口业务与操作等。这些课程的行业特色明显,实验实训所需要的设备以及作业方法差异较大,在一所学校将所有这些课程全部开设难度很大。“游学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大交通”的需求。同时,三所高职院校还共同制订了学分互认、教师互派、资源共享的联合培养实施细则,为“游学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第二,学生对“游学制”模式的满意度较高。为了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游学期结束时,对三校学生的游学体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游学课程学习的体会、对后勤保障工作的看法、个人的游学收获、以及对“游学”形式的个人态度等几个方面。答卷中,学生对“游学”活动有几点较为集中的看法。其一,游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课程内容在原学校没有接触过;其二,游学所学的内容都是各校的优势课程,实训条件和授课质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其三,对专业讲座的认可度比较高,认为讲座具有行业特色,接触了新的领域,开拓了视野;其四,课余活动比较丰富,在新的环境中,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参与新的活动,收获了新的朋友和新的体验;最后,也有学生感觉生活方面不太适应,希望原学校的老师和班主任多来看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游学制”持积极的态度,95%以上的学生认为“游学”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值得体验。
第三,企业对“游学制”模式的认可度较高。2014-2020物流发展规划中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等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展开,国际多式联运、城际间的多式联运配送、综合性物流园区等都亟需具备“大交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游学制”人才培养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和学习效果提升方面都有较好的成效。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助理物流师资格通过率94%,英语能力考核通过率100%,CET4通过率91%,计算机能力测试通过率100%。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入职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储备的需求。
3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推广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互派、学分互认的形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实现在某一领域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3.1 克服“游学制”实施过程中的难题
“游学制”人才培养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安全风险。“游学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校游学的时间是半个学期,总共为一个学期。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一个学期中搬迁三次(原学校-游学学校1-游学学校2-回原学校)。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很大。为了保障学生在搬迁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保证游学学习的正常展开,每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学校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和承担游学项目的二级学院共同组建团队,由专人负责各项细节工作。另外一点是来自学生方面的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游学期间不仅要面对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还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对学生适应能力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游学产生了负面的抵触情绪。学校针对这些情况,及时为“游学制”班级开展晚自习答疑、师生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并通过开展学生联谊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环境。
3.2 “游学制”应用推广的建议
第一,“游学制”适合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之间。“游学制”即要求学生“游”,也要求任课教师互派学习,以及辅导员老师在游学期间探访学生。因此,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便利非常重要。第二,“游学制”适合于行业相关的同专业或相关专业之间。“游学制”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主旨。行业相关的同专业或相关专业对于资源的需求具有一定共性,其资源共享的需求更为迫切。第三,“游学制”需要领导支持、上下一心。“游学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在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实施、从学生管理到后勤保障,方方面面。领导支持和上下一心是这种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学校特色优势资源,实施校校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尽管在以后的实践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这种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企业储备复合型人才。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这种模式将为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大交通复合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JSJG372;中国物流学会2015 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本专科联合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ZW2015099
注释
①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DB/OL]:http://www.bj.xinhuanet. com/bjyw/2014-10/06/c_1112718448.htm.
② 贺亚春.浅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物流科技,2014(9).
③ 于桂芳,郑克俊,关冬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④ 刘峥.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
⑤ 韩洲雄,邵华,齐卫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⑥ 何华芬.“游学制”联合培养的区域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4).
⑦ 王平.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