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深井卤水配兑黄河淡水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试验
2016-01-13张效新王淑生韩红梅杨丽华
张效新+王淑生+韩红梅+杨丽华
摘要:滨州地区属于渤海退潮之地,我们利用其地下卤水与海水成分接近的特点,依靠区域内地下1 600 m深、出水口温度达69 ℃的卤水资源,配兑区域内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开展全年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养殖试验,获得成功,解除了目前我国北方鲜活凡纳滨对虾供应受季节影响的限制,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关键词:地热深井卤水;黄河淡水;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
针对目前自然海水污染严重,依靠自然海水养殖对虾而出现的病毒性虾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造成的对虾病害多、产量低、效益差的养殖现实,我们探索对虾养殖的新途径。2013年对滨州地区沿黄园区地下卤水进行钾、钠离子平衡试验,获得了实施淡化、养殖的完备的基础数据,2014年开展高效工厂化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经专家测产验收,对虾单茬单池平均产量达144.9 kg,折合6.59 kg/m2,平均体长11.7 cm,平均体重1922 g,2015年3月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我们对试验技术工艺特点、设施建设、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及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养殖模式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具体内容如下:
1试验技术工艺特点及创新点
1.1试验技术工艺特点
采用地下卤水与黄河淡水配兑并进行钾、钠离子平衡后作为养殖水源,在温室内通过购进F1代SPF虾苗进行淡化标粗至2~3 cm,使之盐度降至1‰以下,利用黄河水进行分池养殖,淡化标粗期间全部采用投喂卤虫和轮虫生物饵料;利用地热进行室内加温至26~28 ℃后输送养殖池进行控温养殖。整个养殖过程前期投喂优质动物性饵料,到虾苗达到3 cm以上后,改喂优质配合饵料。整个养殖期实施有益微生物施加和科学换水调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养殖尾水进行过滤、生物净化和消毒等处理手段,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池塘水质监测全部智能化可视监测;产出品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1.2养殖模式创新点
一是养殖水源创新。课题组充分利用滨州地下水为卤水、黄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解决了利用地热深井卤水配兑黄河水设施化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为滨州等黄河水资源丰富地区今后的对虾设施化养殖业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
二是养殖水盐度创新。本项目技术研究,利用黄河水,配兑盐度8‰的地热深井卤水,通过钾、钠离子平衡形成盐度2‰的养殖水,创新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低盐度水成功养殖。
三是高效循环养殖模式创新。本项目技术实行高效设施化循环养殖,配合池塘水质综合调控措施,无尾水排放,节能环保,实现了滨州市温室设施化高效循环养殖的零突破。
2试验基本设施
养殖试验在黄河沿岸园区进行,试验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2.1室内内容
车间基础为混凝土结构,主体及养殖池为砖混结构,顶棚用轻钢骨架支撑,玻璃钢瓦面封顶。养殖池80个(长5.8 m×宽3.8 m×深1.2 m),共计1 760 m2;苗种淡化标粗池10个(长2.5 m×宽2 m×深1.5 m),共计50 m2;室内水温调控池4个(长10 m×宽5 m×深3 m),共计600 m2;卤虫孵化池4个(长2.5 m×宽2 m×深1.5 m)计50 m2;配套建设室内供水、加温、增氧充气管道25 000 m;配套建设室内池塘地下排污渠200 m;安装室内水温、溶氧、氨氮即时智能显示器80个,室内操作管控平台1个;配套建设水质化验室3间;办公休息室4间。
2.2室外内容
污水净化处理池2 hm2、50 m黄河水砂滤井4口;燃气锅炉2台套;产品展示厅200 m2;罗茨鼓风机4台套;砂滤罐2套;微孔曝气增氧、供水、供热管线500 m;发电机组1套;提水泵、加力泵等配套设施。
3日常管理措施
3.1投饵
整个养殖过程前期投喂优质动物性饵料,虾苗达到3 cm以上后改喂优质配合饵料,4 cm前日投喂6~8次,4 cm后日投喂4~6次,其中白天投喂量占40%,夜间投喂量占60%。投喂量根据对虾平均体长,参考有关中国对虾或凡纳滨对虾养殖规程中数字投喂,饵料全池均匀投撒。为了掌握投饵量,每池设6只饵料盘,投饵时与池内一样投饵。投喂后1.5 h检查饵料盘上饵料的剩余情况,以略有剩余为宜,此时对虾饱胃率和多胃率应达70 %以上,不能有空胃。如在投饵2 h 后投饵盘上仍有剩饵,就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投1次。也可用抄网抄池底检查饵料的剩余情况。工厂化养虾的摄食量基本不受外界天气变化影响,蜕皮阶段投喂量适当减少。
