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现状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16-01-14廖世燕许清华
廖世燕,许清华
Correlation between status quo of job burnou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nursing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o Shiyan,Xu Qinghua(School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Chongqing 401331 China)
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现状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廖世燕,许清华
Correlation between status quo of job burnou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nursing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o Shiyan,Xu Qinghua(School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Chongqing 401331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市普通高校护理人员96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价。[结果]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71.88%,其中重度职业倦怠感者占9.38%;生活质量总分为98.27分±17.74分,职业倦怠总分为58.22分±14.73分,职业倦怠总分与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普通高校护理人员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状况,职业倦怠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生活质量
职业倦怠(burnout)是一种对长期工作的情绪及人际应急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重复机械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可以降低专业效能[1]。据报道,最易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个体是那些在其工作中动力充足、非常专注并投入的工作者[2],其中职业倦怠在人类服务行业中比较典型和突出,尤其是护理人员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本研究通过调查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旨在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普通高校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减少职业倦怠对生活质量产生的负性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抽取重庆市普通院校护理人员9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94名,年龄21岁~48岁(34.68岁±8.52岁);轮班72名,常白班24名。详见表1。
表1 96名普通高校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工龄、值班类型等内容。②职业倦怠调查量表[3]:包括个人成就感、人格解体、情绪耗竭3个因素,每个因素包含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1分~7分,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分数越高表示职业倦怠越严重。职业倦怠临界值:个人成就感临界值为16分,人格解体临界值为11分,情绪耗竭临界值为25分。按分数将职业倦怠分为4个水平,被测试者职业倦怠量表3个因素得分≤临界值为零倦怠,被测试者职业倦怠量表某一个因素得分≥临界值为轻度倦怠,被测试者职业倦怠量表某两个因素得分≥临界值为中度倦怠,被测试者职业倦怠量表3个因素得分均≥临界值为高度倦怠。③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文版(CCQQ)[4]:量表包含和生活质量相关的6个维度、2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该问卷Cronbach’s α因子均≥0.76,内容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
1.2.2调查方法本研究组调查人员均经过专门统一培训,各组调查员分别深入各普通院校随机抽取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过程遵循自愿、知情同意以及匿名无关联原则。由调查人员对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填写方法逐一解释说明,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现场填写问卷并上交问卷,进行量化评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6份,有效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本组96名护理人员中,职业倦怠者69人,占71.88%,其中轻度职业倦怠感28人,占29.17%;中度职业倦怠感32人,占33.33%;重度职业倦怠感9人,占9.38%。具体见表2。
表2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n=96)
人(%)
2.2普通高校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状况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普通高校护理人员生活质量总分为98.27分±17.74分,职业倦怠总分为58.22分±14.73分,职业倦怠总分与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详见表3。
表3 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讨论
职业倦怠感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BS),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5]。由Freudenberger 于1974年最早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使身心处于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据研究,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当职业人员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反之,由于工作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或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也会因此而产生职业倦怠[6]。据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护士尤其严重,并且临床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较后勤人员严重[7]。此外,有研究表明,倦怠与抑郁、烦躁不安、失眠、焦虑、猜疑等多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具有一定的消极性,可能激化个体的各种危机,使个人意外的发生率增加,还导致个体包括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等[8,9]。目前认为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是综合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并对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职业倦怠对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结果显示普通高校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者69人,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1.88%,其中重度职业倦怠感者9人,占9.38%。由此可见,普通高校护理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与黄建美等[10]调查临床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结果相一致。本组护理人员生活质量总分为(98.27±17.74)分,职业倦怠总分为(58.22±14.73)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总分与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说明普通高校护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也是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中重点关注的主要职业人群。通过对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倦怠,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今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分析仍是护理研究的主要课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树珍,赵琦.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A):2292-2293.
[2]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3]唐颖,Eva Garrosa,雷玲,等.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介[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2):151-153.
[4]麻立娟,岳莹,周阿南,等.护士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9(1):159-160.
[5]席波,李军.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5):3-5.
[6]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2.
[7]薛玲,顾昕,庞淑兰.唐山市某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10(6):7-8.
[8]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2-3.
[9]Zellars KL,Perrewe PL.Affe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support:Coping-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459-467.
[10]黄建美,刘华纯,宋香茹,等.医护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8(4):143-144.
(本文编辑李亚琴)
收稿日期:(2014-07-03;修回日期:2015-06-1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廖世燕,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0133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医院;许清华()单位:40133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医院。
基金项目重庆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编号:庆科成[2013第17号]。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9.023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7A-2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