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

2016-01-12陈诗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性

陈诗卉

内容摘要:襄阳市方言女性称呼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将对襄阳市的方言女性称呼语及社会通用女性称呼语进行研究,并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它们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逐渐消退的结论。

关键词:襄阳市 称呼语 女性

一、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句法语义分析

(一)年轻女性称呼语:俩娃儿[liA55uar2]1.

“俩娃儿”一词的字形探究

“俩娃儿”是襄阳方言称呼语,指称未婚的年轻女性,其中“俩”字的偏旁在襄阳很多人考究过:

第一,认为其偏旁是“女”字旁。“俩”只有“两个”的意思,用来称呼女性不恰当,而用“女”字旁则能形象地说明其称呼女性的特点。吕小艳在《襄阳城区方言的多维研究》中就持这一观点。

第二,认为其偏旁是单人旁。熊万里在《襄音无改》中认为 “俩”字不但有“两个”的意思,还有“不多、不大”的意思,例如:“他们就那俩人”;“我就这俩钱儿”。因此,将未婚的年轻女孩称为“俩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用“俩”字是顺理成章的。[1]

由于自创新字不一定能被大众所接受,且用“俩”字符合“俩娃儿”一词的语义,因此笔者认为,在襄阳“俩娃儿”的“俩”字为单人旁更合理且更易使大众接受。“俩娃儿”一词成为现在最具有襄阳特色的女性称呼语。

2.“俩娃儿”一词的语义表达

“俩娃儿”一词有两种语义表达。

一种指年轻未婚女性,而小姑娘则称呼为“小俩娃儿”。例如:

(1)这小俩娃儿长的真好看。

(2)俩娃儿,还有啥菜卖?

第二种是专门指称年轻的女性服务员。例如:

(3)俩娃儿,拿菜单来,点菜。

3.“俩娃儿”一词的句法特点

“俩娃儿”一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加修饰语,如:前加形容词(漂亮俩娃儿)、前加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俩娃儿)、前加数量短语(两个俩娃儿)、前加名字(小红俩娃儿)。其也可后加词缀“们”(俩娃儿们)。

此外,“俩子”是“俩娃儿”的变体,用于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谦称。前加修饰语时带有个人责备、心情不畅的主观情绪(如:憨俩子)。

(二)年长女性称呼语:嬷嬷、老嬷嬷儿与(老)念儿

1.“嬷嬷”[mA51ma1]与“老嬷嬷儿”[lau21mA35m?r3]的语义表达

“嬷嬷”用于指称自己大伯、二伯等的妻子。如大伯、二伯的妻子分别为“大嬷嬷”、“二嬷嬷”。例如:

(4)大嬷嬷来了,我要去给她倒杯茶。

“老嬷嬷儿”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老年的妇女,常带有厌恶与不尊重的意味。例如:

(5)襄音坎子(歇后语)有:老嬷嬷儿眼睛——瞖子多(瞖,yì,同翳,眼疾),形容麻烦事儿多,或者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使人心烦;八十岁老嬷嬷儿不穿裤子——依老儿卖老儿,表示漫不经心,毫不在乎。

第二种表示老伴儿、妻子,只在年老人中使用。例如:

(6)襄音俚语有:“老头接个嫩嬷嬷儿,叫他咋法儿他咋法儿”——活画了老夫少妻中,“老夫”对“少妻”的百依百顺。

2.“嬷嬷”与“老嬷嬷儿”的字形探究

在襄阳,“嬷嬷”的写法也有争议。在熊万里的《襄音无改》中例举了几种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嬷嬷”是用来称呼大伯母、二伯母等,且读音与“妈妈”相近,因此认为“嬷嬷”应该写成“妈妈”,用读音来区别其与“妈妈(母亲)”的意思。这种做法在书面语中则会引起歧义。

第二种则认为直接写成“嘛妈”,在书面语上不会与“妈妈”构成歧义,且与“嬷嬷”的读音相似,这种观点有点牵强附会。

而熊万里是从“老嬷嬷儿”词义的角度来探源其字形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嬷嬷”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方言称呼年老的妇女,一种是方言称奶妈,而襄阳方言的“老嬷嬷儿”的称呼对象与“嬷嬷”第一种解释相近,所以选用“嬷嬷”作为这一称呼的字形,但字音按照襄阳方言的语音。[2]

