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16-01-14罗宁唐俊赵娜等
罗宁 唐俊 赵娜等
课题资助:
项目名称:数学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项目下达编号:2013nmjg029
项目委托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摘 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工科高等教育如何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思考。了解当前工科类高校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就建构和实践适合工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教育模式作了有益的教改探索。近年来,我们立足学校,依托理科基地建设的大平台,利用教改立项,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考与改革。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教改思路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作者简介:罗宁(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泛函分析、高等数学教育。
今天,我们的工科高等教育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里面,建构和实践适合其培养目标的大学数学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为此,很多高校都相应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探索。
1 分析现状
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现状却是实际培养效果不明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分析原因如下:
1、客观上,首先,高校的扩招,导致在校生規模迅速膨胀,但是学校教学资源增长有限,以至于很多高校生均资源占有率大幅下降,压缩课时、大班上课都是当下高校数学教学的常态。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高校存在“唯论文、唯项目”等导向,特别在职称评审、业绩考核中尤为突出,使得很多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其次,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同时,应对扩招的是高校这几年大幅度引进人才,很多直接充实到教学一线,教学关把控不严。这些教师学历层次都很高,但是也出现了一类问题,就是“轻教学、重科研”,甚至个别教师认为来高校就是做科研的,教学也就应付即可。
最后,在教学环节,我们依然存在教材教法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等问题,针对工科生及其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想到、做到的还很少,教学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2、主观上,一方面,很多高校在享受扩招带来的各种名和利的同时,并没有认真思考和建立与之相协调、相配套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机制,出现了“小马拉大车”、“马拉火车”的现象。
另一方面,当下的大学生的个人状态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不管是主动性学习还是被动性学习都不足,这体现在:大学考核是合格性考试,与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相比,难度低了很多,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学生“挂科”,以致于出现了老师降低标准、学生放松学习的“负循环”。
2 教改思路
针对现状分析,我们作了广泛的调研:关于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并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成熟做法和模式,总结出以下几点教改思路。
1、理念清晰、定位准确。明确和树立大学数学课程在学生素质培养以及专业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竞争,高校要脱颖而出,做出的改革一定是高屋建瓴、自上而下,如此方能“抢占先机”。回顾我校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理科基地——顾名思义,理科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强化大学数学等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及其效果,结论不证自明。
2、课程分类、知识分级。我们应该意识到,高校各个专业对于学习何种数学课程、各个数学知识点掌握程度,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促使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制定课程方案与教学大纲。
3、建设教材、优化师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材建设,好的教材一定是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定位、教学理念并经过教学实践验证的,这里,我们一定要有“六经注我”的勇气与精神,汲取一切优秀教材的养分,沉淀和形成自己的教材体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公共数学课体系的成熟与完善不能成为教师十数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讲授一成不变的理由,教学相长永远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也要不断充电从而使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4、资源共享、自主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的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在网络等平台上获取,这就意味着,课堂也仅仅是教学的一块阵地,只抓住它远远不够,止于此,那我们在学生眼中已经落伍了。基于此,我们应该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以共享。同时,大学应培养、建设、强化自主学习的氛围和平台,这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教师课外辅导,也要建立自习辅导答疑制度。
3 实践探索
基于现状、遵循思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1、以打造理科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共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学院乃至师生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树立和落实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案例教学为主线、数学软件为工具、自主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2、研讨分析、总结经验、讲义集成,从而形成自己的教材体系。近两年,我们先后出版了《高等数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演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线性代数》等教材,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初期目标。
3、依照学科门类,我们在教学中,将高等数学等课程设置成A、B、C三个类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方法也有所区别,真正体现和落实了“因材施教”。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在教学管理中,大力营造重教和学习氛围,始终如一的贯彻、落实公开课与评课机制;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教学过程,把课前备课与课后辅导等也纳入到教师考核评价中来,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参与教改立项,做到有教有研、教研相长。
5、注重精品课建设,以精品课为资源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建立大学数学自主学习计算机系统——包含知识拓展、软件应用、习题讲解等方面的内容,并做学分要求,从而实现课上课下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层次和体系。
6、完善辅导答疑机制,以研究生助课辅导为辅。鉴于我校有专业门类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相对本科生在知识结构、专业认知、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整合优势、应用优势,建立研究生助课辅导机制,从而为本科生培养做出有益补充。
4 结束语
针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本文从分析现状、教改思路、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做了积极的阐述和探讨,希望藉此总结与推进我们的工作,从而为大学工科数学教学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秀,张霞著.大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3.
[2] 王朝辉著.关于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数学,2013.
[3] 高春霞,王培光,娄建忠著.关于工科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