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浅议

2016-01-13马忠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主义教学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日益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作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其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逐渐提上日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需要讲精讲透;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以增强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任度,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根本性地位,坚决不能动摇。没有道德责任感的知识型人才,其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立德树人作为《马原》课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入道德责任感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37-01

一、立德树人需要重视其开创者及其继承者的伟大人格和精神的伟承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开创者、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尤其是马克思本人,曾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人们之所尊重马克思,并非其学术成果,其中还有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作为《马原》课程的教师,一方面,在充分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更应引导学生们去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道德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其背后的精神动力和支撑。马克思曾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人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从中我们可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早在中学时代已出现了萌芽;作为以治学严谨著称的马克思,其写的毕业论文的严肃性可想而知了。其一生也是在践行自己中学时的理想事业,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且克服种种困难用一生去实践,这其中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大爱的精神是作不到的。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继承者,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等,都在生活中不断地继承和弘扬着为全人类的福利而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这些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可能没有很高深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在用实践改造着这世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马原》教学重在培养马克思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重点剖析马克思及其继承者的伟大人格及其革命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立德树人需要加强对正确价值观的“原理性”解读

古人常讲,百年树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知识教育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成效,而道德的培养需要从长计议。《马原》课程的道德培养如何展开,这对于偏重于理论教学的《马原》课程来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解读亟待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在价值观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在《马原》教材(2015年修订版)中仅在“价值的评价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这一小节中略有提到,且未作详细的解读。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解读社会主义价值观,笔者认为应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原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马原》课程重点解决的问题。学生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停留在表面的字义理解上,而未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高度,那么,这对于《马原》课程来说。因此,深度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更加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充分发掘优秀传统美德中的辩证因素。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是世界仅存的唯一文明古国。虽然传统文化经历了多次接近毁灭性的“洗礼”,然正如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知道,辩证法的三大定律作为世界各种事物现象存在的普遍规律,在传统文化中也同样适用,而且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成功案例,为后人如何抓住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的主要矛盾提供模板。这极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去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儒家文化将其主要分为五伦。即夫妻关系,父(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当今社会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即是家庭中的父(母)子关系矛盾。在历史上二十四孝的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的故事,即为解决父子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舜的后母与父亲屡屡想致舜于死地,可谓是家庭矛盾突出。如何解决家庭矛盾,故事的主人公“舜”,即在此矛盾关系中始终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不断地改进自己,最终用自己的孝行感化了顽嚣的父亲、后母及其弟弟。舜的命运也因此得到改变,尧帝最终决定将帝位禅让给大舜。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正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实践。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需要在人文道德素养上下功夫。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中也重点强调“孝、悌、谨、信”等德行在培养子弟方面较“学文”更加重要。可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地位何其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德行素材,将其作为案例引入《马原》无疑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三、立德树人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中正确价值观的践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马原》课堂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价值观的实践内容纳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处理五伦关系,和谐家庭、学校和社会,即是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第1版

[2]《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宋]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

马忠杰(1979-),河北保定人,浙江海洋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马克思主义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