3.“嬷嬷”与“老嬷嬷儿”的句法特点

“嬷嬷”一词可单独使用,但大部分还是前加数词来区分伯母间的大小,如:大嬷嬷、小嬷嬷、三嬷嬷。

“老嬷嬷儿”也可单独使用,前面也可加修饰词,如:前加数量短语(几个老嬷嬷儿)、前加指示代词(这个/那个老嬷嬷儿)。

4.“念儿“[niar35]与“老念儿”[lau214niar4]的语意表达

“念儿”指称中年女性,其有两种指称对象,一种是专称,指姨妈或姑妈。

(7)小侄女每次都会向念儿要各种吃的。

第二种是泛称,是对与父母相同辈份且年龄相仿的女性的统称。例如:

(8)年轻小伙走到杂铺店道:“念儿,给我来两斤花生油”。

“老念儿”主要是用来称呼和自己“奶奶”年龄相仿的老年女性,熟人和陌生人皆可称呼。

(9)老念儿,去哪儿呀?

5.“(老)念儿”的字形探究

熊万里在《襄音无改》中写道,襄阳很多人都将“念儿”的“念”写成“女+念”,以此体现对女性的称呼,但自造字认可度低。他则认为应该选用“念”。首先其读音是鼻音,襄阳人读“念儿”基本上是鼻音,且字形和襄阳人传统的“女+念”相近。其次,“(老)念儿”称呼中老年女性时有一种亲切之意,而“念”有惦念、怀念之意,寓意亲切。[3]

6.“念儿”一词的句法特点

“念儿”可单独使用,也可前加数量短语、指示代词,其还能重叠,重叠形式为“念念儿”。此外,在“念儿”前加“大、数字、小”和“姑、姨”以区分大小及父亲和母亲的姐妹,如:大念儿、二念儿、姑念儿、姨念儿。

二、襄阳市社会通用女性称呼语

(一)中青年女性称呼语:美女

1.“美女”的词义演变

近年来,称谓语“美女”悄然走红,流行于大街小巷。“美女”一词自古有之,传统用法多是按偏正式复合词,理解为年轻美貌的女子。而今流行的“美女”称谓则成了复合式偏义词,偏重“女”而不是“美”,词根语素“美”已将演化成了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人们已经把“美女”等同于女人了,而且几乎没有年龄限制。

2.“美女”一词的句法特点

作为一种社会通称,“美女”既可以用作面称也可以用作背称。用于面称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单独使用:(10)美女!去逛街吧!(熟人之间);(11)美女!请问需要点什么?(陌生人之间)

B.姓氏+大+美女:(12)王大美女,吃饭去吧!

用于背称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修饰语+美女:大美女  可爱美女  成熟美女

B.美女+职业:美女老师  美女歌手  美女记者

C.美女+学历:美女硕士  美女博士  美女博士后

D.美女+亲属:美女老妈  美女阿姨  美女老婆

(二)中老年女性称呼语:阿姨

“阿姨”是类亲属称呼语,用来称呼与母亲辈分年龄相仿或差不多的女性。但其原意是指称亲属,称呼自己父母亲的姐妹。随着时代的演变其使用范围不断泛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社会地位日渐提高,这时期“阿姨”应运而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阿姨”一词没有阶级意味,所以使用频率一直上升。“文革”时,“太太”等称谓均被烙上“资产阶级色彩”标签,“阿姨”却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没受到影响,一般用来称呼已婚或未婚的成年女性。从改革开放至今,“阿姨”一词因本身亲切、自然而在社会言语交际中一直使用。“阿姨”突破了年龄、婚姻、职业等限制因素,适用对象渐广,适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深受人们喜爱。因此,阿姨在襄阳市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美女”与“阿姨”指称的交叉性

从上可以看出,“美女”和“阿姨”两个称呼语的指称对象具有交叉性,都可指称中年女性。这种交叉性实际上是女性称呼语年轻化的一种表现,是“美女”一词泛化的原因。其交叉性的主要原因有女性的装扮与年轻化、交际的原则与目的、迎合人们心理需求等三方面有关。

1.女性的装扮与年轻化

现今社会,女性对于美与年轻化的追求更加热切,相应地商店里各种女性化妆品、护肤品与装饰品日趋繁多,且各商家为了竞争顾客不断提升其产品的使用功效。因此,首先很多女性在肌肤保养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其次现今的化妆品越来越高端化,化妆技术甚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步;再加上女性在装饰上选择的多样化与年轻化,很多女性都难以辨别其真实年龄,称呼自然就年轻化了。

