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推免评价体系研究

2016-01-13王丽叶李旭辉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

王丽叶+李旭辉

摘 要 推免生工作是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阐述了高校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现行机制和程序,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推免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推免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了推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实施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推免制度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78

A Research about Perfecting Postgraduate Exam-free Recommend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s

WANG Liye, LI Xuhu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xam-free recommendation is important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nd procedure of postgraduate exam-free recommendation. It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process. Then it constructs the postgraduate exam-free recommend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s. Finally the system guarantee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xam-free recommendation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推免生工作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激励高校在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于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推免比例,这不仅有利于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质量,也有利于形成本科生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录取学生不是看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实行多元评价制度,其评价指标以及每项指标的打分、权重均十分清晰,相对来说,我国大学的多元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尤其是学校的自主评价部分,总给人比较随意之感。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构建来完善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达到促进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目的。

1 高校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现行机制和程序

1.1 现行推免机制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两种推免机制,校内推免和校际推免。一是校内推免。对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政治素养高、成绩优秀、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达到推免要求者直接就读本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二是校际推免。具有教育部批准的推免资格的高校之间可以相互推荐和接收对方的优秀本科生。推免到外校的学生首先需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而获取外校推免资格的方式,大多是学生通过参加外校的选拔式培训或夏令营来获取,通过学校推荐到外校的方式相对较少。

1.2 推免对象和遴选条件

各高校推免办法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存在以下共性:(1)推免对象。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一般不包括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2)遴选条件。一是思想政治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般学生都能达到,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学生党员并不占优势。二是综合素质条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这条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量化,而且能到达高校优先推免条件的学生少之又少。三是成绩条件。由于推免工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因此只考察推免生前三年的成绩,且无重学重考课程,要求前三年考试课成绩或所有课程成绩在班级或专业总人数10%~30%不等,对于推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有的高校扩大到50%左右。除此之外,大多高校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要求,比如要通过英语六级、雅思成绩达到一定分数、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以上等级考试等等。四是其他条件。比如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等。五是优先推免条件。主要包括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获得一定级别学科竞赛奖项、获得一定级别表彰等。对于符合优先推免条件的学生,经学校推免工作小组严格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可直接录取,无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

1.3 推免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保送生预备人选产生阶段。每年九月启动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工作,高校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按照自愿原则推选符合推免条件的优秀本科生进入保送生预备人选范围。第二阶段:复试考核阶段。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对于符合基本推免条件的优秀本科生,高校统一安排复试,对数学、英语以及相关公共基础课等进行考核。对于符合本校优先推免条件的优秀本科生,则可以免于参加复试,直接进入面试考核阶段。第三阶段:面试考核阶段。高校按照复试考核情况和推免名额,对复试科目的各科成绩设立基本分数线,对于过线的同学,进入面试考核阶段,各专业设立面试专家组,对通过复试的学生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计算机水平、英语口语等方面的面试。第四阶段:保送生产生阶段。对于通过复试考核的学生,结合本科前三年基本成绩、复试成绩、面试成绩,按照一定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最终成绩,按照优中取优的原则,确定最终的推免名单。申请外推的同学在获得外校保送资格的基础上,需进行到此阶段,才可真正获得本校保送资格,从而真正实现“外推”。

2 高校研究生推免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推免操作流程的分析,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推免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保送生预备人选产生阶段,存在“学校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由于成绩是在推免工作中唯一可以量化的客观标准,高校往往为了简单操作、体现“公平”而只重点考察学生的前三年成绩,按这个成绩进行一刀切式的筛选。因此导致一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高,但是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被无情的淘汰,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容易引发学生片面的只重视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锻炼,导致素质教育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复试考核阶段,存在时间仓促,容易导致学生在复试阶段发挥失常。研究生推免工作一般在9月初开始,经过学生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等阶段后,在9月底到10月中旬就安排复试,学生在这个一个多月的过程中要进行推免抉择、填写各类申报表、等待审核结果,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复试准备,而准备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因此往往一些优秀的学生发挥失常,最终落选。

三是面试考核阶段,存在“流于形式,专业歧视”的问题。首先,推免生面试阶段,专家组的提问虽然准备充分,但是即使学生回答不充分,专家组打分也不会很低,使得面试阶段流于形式,分数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其次,在面试阶段,由于推免可以跨专业申请,对于申请外专业的学生,专家组出于保护本专业学生利益的目的,对于外专业学生,往往存在一定歧视,在面试阶段表现相当的情况下,打分相对较低。

3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推免评价体系构建

推免研究生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要按照“品学兼优、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确保质量”的原则,秉承吸引优秀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推免制度在人才选拔中优势作用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现行推免研究生评价体系,推动研究生推免工作的科学发展。

