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训》与“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探讨
2016-01-13孙帅
孙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该践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作用最为明显和突出。《钱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家训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当前“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结合探讨,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向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严三实;家训文化;钱氏家训;价值观
201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从法规和道德方面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新的要求。重视家庭建设,加强个人道德培养,与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有着许多契合和相通之处。因此,从家训文化探讨“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对党员干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三严三实”与家训文化的内在联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紧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是对当前党组织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三严三实”是指,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对自身规范的价值尺度,是新时期理应崇尚的价值观念。党员干部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尤以家庭教育和家庭指引的作用最为突出。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非常重视家庭建设。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认为家庭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生产生活、后代培养、价值塑造等主要都是在家庭中进行,因此家训文化是伴随着血缘家庭的出现而产生的。家训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对每个家庭中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在党内开展“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必须深深植根于家训文化的优良土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可忽视家庭对其的重要影响。当前,必须把“三严三实”与家训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的原则,切实落实“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
二、“三严三实”在《钱氏家训》中的体现
2015年9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着重介绍了浙江临安钱氏家族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共532字,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虽然全文字数不多,但是其中蕴含丰富的价值观内涵,在多个方面体现了“三严三实”的思想。
(一)严以修身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钱氏家训》开篇有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心明、身正,是《钱氏家训》的首要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提出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应当正心术、正言行,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赞颂。《钱氏家训》又言:“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党员干部应当每日三省其身,提高道德修养,把“视、听、言、动”作为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
(二)严以用权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钱氏家训》有言:“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因此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执法为民、执法爱民,杜绝以权压民、以权欺民现象的发生。不管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应坚定自身的立场,不被世俗的权力欲和攀比心扰乱,在人民群众中站得住、站得稳。
(三)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钱氏家训》有言:“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难以满足的,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党员干部因其特殊的地位,一旦私欲膨胀则后果更加严重。所以,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把控自己的欲望,坚守谨慎严格、清廉耿介的作风。律己,就要放弃个人利益和成见,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谋事要实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钱氏家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是为民谋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为民谋福利,不能仅仅作为宣传口号,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把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党员干部的一思一行都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谋事而实。
(五)创业要实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钱氏家训》有言:“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国富、国强、国盛、国安,这是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党员干部倡导创业要实,就要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受益者,在追求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党员干部必须关注人民疾苦,创业为民,创业利民。
(六)做人要实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钱氏家训》有言:“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传统家训提倡做人要大智如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变的为人准则。党员干部为人处事,不仅受到自身的约束,而且要经受人民和组织的监督,更加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钱氏家训》对“三严三实”的借鉴意义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间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党风建设,“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着重于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塑造,家训文化着重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塑造,在此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从家训文化的角度解读并推进“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尤其是《钱氏家训》注重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价值观的塑造,对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个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
《钱氏家训》个人篇的心明、身正的思想,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被个人功利主义所侵扰,时刻保持一颗仁者之心,是当代党员干部应该谨遵的个人价值观。因此,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应该大力学习古代家训的核心思想,以此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钱氏家训》的个人价值观,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二)加强家庭成员教育,倡导廉洁家庭
家庭是立足社会之根本,是建设国家之基础。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的贪腐不是因为其个人,而是来源于其他家庭成员,家庭式腐败现象明显。加强党员干部家庭成员教育,可以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廉洁的价值观念,弘扬团结互助、亲善友爱等思想,在家庭内部形成崇尚廉洁、维护声誉的价值取向。《钱氏家训》倡导在家庭内部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坚持“以和为贵”,以互助友爱为重点,这些观点为党员干部构建廉洁家庭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
(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构建和谐社会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媒体舆论的监督和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可以以《钱氏家训》的社会价值观思想为基础,在社会范围内大力开展舆论监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认真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这也正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大力落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作风。
(四)加强德治意识培育,建设法治国家
《钱氏家训》的国家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各级政府领导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法治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德治意识培育,形成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理念,杜绝知法犯法、贪污腐败等违背党和人民的行为。党员干部的国家价值观是不可动摇的,必须坚定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工作立场。
四、结语
从“三严三实”提出至今,上至中共中央政治局,下至基层党委,多次开展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已经深入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前,从家训文化探讨“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并针对二者的结合继续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可以提供新方向、转变新思路,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有利于扩大教育活动的受众人群,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牛晓彦.钱氏家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