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枕-项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 ※

2016-01-14王凤玲,李旗,田福玲

河北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眩晕护理

枕-项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

王凤玲李旗1田福玲△郑德松赵鑫2李慧2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眩晕;护理;针刺疗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8.046

【中图分类号】R248;R471;R681.550.6;R6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8-1242-03

通讯作者:△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简介:王凤玲(1971—),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防治脑血管疾病。

收稿日期:(2014-04-28)

※ 项目来源: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3130204a)

1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0

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颈源性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以眩晕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头痛、颈背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包括椎动脉性、交感性和本体感觉性3种类型,其中椎动脉性和交感性研究较多,而本体感觉性眩晕研究很少,作用机制不明,治疗此病机制不明确[2]。2008-05—2011-06,我们观察了枕-项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颈源性眩晕》[3]确诊。①以眩晕为主诉;②有颈部不适症状,可有恶心、头痛、失眠、耳鸣等伴随症状;③眩晕呈突发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间歇期可跌倒或有欲跌感;④X线检查主要有以下特征:钩椎关节增生,颈椎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寰枢关节或寰枕关节半脱位等。经颅多普勒排除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符合该项诊疗技术适应证的要求,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定“知情同意书”者。

1.1.2排除标准排除脑、心、眼、耳源性眩晕,严重外伤史或手术史,合并各个系统等严重疾病,装金属颅骨支架及重症心脏病使用心脏起搏器者,恶性肿瘤等疾病者。

1.2一般资料全部100例均为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70~40岁,平均(55.2±10.4)岁;病程1~5年,平均(3.14±1.56)年;体质量(52.2±12.8) kg;病情分级[4]:轻度22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70~40岁,平均(56.9±11.8)岁;病程1~5年,平均(3.68±1.26)年;体质量(50.8±10.6) kg;病情分级:轻度21例,中度20例,重度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扩血管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032)10~2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日1次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东北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0950217)20 mg,日1次静脉滴注。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枕-项针刺法。取项上线和枕后线(后枕部的头夹肌,头上、下斜肌,头半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最长肌的肌肉起、止点经筋处)。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应用单手进针法(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规格0.35 mm×50 mm)在上述肌肉起、止点经筋处直刺0.5寸,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法,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日1次,治疗21 d。康复护理方法:头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侧屈到最大角度停留15 s,日10次。

2.4 通过合作与展示,激发“深度学习” 合作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内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的展示能进一步激发“深度学习”,展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以上问题代表小组最高的思维水平,代表“深度学习”的方向,在其他小组的补充下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探究价值较高、较有深度的问题。

1.3.3疗程2组均治疗21 d后统计疗效。

1.4观察指标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常州钱璟康复有限器材公司),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态平衡测试。患者在安静、适宜、避免任何干扰因素环境中测试,测试者向其讲明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然后脱鞋缓慢立于中心检测平台上,足位与检测平台上的基线一致,自然站立,双眼注视前方标记物,检测时间为30 s,检测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及外周面积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及外周面积比较  ± s

表1 2组治疗前后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及外周面积比较  ± s

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左右偏移(%)47.90±3.9531.34±5.53*△48.66±6,2338.87±5.16*轨迹长(mm)56.14±12.5538.24±6.46*△55.31±15.5644.54±8.65*单位面积轨迹长(mm)60.33±15.9086.98±12.81*△58.43±14.5671.26±15.74*矩形面积(mm2)6.05±2.153.59±1.74*△5.99±1.944.68±1.45*外周面积(mm2)0.85±0.130.44±0.13*△0.88±0.140.67±0.1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及外周面积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变化比较  ± s

表2 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变化比较  ± s

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体质量分布系数11.77±3.407.49±4.77*△12.84±4.7911.08±3.54*稳定性系数55.34±16.7834.57±13.78*△54.90±17.2343.66±14.89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分布系数和治疗组体质量分布系数、稳定性系数均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3讨论

颈本体感觉性眩晕是颈深部组织及颈部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功能障碍或紊乱,颈本体感觉紊乱所引起的颈性眩晕往往不伴有脑干缺血及其他心血管症状。本体感受器是肌肉系统中特殊的感受器,其不断监测肌纤维的张力、长度和关节运动的变化,通过颈—颈反射、颈紧张反射控制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在病理情况下,颈肌及颈小关节退变或受到损害时,颈部本体感受器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本体感觉信息,其传入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和视觉信号的整合分析错误,从而产生眩晕的感觉[5-8]。

在颈本体感觉性眩晕的诸多症状中,平衡功能障碍最突出[9-14]。本研究利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检测平衡功能,观察枕-项针刺法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枕-项针法可有效改善平衡参数中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体质量分布系数及稳定性系数,提高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平衡功能。其原因可能通过枕-项针刺配合康复护理方法来切断因肌筋膜劳损形成的变性挛缩的肌筋膜纤维,解除因相应肌组织的挛缩而形成的局部高应力点,使被约束的肌肉获得解放,有助于颈椎生物力学动态平衡的恢复。枕-项针刺法可能是通过改变局部肌肉群张力,降低对颈部本体感受器异常的刺激,进而改善眩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

参考文献

[1]吕晓兰,杨光福,武变英.颈源性眩晕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37-238.

[2]李军,叶秀兰,唐占英,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124-126.

[3]徐印坎,孙静宜.颈源性眩晕[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1-34.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5]田福玲,李旗.影响颈性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28-629.

[6]周海旺.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7]何水勇,沈国权.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1,33(11):1685-1686.

[8]森园彻志.颈部震动刺激对身体平衡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3):238 239.

[9]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90.

[10]田纪钧.刃针微创治疗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8.

[11]田纪钧.刃针疗法(2)—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J].中国针灸,2005,25(3):201-202.

[12]李文尧.肌筋膜劳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4):295-296.

[13]俞杰,张秀芬.针刀松解颈枕部肌筋膜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8-12.

[14]王慧敏,曾浩彬,陈文治,等.刃针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J].广东医学,2012,33(3):366-368.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眩晕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
浅析王丽平教授针刺治疗月经病经验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