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流程探索

2016-01-14潘小楼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流程高职

【摘 要】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专业为例,对高职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流程进行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流程的基本模式,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实质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 影视类专业 校企联合培养 流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31-03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日益明确,尤其是实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来,高职教育教学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为注重与一线公司企业的对接。随着校企合作的日益深入,一些高职院校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更具有建设性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合培养的标准化流程,是指同企业合作搭建联合培养平台,依照行业工作流程来重新建构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实战项目为依托,在校内实行项目前导课,在校外进行项目实际操作,由一线行家、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的“套嵌式”对接;在此基础上,对联合培养流程的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以高职影视类专业为例,这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并要求学生具有创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专业为例,对高职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流程进行探索,为高校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实质性的参考。

一、高职影视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业工作流程脱节。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相互间没有联动。课程知识的结构方式是模块的拼凑,而非线性的流程,与影视制作的工作流程相脱节。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脱节。不少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缺少具有社会应用型能力的在校教师,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并未能与影视类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很好地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成了项目教学的软肋。

(三)教学考核评鉴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影视类专业也不例外。但由于影视类专业原来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限制,致使其教学考核评鉴并未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动手能力部分所占比重偏低,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回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标准化流程

为了重新厘清、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相关专业教研室(含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影视广告专业)走访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影视类专业学生最大的就业流向为地方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等,有极少数学生就业于北上广相关公司。影视类专业的岗位群跨度大,不同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大相径庭,但在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中,广告、专题、宣传片拍摄制作是最大的交集。

基于这样的调研结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相关专业教研室提出了“应用型,地方性,兼顾全国”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将广告、专题、宣传片拍摄制作作为影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来抓。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一线结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相关专业教研室设计了校企联合培养的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具体做法如下:

(一)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相关专业教研室在企业走访、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大型影视制作公司,还是中小型影视广告公司,均与学校存在多种合作共赢的可能。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对影视人才需求的量大、质高,定向需求明确,希望在学校开办订单班。而中小型影视广告公司一般不会养太多编外员工,项目一来,便存在导演助理、摄影助理、剪辑助理等助理人手短缺的问题。

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相关专业教研室制定了与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和中小型影视广告公司不同的合作策略。大型影视制作公司“订单班”解决了影视类学生的批量就业问题,值得长远规划。而中小型影视广告公司项目助理人手短缺,则很好地契合了影视类专业以实战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校企双方可协同开展项目合作,更适合直接操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相关专业教研室联合了南宁帅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中小型影视广告公司,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共同制定符合行业一线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

(二)组建校企“双师”教学改革团队。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但关键的引领者是教师。一支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对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流程项目的推进至关重要。

依托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相关专业教研室组建了一支由在校教师和行业一线外聘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和以往在校教师和外聘教师能力泾渭分明的情况不同,教学团队里的在校教师均有应用型行业能力,不少人在进入高校前就在行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不光在教学内容上与行业一线结合,带领学生外出参与行业一线的实战项目,同样可以独当一面。

(三)按行业工作流程来建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以往用模块来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做法,按影视摄制工作流程构建纵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影视摄制按工作流程来看,可以分成三大环节,即前期案头、中期拍摄、后期成片。前期案头的课程包括以拉片为主的“影片分析”、“视听语言”、“造型语言”、“剧作”、“文案策划”等,中期拍摄的课程包括“摄影基础”、“摄像基础”、“影视画面创作”等。后期成片的课程包括“影视剪辑”,以及剪辑、特效、包装软件的学习。每个学期、学年的课程设置均由前期案头、中期拍摄、后期成片一系列的课程组成,为一个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课程难度螺旋上升,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保证每学期、学年学生都能有成片作品。

由于影视类专业的生源为文理兼收,专业功底参差不齐,因此大一课程设置原则为:奠定基础,拓宽视野。专业必修课程为“影片分析”、“摄影基础”、“摄像基础”、“基础后期软件”等。

大二课程设置原则是“精”而“专”,主要以拍摄制作广告、专题、宣传片为主,兼顾影视短片。在学习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建立、健全自身的职业能力,专业必修课程为“剧作”、“视听语言”、“影视画面创作”、“影视剪辑”、“短片创作”等。

