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初探

2016-01-14曹珊珊周晨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例孔乙己人物形象

曹珊珊+周晨燕

《孔乙己》自1919年4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之后,便以其“明晰的结构、深切的表现、简劲的文体、清澄的抒情、机智与诙谐”被历来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就连鲁迅本人也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孙伏园毫不讳言地说在所写的诸多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孔乙己》更是教学的经典。《孔乙己》自被发表以来,就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见其文学和教学价值之大。

传统小说观认为,小说是通过人物、故事和场景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而现代小说观认为小说是用散体文字写成的虚构故事。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看,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小说最基本的特征是叙事性。而文学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生活事件过程。因此,小说的文体元素包括故事和叙事两个方面。对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教学设计,也要通过这两个元素来组织。

对于本篇目的教学,各位一线教师都曾作出过努力和创新。通过中国知网,笔者整理出16篇优秀的教学课例。现选取几篇典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看看优秀的教师是怎样组织教学的。

一、关于故事层方面

故事层包括故事、人物、情节、环境。这也是一般教师一提到小说就会自然想起的“小说三要素”教学,这也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现选取两个典型的课例展示如下:

设计一[1] 设计二[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4.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5.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感受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学习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4.精读课文,梳理小说结构;

5.研读课文,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6.揣摩关键语句,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导入新课;

2.介绍背景;

3.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4.结合描写,分析人物;

5.结合环境,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拓展延伸,对孔乙己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创作背景;

2.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3.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 1.讲授法;2.讨论法。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是围绕“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来设计教学目标的,并根据这三个方面来选择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这些教师都是将教学的着力点集中在故事层面,试图通过发现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来挖掘小说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除此文外,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也是大同小异,大致是了解小说讲述了什么人、什么故事、具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意蕴、品味小说语言。这一流程是符合小说阅读要领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能力迁移主要集中在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方面。然而小说不同于记叙文,学习的重点不应集中在人物刻画的手法方面,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叙事艺术。

二、关于叙事层方面

对于一篇小说来说,存在着作者与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等方面的区别。作为小说,《孔乙己》有着独特的而又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从叙事的角度来解读《孔乙己》,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和突破。

李素华[3]认为《孔乙己》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我”不仅是联系全篇的主线,还对表达主题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二,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散文化叙事结构。它没有环环相扣的戏剧化情节模式,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推动小说的演进。其三,以“笑”为隐含的叙述线索,以此写出当时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高华认为小说的叙事艺术,首先体现在鲁迅用“画眼睛”法刻画传神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小说采用四个画面链接的叙事结构,虽是轻描淡写的画面,却刻画了具有鲜明特征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的语言亦简亦繁,精妙传神,含蓄隽永。

叙事视角是解读小说的一种全新视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用。而余映潮老师就从小说的叙事层面切入,使整个教学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展示余映潮老师的课例[4][5]如下: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明确文章“儿童视角”的作用;

2.分析表现人物时采用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通过文本细节对比,把握孔乙己的变化。 第一板块:文意理解。

1.谈《孔乙己》阅读的初步感受;

2.分析《孔乙己》中的“儿童视角”;

3.分析小说在表现人物时运用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第二板块:课内比读。

比较课文的第4和11段。通过细致之处的对比来感受孔乙己的变化。

第三板块:小结。 1.小说的叙述视角;

2.描写人物的手法;

3.比较阅读的方法。 1.探究法;

2.讨论法。

从这一课例中可以看出,余映潮老师不仅没有抛弃小说“三要素”的教学和分析,而且更加注重分析和赏析其在叙事艺术中的运用。以“儿童视角”切入,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关照当时社会的缩影——咸亨酒店,透过他的目光,来认识孔乙己的形象和炎凉的世态。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融入在对叙事艺术的赏析中,使得整个教学层次更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能得到进一步地拓展。至此,对叙事艺术的欣赏和把握才能够与故事层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达到鉴赏小说的目的。

然而,《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不仅体现在叙事视角的巧妙选择,还体现在结构的多层次、多线索相交叠上,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带动全文的分析,进行有小说味道的课堂教学。以下展示的课例[6]是通过“笑”这一线索切入的。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把握小说的主题,了解作者如何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

2.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典型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运用换位法,探讨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来寻找些什么;

5.学习本文布局精巧和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明确教学重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孔乙己身份,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出孔乙己的生活片断;

4.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认识孔乙己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1.分组谈论文中“笑”的含义;

2.分析比较众人对孔乙己和丁举人这两个读书人态度的不同,感受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的毒害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分析“小伙计”在文中的作用;

4.讨论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5.比较、分析孔乙己与范进两个人物性格上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1.作品的主题思想;

2.比较阅读的方法;

3.人物比较的分析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讨论法。

从此篇课例可以看出,本设计主要是从叙事层的方面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其中以“笑”为切入点,理清文章结构,借以认识文章的主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分析“小伙计”在文中作用的环节,这也与余映潮老师的设计有相同之处,都是注重叙述视角的分析。[7]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对课例的分析中看出,多数教师在设计小说阅读教学时,更多地集中在“故事层”,关注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对于“叙事层”方面的把握较少,但也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从叙事艺术角度切入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故事层”和“叙事层”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而“叙事层”这一角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逐步掌握,并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8]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一是要依据小说文本和学生的学情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最终落点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将小说阅读的教学设计制定得完美统一。

注释:

[1]崔敬涛.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J].学周刊,2012,(25).

[2]章俊.孔乙己教学设计[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11).

[3]李素华.孔乙己的叙事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2003,(29).

[4]高华.析孔乙己言简义丰的叙事艺术[J].语文学刊,2011,(13).

[5]余映潮:《孔乙己》教学实录[EB/OL].http://www.chinadmd.com/file/swxopozu3ucxooivpvwsauxw_1.html.

[6]杨秀云,雷永光.孔乙己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21).

[7]赵浩鹏.咸亨酒店里的笑声——析孔乙己的悲剧[J].语文世界,1998,(12).

[8]魏本亚,步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曹珊珊 周晨燕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课例孔乙己人物形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孔乙己(下)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