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交流互动 提高教学实效
2016-01-13刘垒
刘垒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90-01
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目的是让师生,生生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探索新知;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中,改变过去学生各自学习互不交流的做法,让生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共同进步。切实实践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学习。我一直在尝试转变自己的授课思路,做法是打破老师包办的模式,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地把讲台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导入新课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同时导入新课的艺术非常讲究,一个巧妙的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情调和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放在首位,使学生带着一个良好的心情参与课堂,以最佳的状态去接受新知识,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提问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博览会应该在哪个国家举办?导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新课。如上课开始猜一则谜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这时导入新课,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讲“戊戌变法”一节,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学生很快猜出了谜底为谭嗣同。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偶尔为之,不可滥用。讲一个小典故,这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历史这方面的典故很多。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很多,只要紧扣教材,捕捉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力求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于妙趣横生时,点题新授,于已入佳境时,破题而入,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讲授新课环节
对那些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鸦片战争的背景”等深层次问题,我都是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在实施小组讨论时,作为老师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课堂小组讨论质量的关键是精心命题。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新课标,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我在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尝试过改为这样的设计:A.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B.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C.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D.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E.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F.“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是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我是按班级坐位每10-12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或事先指定1-3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2.3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启发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时候,个别学生思路偏差,一直过于强调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消极影响,学生谈论热烈,我及时引导工业化主要还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是以积极影响为主。
3.在总结与练习环节
每课结束,我都会让学生自己写出本课的知识体系,进而写出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或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树。
4.在课后辅导环节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通过开展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1)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2)“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3)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4)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5)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