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增强高中语文教学实效
2016-01-14李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欣赏等能力的职责,肩负着陶冶学生情操、熏陶学生心灵的重任。在学生语言素养发展和思想品格锻铸的过程中,语文课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一、以思想含量高的问题为引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先生曾指出,课本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和唯一。语文课程内容涵盖很多,涉及到自然、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跟其他学科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预设核心问题,以思想含量高的问题为引领,拓展学习空间,引发思考。
譬如,教学《淮阴侯列传》一文,执教者针对韩信“谋反”被诛一段,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韩信的死有以下几种说法:①韩信是被吕后等陷害死的;②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③他被逼上梁山。请用心阅读课文,并根据你所了解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推荐学生面向全班汇报。有的学生根据课外书籍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学生引用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中的讲述,阐述自己的看法。第四个问题是:请针对“胯下之辱”一段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执教者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是苏轼的《留侯论》和现代作家朱鸿的《胯下奇辱》,以供学生参考。执教者在教学中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审视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的第二、四两个探究问题都需要学生翻阅书籍,阅读有关文章,查阅网络资料或联系相关视频来思考。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立足教材,又适当地向课外进行延伸,拓展了学生视野。
二、立足文本,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增强学习效果的保障。阅读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实施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以探究性问题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方法供学生尝试运用。
比如,教学《祝福》这篇小说,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祥林嫂要摆筷子和酒杯的两个语段,并出示如下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问题一:两次祭祀四婶的回答和语气分别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探究问题二:祥林嫂在两次受到四婶的阻止后,分别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反应?作者在情节上进行这样的处理,其意图是什么?探究问题三:如果当时在场的是四叔,想象一下他会如何回答,并思考一下这样回答的理由。这三个探究式的问题都是在两段文字的对比阅读中进行的,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通过探究不仅能让学生从前文的叙述中去了解鲁四老爷的性格特征及所受的思想教育,更能让学生区分四婶与鲁四老爷在性格上的细微差别,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四婶,同时看到封建思想对旧生活方式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渗透、传授一定的探究方法,如上述案例中,就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三、瞄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为驱动,增强合作效度
徐州市“学讲计划”的出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的推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而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必须依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驱动。教师设计的问题务必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指向要明确,难易程度要适当。过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过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得到答案,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譬如,教学《茶馆》的过程中,执教者通过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台词:①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的哪几句台词?为什么?与同桌合作交流;②本幕中一共出现了14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结合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朗读他的相关台词,其他同学给予评价;③请为每个人物找一句最能表现其性格的台词,并说明理由;④请再次朗读自己喜欢角色的相关台词,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一环节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众多的台词中选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句,看似没有全面地研读、揣摩每一句经典台词,没能涉及人物的各个性格侧面,但学生的比较和选择就是建立在全面理解人物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人物台词进行的,在问题设计时不仅注意了问题的难易程度及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还关注到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分享。所设计的前后两次朗读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外化,而对两次朗读的评价,特别是后一次,它与第一次朗读处理的区别实质上体现了学生的感性认知经过理性分析后所获得的对任务更为深入的认识。
四、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形式要追求多样化,如师生之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的合作及与社会其他人的合作。教师不仅要参与其中,而且要依据学情,适时予以点拨、引导、鼓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上的知心朋友。
高中生的心灵深处也渴望拥有在众人面前一展风采的机会,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与赞美。所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善于运用充满情感的评价来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的成长。譬如,教学《我与地坛》,在学生自读课文第三部分后,笔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学生提出“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的小昆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一个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推荐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最后形成了共识。笔者当即表扬该生思考得很深入,说得很有道理。在此教学片断中,笔者先后作了四次评价,但没有哪一次是直接串讲文本内容的。譬如,第一名学生质疑时,其他学生保持缄默,笔者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思考。听了该生富有个性的发言,笔者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你的见解很精彩”这样一句充满情感的评价。这不仅是对该生的鼓舞,更会激励其他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思考,在此教学情境中,笔者很好地发挥了一个“激励者”的作用。而当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之后,笔者也适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上,而不是任由学生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在这里笔者又通过自己机智的评价很好地发挥了“组织者”与“调控者”的作用。总之,一位富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一个发问者、倾听者,更应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做一个相机而动的评价者、点拨者,因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核心问题,并以此为驱动,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课文;要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时,要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引领学生满腔热情、充满自信地徜徉于语文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刘守林.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4,(02).
[2]薛聚瑾.不可忽略的学生主体地位——《史记选读》教学中讲授式教学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李明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 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