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6-01-13李珍李世祥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独立学院

李珍+李世祥

摘 要 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目的性和较强的实践性等特点和优势,较好地解决了管理学课程在独立学院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许多问题,如碎片化学习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等。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管理学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11

Research on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I Zhen[1], LI Shixiang[2]

([1]Hubei Business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479;

[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purpose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It can solv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anagement course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learning problems such as fragmentatio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nection problems. Management course module teaching, help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need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management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1 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1.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在著名的程序化指导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Riasat Ali,2005)。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有两种,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也称作任务模块,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另一种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也称作能力模块,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中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1.2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1.2.1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一是模块化教学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例如,管理学课程可以根据知识体系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又由一个或几个单元构成,每个模块之间可以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自由组合操作,灵活性强。同时,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灵活地增减教学模块的内容,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二是模块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是讲授-接受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会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三是模块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学,因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而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1.2.2 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章节来讲解,没有针对性,模块化教学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再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模块,教学目的性强。二是模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2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然而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教学基本是仿照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来安排篇章,这种安排系统而且全面,但是独立学院的管理学课程的课时普遍少,大约40个学时左右,这样要面面俱到,教师连讲纯理论的时间都不够,更谈不上用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学时了,导致在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学生也感觉很枯燥无味。

2.2 学生学习动力方面

一方面,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揭示的是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仅靠传统的教授方法,独立学院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管理行为的实施主体和主要对象都是人,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实践,然而独立学院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之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社会经验匮乏,无法感同身受,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动力不足。

2.3 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独立学院多数教师习惯于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篇章对管理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更谈不上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3.1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结果。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区域定位以及专业定位三个方面。功能定位基本上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域定位上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专业定位上是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所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有合适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其特征表现为厚知识、强技能和高素质。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管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管理思想,并能将一般管理知识灵活应用到各种管理活动中。教学培养目标为:一是了解管理前沿理论;二是掌握管理基础知识;三是能够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可见,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3.2 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管理学课程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同时,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然而很多独立学院教学沿用了传统的纯理论性的教学体系,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模块化教学改革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岗位需求对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模块化分解,然后整合管理学课程内容,每个模块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组合学习,而且,模块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弹性化及碎片化学习模块,适应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知识共享、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的碎片化学习模式。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围绕某个模块采用讲授、讨论、模拟、实验、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3.3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使得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成为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教与学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针对管理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游戏、专题讨论、项目等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高度逼真的管理情景,让学生深度参与这些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使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模块化教学模式减少了纯理论的讲解,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并且利用有限的学时时间学到更多的应用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4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师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多种形式教学的转变,从教学到导学的转变,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授课前要作好知识准备,精选教学任务并完成各个模块的导学任务,介绍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评估时尊重学生成果。同时要研究各个模块的教材及相关资料,深度挖掘适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自学资料,编写更适宜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指导手册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然而,教师自身对管理知识领悟能力及教学方法驾驭能力是决定模块化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训练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路

4.1 确定管理学课程模块教学步骤

首先,明确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传授管理知识为基础,提升管理能力为本位,为社会区域经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目标是以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力养成为中心的,即立足于学会应用理论和技能、学会社会活动的教学目标。其次,进行课程教学分析。管理学课程教学分析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和教学环境分析。再次,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设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的设计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为依据,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最后,是管理学课程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各个模块进行合理筛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例如,有些模块需要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有些模块需要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而有些模块则需要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4.2 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模块化教学的关键点就是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将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实用性综合处理,编写统一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必须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管理学课程通常是其他管理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时,还未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管理学课程应按照由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整合管理学教材的内容,把其分为三大模块:管理知识模块、管理能力模块和管理素质模块。管理知识模块采用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等基础内容。管理能力模块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包括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引导与控制能力、激励技巧应用等方面内容。管理素质模块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学生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和创新思维等内容。三大模块下面根据需要可以划分出若干小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内容和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B409)成果

参考文献

[1] 狄寒梅.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科技信息,2011(5):127.

[2] 杨娜.高等院校战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经济师,2014(12):252-253.

[3] 宋伟,安锋.基于模块化技能训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手段研究——以实战模拟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为背景.民营科技,2014(7):304-305.

[4] 韩传龙,郑思亭,吴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宿州学院学报,2012(3):114-116.

[5] 汪国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20.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独立学院
模块化教学在钳工实习中的运用与探索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