大三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课程综合性最强,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引入实战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由侧重影视制作不同环节的老师担任相应环节的教学任务,实现与一线行业的套嵌式接轨。

通过三个学年的渐进式课程设置,培养适应面广、专业精专、符合行业一线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按行业协作方式来设置课程的横向联动。这是由影视制作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影视摄制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有团队协作。不管是教学团队的组建,还是学生团队的组建,都基于此。

以改革力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课时量最多、教学团队最强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课程为例。“电视专题片制作”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是影视类专业该学期唯一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集中体现了专业核心能力,也是学生的就业前导课。

课程以影视制作的流程来结构知识模块,具体分为:实战案例分析、解说词写作、摄影摄像、剪辑。课程打破以往单师授课的方式,组建能力和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由好几个专业侧重不同的老师来进行教学接棒,包括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在校教师和行业一线外聘教师。

需要指出的是,影视制作的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各个环节的教师虽说专业有所侧重,但他们的能力要贯通整个流程。例如教前期案头部分的教师,就不能是纯文字思维的教师,而应该是具有视听思维的教师,训练学生如何带着后期思维进行前期的视听构思。

此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在督促学生去组建自己的工作团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甚至还要鼓励他们去组建外围的跨专业、跨系部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外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更好地完成作品。

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数字传媒艺术专业的“短片创作”,课程考核要求学生提交成片+成片海报。不少小组团队外联了本系的主持与播音专业,以及艺术系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五)实践教学项目与企业联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影视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校企联合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项目前导课。高职有五个工作学期。在每个工作学期的顶岗实训之前,为学生开设实战项目前导课,五门项目前导课的设置同样也是依照难度螺旋上升。而难度最高,也最为系统的项目前导课设置在大三上学期。

项目前导课以实战案例分析为主,案例一般为行业一线影视摄制项目。教研室通过与校外公司或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其发展为校外实训基地,由他们提供完整的影视项目一手资料,从策划书、解说词到成片全套资料一应俱全,由教研室具有社会应用型能力的教师,或行业一线外聘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实战案例教学。

2.实行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考查。除了章节实训,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般都会实行两次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考查:期中一次小考查,期末一次大考查。期中考查侧重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解决;而期末考查则侧重于让学生提交出相对成熟的作品,便于展示。

3.先行引导学生的岗位选择。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要求学生通过每个学期的项目协作,在工作流程中逐渐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环节,提前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在工作学期中有意识地选择相关岗位进行实践,为就业累积直接工作经验。

4.以师徒制的形式外带学生跟组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数字传媒艺术专业为例,依托南宁帅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学生完成在校专业基础学习后,由具有社会应用型能力的教师带队,参与该公司承制的广西河池金城江机场专题宣传片,APP(中国)子公司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专题宣传片,招商银行南宁分行专题宣传片等项目的摄制。学生以导演助理、摄影助理、剪辑助理的身份参与其中,相当于是他们就业前的又一次集训。通过现场参与、观摩、借鉴,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5.实行新型校企联合考核与评鉴。新型课程考核与评鉴方式有多种。办展是其中最为直接的一种。包括学期小型作品展,学年中型作品展,毕业大型作品展。让学生在着手作品之初,便有了作品展示、展出的概念。而评鉴的主体,由原来纯粹的在校教师,变成(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32页)行业一线人员和在校教师联合考评,在流程终端的评鉴上,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培养。

此外,还有多种考核形式。在有的课程里,甚至还出现了以赛制替代传统课程考核的情况。即选取时间点与课程进度相符的影视比赛,根据比赛要求,指导学生摄制作品参赛,并参照比赛结果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总之,校企联合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校企联合培养基本流程、模式的探讨、实践和总结,是这项工程颇有建设性的切入点。本文对影视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流程的探讨,不光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具有借鉴意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样具有实质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芳.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闻界,2008(2)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

[3]王丹,孙莉,李荔.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桂职院〔2014〕175号142214)

【作者简介】潘小楼(1981-)女,广西平果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讲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流程高职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数字流程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Beagle犬定购、接收和检疫流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