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
2016-01-13薛景慧
薛景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93-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小组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这种措施的实施,营造出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参考各种优质课的课堂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与思考,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中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讨论的时机和内容。
小组讨论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在交流中对事实作清晰、准确的表达,倾听并评价他人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最终获得准确的表达形式。
1.有一定难度或争议的问题,学生感到疑惑时。有难度的问题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独立解决,如果有小组的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定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在总结知识或揭示规律时。比如说整理某单元的知识或计算分母互质,分子是1的分数加减法以揭示规律时,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人人都有事情干,最后集合,以达到短时间完成最大工作量的作用,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优点。
3.在面对开放性题目时。例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之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把3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饼干盒用包装纸包起来,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更省包装纸?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二、讨论之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关注孩子的倾听。
一次听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小组讨论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三、对小组讨论结果和过程的有效的评价。
例如在一次讨论完成形成结论之后教师总结:
师: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小组一交流,就有这么多同学想到了办法;有的同学,本来只有一种方法,你一种,我一种,小组里一交流,就有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说,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在以后的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积极具体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意识到小组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起讨论的兴趣,真正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学会更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关于分组。
我们通常都是说“异质分组”,就是按照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性格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
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孩子更喜欢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或者有共同性格或兴趣的孩子在一起讨论问题,例如我们班的A同学,特别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开始把她放在一个特别活跃的小组之中,结果发现她非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更不愿意开口,了解了她的想法,就把她放在和她平时走得近的同学之中,效果好了很多。
当然,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例如学习《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对于一些思考性问题,例如探讨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时就可以采用同质分组。根据学生的学情、问题类型、又可以进行组间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说到最后,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目的还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得到自己个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