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引入生活思想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6-01-13陈建标
陈建标
【摘要】生活即教育,指出教育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下,生活思想和课程教学相融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倡导理念和课改实践,已经取得可喜成绩。故此,笔者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引入生活思想教学的有效性,设置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使学生生成生活体验知识,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教学 生活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86-02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和生活教学关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生活思想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丰富活动,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形成良好品质和正确“三观”。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程性质,还是课程设计思路均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支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需要以生活思想为基础,正确处理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道德、国情、法律等之间的关系,立足课程和生活的经纬关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生活思想指导下的课程有效教学。
1.生活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思想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以生活思想为导向,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即,生活导向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中,在教学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读思想品德教材,梳理该课逻辑框架和知识结构,明确教学三维目标。简单而言,本课三维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明白社会需要互助、互爱;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操,树立团结互助、服务人民、热爱祖国的荣辱理念,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成为合格公民。结合教学目标,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我们作为公民,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对国家民族有责任吗?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我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深思,为新课导入铺设基础。
2.贴近生活:挖掘教学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应基于生活素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将生活素材加工处理后,以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亲切感,学生乐于学习,也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责任、承担责任、承担对社会责任的概念、道理,我贴近学生生活,寻找鲜活的案例,用以支撑本课的教学,搜集了“感动中国”最美人物,名人名言,分析钓鱼岛事件资料,“补胎哥”事迹材料,辅以教材资源的整理,梳理出社会责任理解(是什么)、寻找(为什么)、担当(怎么办)的教学明线,引领学生真正体会社会责任。通过对教材资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有机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作用,为学生呈现出鲜活学习案例。
3.回归生活:精选教学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以生活为源泉,也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只有以生活为本,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精选教学内容,才能获得教学发展内动力。在精选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保持教学内容鲜活性和先进性,辅以教学时代感,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源泉;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以生活为本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生活小事,也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利用小事中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社会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抓住生活,回归生活。
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中,贴近生活,搜集了很多教学资源,但是并非将所有的教学资源简单罗列,而是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如,在社会责任是什么的教学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最美人物”的视频,激趣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深思;同时,罗列了关于社会责任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归纳社会责任是什么,感悟社会责任中折现出的“高尚、付出、奉献、美丽”品质;然后,我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答案,正确判断社会行为及其影响,让学生感悟“生活虽小,国家为大”的道理;接着,我设计了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学习怎样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分析钓鱼岛事件、补胎哥事迹,让学生感悟社会责任应以合法的形式承担,感悟社会责任在身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公益,快乐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他人。
4.实践生活:开展课后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教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那么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社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生活能力。
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结束后,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社会责任事件,自己梳理总结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事件,写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加义工活动,去社区探望孤寡、空巢老人,为老人做力作能级的事,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公益,真正体会社会公益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明白社会公益在身边,与公益同行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和感悟社会责任对于每一位公民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立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2]黄文,教学平民化——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