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2016-01-13肖爱平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高等教育

肖爱平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这一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教育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各高校为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原理”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关键在于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实效性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45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XIAO Aip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inciple"), entrusted with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is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basic position of Marxism, basic ideas and basic methods of education. All along,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class made a great effort,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generally poor teaching effect of the "principle" class. "Principl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key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ssence of Marxism, raise teacher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Key wor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 “原理”课定位

“原理”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中必修的四门课程之一,在所有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原理”课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正确掌握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要求,党和国家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而,党和国家将“原理”课的地位提高到民族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原理”课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人才的培养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内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格完整、身心健康以及专业技能培养等,不仅其培养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且地位也都是不平等的,其中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居于首要地位。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是否能够构建健康的人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他们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打下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当今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富有活力的竞争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任务,而一个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原理”课程恰恰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地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

2 提高当前高校 “原理”课教学实效性所面临的挑战

(1)课程内容方面。“05方案”后, “原理”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庞大的内容体系,之前独立讲授的三门学科,现在整合为包括三门学科在内的一门课程,内容相当丰富,知识点高度密集,教材中主要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相距较远。一般学校都是安排54个课时或者更少的课时进行“原理”课的教学,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这么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将知识讲完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都有一定难度,就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了。因此,“原理”课作为一门纯理论性课程,一方面内容较为繁多,且抽象、枯燥,另一方面,它又与中学学习内容有一定重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生受“知识无用论”、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就业形势的驱使,往往重应用性学科而忽视“原理”等公共基础理论课,在当前学生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学习功利性极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自制力等情形,从而,学生对“原理”课没有兴趣甚至反感。

(2)新时代学生要求方面。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学习特征及要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网络,学生获得了无限的与“原理”相关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他们在个性张扬、影响社会以及参政议政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渴求更大程度的民主、自由以及平等,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张扬、喜欢自我表现;他们思想独立,信心十足;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能有展现其才华的机会。特别从大学生思想特点来看,网络的普及化使大学生的视野得以不断扩大,他们具有活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权威,他们不再盲目崇拜,相反,对于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今天“90”后大学生,他们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唱“独角戏”而漠视自己,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

各高校为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原理”课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教学效果普遍不佳仍是不争的事实。“原理”课课堂上,老师一味地讲课,学生一味地听课,整个课堂缺乏生气,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教师厌讲,从而,课堂上“低头族”屡见不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真理性作为灵魂和核心,曾经指引我们国家从苦难深重的近代走向繁荣复兴的当代,另一方面,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却未能在当前高校展现其思想的魅力,吸引作为社会栋梁的青年学子们强烈的兴趣,甚至很多青年学子一提起马克思主义就满脸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该如何在“原理”课中展现其本应展现思想魅力,并成为青年学子真正喜欢和终生受益的课程,这是摆在高校“原理”课任课教师前必需要解决的时代任务和难题。

3 提高当前高校“原理” 课教学实效性的可能路径

3.1 进行专题化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丰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一个丰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专题式的教学方法来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

“原理”理论复杂、内容广博,专题化教学就是从广博、复杂的“原理”理论中遴选出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而且这些内容必须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专题化教学并不要求知识的讲解面面俱到,其鲜明的特征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内容融会贯通,高度概括和深化包含于其中的重点内容,并将当前社会中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纳入到这些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也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原理”课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教学专题,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相关教学问题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代替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问题互动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热点问题,大家进行讨论、质疑,课堂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提出新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在宽容、民主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探讨、对话的过程,正基于此,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激发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进行着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又不断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认识的升华和价值的认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也即这些基本原理中蕴涵的根本立场、观点以及方法。“原理”教材知识点很多,但“原理”课课堂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学生背诵了多少条原理、记住了多少个知识点,而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即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习近平同志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①当然,了解并掌握包括原理和知识点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很重要,但关键在于运用这些原理和知识点去思考、分析、解决现实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魅力以及政治立场,从而使学生对“原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渴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由衷的崇拜。

“原理”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理想的塑造以及智慧的启迪,从而使大学生境界得到深华、思维得到训练。“原理”课课堂中,我们关注的不应仅仅是“是什么”的知识,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关注“为什么”以及 “怎么样”,在新媒体日趋发达的今天,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而关乎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的“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正是在对“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等问题的探索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唤起,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在无形中得以培养。因此,“原理”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3 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最为关键的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一流的教师,才会产生一流的课程。教师理论水平和素质是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原理”理论体系远离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只有素质、能力以及理论水平全面的教师才会使其普遍性地观照现实生活,并对学生迷惑不解的人生问题予以科学有效的解释力度。因此,“原理”课教师应一方面当通过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以达到从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系统性讲授。并且,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意识较强,因此,“原理”课老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生需求。保罗·郎格郎曾说:“每隔十年,人们就面临着一场在物质、精神和道德领域内如此广泛的转变,以至于昨天的解释已经不再符合今天的需要。”②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督促教师进行与“原理”相关的基础性课题的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使科研与教学相得益彰。

注释

① 转引自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17日07版.

② 转引自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高等教育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