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变革原因及方向研究
2016-01-13李而刚
李而刚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对我国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改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的变革方向,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转变提供意见。
关键词:人力资源 变革 方向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很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进行了企业人力资源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人力的变革就没有经济的增长,就没有企业的发展进步。
一、人力资源变革原因
人力资源变革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在企业中就表现为对员工的管理方式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司战略性的管理,必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进行变革。总的来说,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需要。西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适应了经济的发展形势,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许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只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忽视对员工的管理,员工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和发展方向。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中国目前许多公司仍然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的,会严重阻碍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不够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虽然在中国发展已久,各个企业都有专门负责人事管理的工作者。但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非常不专业,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不专业和工作方式的不专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要求进行人员招聘外,还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等,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的各项制度无法实施,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沦为公司的附属部门,降低人力部门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进步主要依赖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理论的进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化的主要为理念导入、实践探索、系统深化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中国出现,受到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对此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和研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观点。80年代推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90年代改进理论以适应企业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21世纪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的方向进步。
二、人力资源变革方向
变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不断进行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晚,更需要不断变革。下面就人力资源变革的主要方向进行说明。
1.管理方式从人治到法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要从人治逐渐变为法制,法制主要表现为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规划制度,严格按照人力规划进行人员招聘;要建立人员培训开发制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及薪酬管理制度,要建立完善的人事关系管理制度。要从随意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的管理,建立标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充分培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培训,让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达到最大化。要尊重企业员工的权利,关注员工的工作心态,并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以此激发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走向专业化、战略化。传统人事工作者为事务性处理人员,没有专业的人力管理知识,办事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走向专业化,既要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也要有非常专业的工作方式。要向社会招聘专业的人才,招聘专家、培训专家、薪资专家等,同时要建立健全人力制度,确保公司在处理人力问题上不随意。同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逐渐从事务性部门转向战略性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不仅要做好诸如考勤、工资、奖惩等实务性工作,也要顾全大局,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人才战略规划,在公司有重大决策时,积极提供人事上的信息,方便公司决策,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结语
人力资源是公司最大的资源,公司管理最难的地方就是对于人的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转变角色,从注重管事到注重管人,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要将个人和组织凝聚成一体,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德,潘文君.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方向[J].中国人才,2008(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