3.1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保送生预备人选产生阶段,推免研究生评价体系考核指标的确立。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为确保推免研究生选拔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提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六大考核指标:学习成绩、思想素质、科研潜能、奖励成绩、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见表1。

学习成绩,为学生本科前三年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大多数高校在计算学生成绩时,只考量前三年的考试课成绩,对于考查课成绩是不计算在内的。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偏科,不重视考查课,而考查课考核往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考量学生成绩时,需要全方位考量,将学生所选所有科目计算在内,为学生的各科成绩。

思想素质,主要考量学生在大四第一学年时的政治面貌。学生的政治面貌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无论加入了中共党员还是其他党派,都是学生优秀的一种体现。尤其现在高校入党名额较少,党员学生或预备党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比非党员学生略胜一筹,而现行推免研究生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科研潜能,主要考量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主持或参加的课题。高校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制定详细的科研积分细则,计算出学生科研积分,将学生的科研潜能进行量化,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奖励成绩,指学生在校期间已获得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性奖励以及荣誉性奖励,不包括奖学金在内。比如: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竞赛、文体比赛、十佳大学生等等。高校通过制定详细的竞赛加分细则,计算出学生的奖励积分。

外语水平,指对学生获得外语水平资格认证的分数进行考量,通过制定计分细则进行积分换算,主要包括英语六级分数、雅思分数、托福分数、其他语种等级考试分数等。将各类资格认证考试的分数进行分段量化,同一外语语种只能计算一次分数,分数越高,对应换算积分越高。

计算机水平,指对学生获得计算机水平资格认证的等级进行考量,通过制定计分细则进行积分换算,主要包括省级和国家计算机类考试,级别越高对应积分越高,同一计算机语种只能计算一次。

通过以上六个考核指标,结合各自权重,最终得出保送生预备人的综合素质成绩: = + + + + + 。对于权重的确定,根据六个指标的重要性,建议采用:0.4、0.05、0.25、0.1、0.1、0.1。通过“保送生预备人选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标体系可以从多方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保送生预备人选产生阶段,“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

3.2 最终成绩的评价

最终成绩()为综合素质成绩()、复试成绩()、面试成绩()的加权平均。综合素质成绩的计算以及其二级指标的详细说明已经在前文做了详尽阐述。下面就复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复试成绩(),各高校根据专业特点来确定2~3门考试科目,按照平均分计入复试成绩。就目前来看,大多高校会根据当年复试成绩确定一个单科分数线,对于一门或两门没过线的学生实行淘汰制。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偏科,但是由于复试考试的安排从实际操作来看,日程安排比较紧张,学生在复试阶段的单科或多科失利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建议在复试阶段取消最低分数线,以避免将发挥失常的优秀学生淘汰,而且最终成绩的确立是一个多方面考核的结果,不能因为学生某一环节的失误而武断的将学生淘汰。

面试成绩(),按照面试阶段评分的细则,面试组导师根据面试学生在面试阶段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打分,导师打分的平均分为面试成绩。面试阶段导师打分,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在内,导师的经验、作风、科研能力等都影响着学生的面试成绩。因此,要求各高校应重视面试阶段面试组人员的选择,并且建立面试督导小组,全程监督。

最终成绩 = + + 。

最终成绩的三个评价指标里综合素质成绩是最全面的一项指标,影响程度也是最大的,复试成绩次之,面试成绩的客观性相对较弱,因此对应权重的确定建议采用:0.6,0.3,0.1。

4 推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实施的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专业特点的系列计分细则。如科研计分细则、竞赛加分细则、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计分细则。确保综合素质成绩核算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适当提前推免工作的日程安排。为了避免参加保送的学生在复试阶段发挥失常,要将推免工作的日程安排提前到9月初,同时在大三的下半学期期末就将有关推免工作的基本要求下发学生,让学生在暑期就开始做准备。

三加大面试阶段的监管力度。首先要高度重视面试组导师选取工作,避免不公平现象。第二,要对面试组导师进行有关面试工作的业务培训,避免面试环节的随意性。第三,要不断完善面试评分细则,确保面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本文所建立的推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强、考核指标相对全面等特点,可以为高校推免工作提供参考,解决当前推免工作在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2015年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免研究生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cjyyb201503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小兵,李云.改革推免生选拔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科教文汇,2013(9).

[2] 曾鹏.我国现行研究生推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贺州学院学报,2012(9).

[3] 张静,戴开军.以学科大类为平台的推免生选拔机制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

[4] 王璐环.试运用CIPP模式评估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2(2).

[5] 张岩,边悦玲,洪明.基于高质量创新人才遴选推免研究生的模式研究[J].船海工程,2011(8).

[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

[7] 熊丙奇.研究生推免制度应兼顾公平和效率[N].深圳特区报,2011-12-09.

[8] 闫祥林,沈文飚等.完善免试研究生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