2.交际的原则与目的

社会交际中, 说话人总是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产生与听话人交流的意向。说话人的动机不外乎交流动机、礼貌动机、求助动机三种。无论出于哪一种动机, 说话人都面临着选择怎样的称谓语才能打开局面, 实现交流目的的问题。正如Austin所认为的,人们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和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4]对于称呼中年女性来说,“美女”比“阿姨”具有打开交流局面实现交流目的的功能特点。用“美女”称呼女性是对对方的赞美,因为漂亮女子被赞为美女,会心情愉悦地坦然接受; 普通女子被赞为美女,也会心里沾沾自喜。从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双赢的交际策略。

3.心理因素

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 是人人都充满自信的时代; 是审美标准多样化的时代,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年轻、漂亮。如果你把一个女性称呼的比她实际年龄老的话,你可能会遭到冷落; 但是如果你把一个40多岁的女人称呼的比她实际年龄年轻的话,你得到的绝对是笑脸。相对于“阿姨”来说,“美女”一词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特别是在一些服务场所,“美女”更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恭维式称呼。

三、襄阳市女性称呼语的使用情况调查

笔者对襄阳市的女性称呼语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是18到50岁的成年人,有效合格问卷数量126份,调查结果如下:

1.“俩娃儿”一词在各年龄层的使用比率分别为5%(1)、11%(2)、22.7%(3)、35.7%(4);

2.“老嬷嬷儿”一词在各年龄层的使用比率分别为2.5%(1)、2.8%(2)、4.5%(3)、7.1%(4);

3“嬷嬷”一词在各年龄层的使用比率分别为7.5%(1)、8.3%(2)、18.2%(3)、21.4%(4);

4“(老)念儿” 一词在各年龄层的使用比率分别为5%(1)、8.3%(2)、13.6%(3)、17.9%(4);

5. “美女”一词在各年龄层的使用比率分别为75%(1)、72.2%(2)、63.6%(3)、35.7%(4);

6.“阿姨”一词在各年龄层使用的比率分别为77.5%(1)、75%(2)、59%(3)、35.7%(4)。

上述百分比后面的(1)、(2)、(3)、(4)指调查者年龄,分别是18—25岁、25—30岁、30—40岁、40—50岁。

由上述数据可得:第一,现今“俩娃儿”等方言称呼语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美女”等社会通用称呼语。第二,相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年轻人使用方言称呼语较少,使用社会通用称呼语较多。

对以上调查所得加以分析,可得:

1.现今襄阳市的方言女性称呼语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社会通用称呼,原因有三。

其一,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大。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口流动量较大,襄阳市的有些方言称呼语“俩娃儿”、“(老)念儿”、“老嬷嬷儿”等方言称呼语,外地人很难懂,甚至,很多人将“俩娃儿”听成“娘们儿”,觉得自己受到辱骂。因此,为了更好的交流与工作,襄阳市的一些方言称呼语逐渐消退。

其二,普通话的推广。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大众媒体的发展,襄阳人逐渐觉得一些方言称呼语不够雅观,因而选用“美女”、“阿姨”等社会通用的称呼语。

其三,“美女”、“阿姨”的泛化。“美女”这种赞赏性的称呼迎合了女性渴望年轻漂亮的心理,“阿姨”是类亲属称呼语,本身亲切,又突破了年龄、婚姻、职业等限制因素,因此这两个称呼语既在一定层面上抬高了对方,表示出对交际对象的尊敬,又在无形中缩小了人际间的社会距离,拉近了交际双方在情感上的差距,受到人们的喜爱,且逐渐泛化开来。

2.相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年轻人用社会通用语较多,方言称呼语较少,原因有二。

其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推行,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中老年人高,且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场所,学生则是其最好的接受者与传播者,所以,年轻人在使用称呼语上受普通话称呼语的影响比中老年人大,对襄阳市具有地域特色的女性称呼语使用的则相对较少。

其二,年轻人求新心理的影响。从“美女”和“阿姨”的使用情况来看,年轻人比中老年人使用的频率更高,这是由于年轻人求新求异,中老年人保守传统。当“美女”、“阿姨”出现且日益受关注时,他们自然会将其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并投入使用。且年轻人相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社会阅历少,更容易出现从众心理,所以,其对“美女”、“阿姨”的泛化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因此,在襄阳市,年轻人对方言称呼语的使用没有中老年人多。

[注:本论文为2014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襄阳市女性称呼语研究》的成果。]

注释:

[1]熊万里.襄音无改[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77.

[2]熊万里.襄音无改[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72.

[3]熊万里.襄音无改[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74.

[4] 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8.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92.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樊小玲.“小姐”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J]. 语言文字应用,2004,(4).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浅析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性的影响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