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想
2016-01-14韩松辉张宁
韩松辉 张宁
摘 要 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的职责。本文首先介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然后讨论如何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接下来讨论“教”与“学”的关系,以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做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填鸭式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43
Some Thoughts on Effective Teaching
HAN Songhui, ZHANG Ning
(College of Science, 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rawbacks of spoon-feeding education, and then discuss how to avoid cramming method of teaching through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followed by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his career.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 spoon-feeding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笔者作为高校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个问题感触颇深。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拒绝填鸭式教学模式,避免一言堂的讲课方式。一个避免填鸭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了师生互动后,还要明白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及内涵,以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做到长足发展。本文旨在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填鸭式教学的危害
顾名思义,填鸭式教学就是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身体状态、学习风格和接收能力,教师自认为只要把所准备的知识点讲完即可。填鸭式教学模式是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填鸭式教学只向学生灌输教科书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简单地说,填鸭式教学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1 照本宣科
教师完全照搬教材进行死板的宣读,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拿来主义,自己不消化吸收,只是机械地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讲解。之所以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自己尚不理解所讲内容,无法掌握教材的精髓,在对教材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走上了讲台。教师自己尚且“昏昏”,如何能令学生“昭昭”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相继出现。有的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的手段,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交互性、集成性、多维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而是变成了照“片”宣科。教师只是照念幻灯片上的内容,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一言堂
有的教师虽然不是照本宣科,但是在课堂上,始终只有教师一个人发出声音。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受体。想学习的学生边听边理解,不想学习的学生只需要坐在座位上不影响别人就可以了,这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完全相悖的。
课堂上应该有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应该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学生在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要强于教师,所以,教师讲课时不必求全,部分问题完全可以抛给学生自行解决,做到有效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学记》有言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这句话就已经指出了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使学生无法安心学习,这是不符合教学原则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所以,我们必须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克服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2 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态,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文化特色的课堂”。
2.1 正确理解师生互动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碰撞、组合的一个过程,学生必须要进行思考才能有所理解。首先,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渴望求知的心理状态下,这样学生会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语言或手势表现出似懂非懂之时,正是学生强烈渴望被启发的时刻,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以反馈,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做好师生互动。另外,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的课堂,才能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并不是要求每次互动都要有教师的直接参与,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引导生生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下,教师正确引导生生互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endprint
2.2 避免假性师生互动
所谓师生互动,不是说课堂越热闹越好,有的教师上课气氛热烈、学生开心、笑声不断,但这并不能说明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好。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异常丰富,所以教师可以轻松获得很多段子,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经常会讲一些段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确实做到了师生互动,但是万事过犹不及,有的教师上课讲了太多段子,反而没有抓住课堂内容的重点,没有理清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课堂是需要活跃热闹的氛围,但是不能出现舍本逐末的情况。
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准备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科课堂不需要“一加一等于几”的简单提问,虽然学生回答很积极,但问题太过于简单,学生回答结束后只是热闹一会儿,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有效的师生互动。
3 “教”与“学”的关系论述
如果说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狭义的互动,那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则是广义的、高层次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学”也很重要,没有“学”,那么“教”又有何用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关系分为两类。
3.1 教师自身的“教”与“学”
《学记》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就是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也通过教学提高自己,这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学”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技能的快速更新,教育者自身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然后才能站稳三尺讲台,才能做到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尤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要建立“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现在的高校学生观念超前、能力突出、自我意识强烈。随着大学生思想的日趋成熟,走向社会的行程日渐迫近,大学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今日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教师没有紧迫感,不提高自身的学问和修养,最终会被社会淘汰,被学生赶下讲台。
3.2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育中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均要发展,不可偏废。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方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二者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学生错过最佳的学习时间,均是教育的失败。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是教学生“学”, “教”与“学”互相影响、相因相生,“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反过来促进“教”的发展,是“教”的目标和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应该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交流和碰撞,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教学过程。
具体到实施阶段,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习,不要一带而过不进行深入讲解,也不要面面俱到地进行细致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合适的问题、安排合适的作业、设计合适的活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作业重构学生的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检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能促进大脑分泌“脑啡肽”。“脑啡肽”俗称“脑内吗啡”,它是调节学习心态的天然快乐剂。学生积极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毛泽东曾言:“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无论是教师启发式的“教”,还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均要经过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方能有所收获,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既要认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施方式,更要清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艰巨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克服这些弊端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如果能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充分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理清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做到长足发展。教师在执教之年要做到扪心自问而问心无愧,要经常反思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在求学之路上刻苦努力而无悔青春。
参考文献
[1] 牛世坤.有效教学要做到“四个兼顾”[J].吉林教育,2011(15):47-48.
[2]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内涵[J].教育研究,2010(10):73-80.
[3] 曹颖.新时代背景下教与学关系新论.科教导刊,201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