3.2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主要采取三种措施:换水、增氧和调温。
前期每天加水5~10 cm,加到100 cm后开始少量换水,每天换水5~10 cm。凡纳滨对虾体长4 cm后每天换水10 cm ;体长到5 cm后加水到120 cm,日换水量20 cm ;体长到7 cm后加水到130 cm,日换水量30 cm;体长9 cm后日换水量40 cm。整个养殖过程中各项水质指标分别为:溶解氧不低于4 mg/L,NH3-N不高于0.3 mg/L,pH保持8.3~9.6。
用溶氧试剂每天测溶解氧2次,只要低于4 mg/L 就开罗茨风机,通过微孔曝气增氧管增氧。凡纳滨对虾体长4 cm前,每天黎明、午后开机1~2 h 。凡纳滨对虾7 cm前,每天早、午、晚各开3 h。对虾7 cm后,罗茨风机全天开,投饵时停1 h。
当水温低于26 ℃时,关闭大棚门窗保温,换水安排在下午水温高时进行。当水温25~30 ℃时,晚上关门窗,白天开门窗;30 ℃以上时,白天晚上都开门窗,有利于增加溶解氧。
4病害防治措施
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常见疾病有对虾白斑病毒病、肝胰脏细小病毒病、红体病、烂眼病、烂鳃病、烂尾病、痉挛等。由于试验中养殖管理到位,除了少量虾出现红体病外,没有出现其它严重病害。采用的防治方法如下:
遵循预防为主、防冶结合的原则,优化生态环境,保证营养需求,增强对虾体质,杜绝或减少虾体和水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控制细菌或支原体等的并发感染。因此除了严格池塘消毒并且使用无特异病原(SPF)虾苗外,养殖期间,前、中期交替施用消毒剂和光合细菌、EM菌等,消毒剂二溴海因(0.2×10-6) 、三氯异氰尿酸钠( 0.3×10-6)、溴氯海因(0.3×10-6)、安碘(0.3×10-6 )四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在早、中、晚期各用1 个疗程的大蒜素或恩诺沙星药饵(0.05%~0.08%),1个疗程3~5 d,治疗时量加倍;饵料中适当加入了葡聚糖、肽聚糖、VC及一些微生态制剂,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凡纳滨对虾出池前25 d停用抗菌素药物,加强吸底,每2 d吸一次,大量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模式,园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鲜活优质凡纳滨对虾40~50 t,实现产值320万~400万元,利润200万~280万元。生产环节增加就业岗位30个,加之加工、流通销售流通等环节,可增加就业岗位60余个,对增加当地城镇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作用显著。
5.2生态效益
本养殖模式针对该区域黄河淡水资源丰富便利特点,因地制宜,集成集约化苗种繁育、安全化高效养殖、养殖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等技术工艺,按照“环境优美、技术规范、产品安全、效益良好”的标准,通过建设可控温温室大棚,配套1 600 m深,出水水温69 ℃的地热深井,实施无污染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了“零排放”,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能,对周边生态环境没有产生任何污染,形成了具有可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绿色低碳生态产业链,是一项高效、低碳、节能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朝阳产业。
5.3社会效益
本养殖模式通过“企业产加销带动、产学研结合、产业配套技术开发”,可以带动鲁北地区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发展从苗种环节开始就实现无毒、无菌化,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要求,一年四季无休特色养殖模式的现代渔业经济园区。项目可有效增加近百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如运输、原料收购、加工、生态休闲等行业发展,年增社会效益千万元。
6结论
通过对本养殖模式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鲁北地区利用地下卤水配兑黄河淡水进行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不仅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实现养殖过程中污水零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而且能够改变和引领鲁北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起到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水产养殖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推动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同秋. 盐碱地地表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池塘底质与水质的改善[J].齐鲁渔业, 2002(12):5-6
[2] 沈文英,阳会军,尹军霞.凡纳滨对虾的病害及防治研究现状[J].水生态学杂志,2004(01):58-60
(收稿日期:2015-07-29;修回日期: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