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以常州为例

2016-01-12祝燕琴,闻霞,李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常州

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以常州为例

祝燕琴,闻霞,李奇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平台。但是许多城市在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建设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并不能彰显城市文化精神。文章以常州为例,分析了常州市的历史文化特点,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及审美需求,提出设计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并进行了设计实践。

关键词:历史文化;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常州

收稿日期:2015-01-21

作者简介:祝燕琴(1976—),女,副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社科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志码:A

公共环境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它的用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公交站台、路牌、路灯、座椅、垃圾桶、宣传栏等。它不仅在城市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更对城市的面貌和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和城市品位的平台。但是许多城市在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建设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并不能展现城市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常州是一座具有2 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名人辈出、名作荟萃。但是常州市的许多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都是现代一些时髦元素的罗列,因而造成了许多雷同,更谈不上特色了。这种缺乏明确城市文化指导下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仅仅体现了视觉的“标识”意义,大部分的环境设施以一种工业化、模式化的形式出现,缺乏常州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背离了城市环境设施作为文化“符号”彰显城市文化的重要角色。因此,常州的环境设施应该从常州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施设计中,使环境设施设计体现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习俗和人文特色,形成有品位、有个性、有特色的设计,展现独特的常州城市形象。

一、常州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

(一)历史文化悠久

常州也称为“龙城”,古代属于吴地,是吴公子季札的封邑,素称“三吴重镇”“中吴要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常州先民就在此劳动生息繁衍。公元前547年,太伯、仲雍的后代吴公子季札受封延陵,世称延陵季子,开始了长达2 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记载的历史。季子继承先祖太伯的美德,一生多次谦让君位,以善外交、精礼乐、重承诺而见称诸侯各国,自古至今受人敬重。秦代时候常州开始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

(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常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土文化景观资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文物古迹众多,如春秋淹城遗址、唐代天宁寺、南朝文笔塔、北宋苏东坡舣舟亭等。常州古城“城中有河、河抱古城、城河相依、水路并行”的整体格局依然存在。大运河常州段因三水交汇、通江达湖的独特地理优势,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文物保护单位来说,全市计有132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4处,市级106处,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3处,还有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和天宁寺、舣舟亭历史文化风貌区。

常州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历史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存30多处。常州文化自成体系,形成文脉、画脉、学脉、医脉等特色文化脉络体系。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系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系列,明代散文家、抗倭名将唐荆川系列,清代大画家恽南田系列,清代常州学派、文派、词派、画派、医派名人系列,“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系列等。

在2 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常州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金坛刻纸、常州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在内的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常州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策略

常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环境设施的设计应该在常州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施设计中,使常州的环境设施设计有特色和内涵,展现独特的常州城市形象。从常州历史文化出发设计环境设施,就要加深对地方文化名人的研究,将常州人的文脉融入环境设施设计中,尤其是将常州文化名人的著作、事件、精神、境界、故事融进去。常州春秋淹城文化,古老的龙城文化,美轮美奂的宫梳名篦,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韵,都极具文化特色,可以从中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来进行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环境设施设计中,使环境设施设计体现常州的文化底蕴、地方习俗和人文特色。

(一)从常州的人文精神出发

通过对常州历史文化的深入调查、分析,常州的城市精神可以凝练为:崇文、重信、包容、创新。其中,“崇文”是常州的文化理念,“重信”是常州的传统美德,“包容”是常州的文化特征,“创新”是常州的事业追求,四者相辅相成,既体现了民族精神,又体现了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常州的人文精神内涵。在进行环境设施设计时可以将典故灵活运用起来,将一些经典的故事进行演绎,融入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工艺相结合,使环境设施具有个性化和趣味性,如图1。

图1 地灯

(二)从常州的古建筑、园林中提炼元素

常州古建筑有其特殊的吴文化韵味,体现出一种自然但富有书卷味的气息。装饰主体多以梅兰竹菊、松竹梅雀、暗八仙和花果图案题材为主,突出了雅致的韵味,烘托出书卷氛围。常州古建筑的窗格式样构思具有南方特有的细腻的气质,做工精细,图案和造型具有古朴、意境深远的韵味。常州的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明清期间曾盛极一时。园林的园景处理,以小空间近距离观赏为主,园主为了标榜清高风雅,把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园景构图摹仿自然,布局曲折自由。常州的古建筑和园林的这些独特韵味值得借鉴,可以从中寻找设计灵感,提炼其构成元素,运用简化、凝练、分解、抽象、重构等手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从而让环境设施既富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特色,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如图2。

图2 公共座椅

(三)从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设计元素

常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省、市级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78项,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常州留青竹刻、常州梳篦、金坛刻纸、金坛董永传说、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吟诵、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锡剧、金坛抬阁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常州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可以将这些造型、故事或手法等融合进去,形成独具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比如在造型设计上,可以以留青竹刻、常州梳篦的造型或金坛刻纸的纹样为原型,通过抽象、变形、夸张等手段,创造出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融合的环境设施,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如图3。

图3 公共座椅

(四)从常州的名人文化中提炼设计元素

常州文化名人辈出,人文荟萃,龚自珍曾盛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历史上出过15位皇帝、9名状元、1 546名进士,56名常州籍两院院士。近代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刘海粟、华罗庚、李公朴、盛宣怀、赵元任、吴祖光等,他们在思想、政治、文学、艺术、史学、科学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在进行环境设施设计时,可以将名人的故事、精神、语录等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使环境设施具有特色,还有助于传承常州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色。

三、以红梅公园为对象进行环境设施设计实践

常州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1960年正式建成开放,因红梅阁而定名红梅公园,是常州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然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的综合性公园,被誉为常州第一园林。公园内人文景观丰富,内有红梅阁、文笔塔、屠一道根艺馆等知名历史人文景点,常州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传承。

中国人喜爱梅花是有传统的,因此在全国各地以梅花为主题的景观不在少数,同样,常州红梅公园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梅花,公园内的红梅阁、冰梅石,还有每年春天在红梅公园举行的常州市梅花节,都将红梅的主题打造得独具特色。

近几年红梅公园进一步完善了公共环境设施,新建了游客中心,增设了公共座椅、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导览图和引导标识标牌等,公园内功能设施比较全、服务水平比较高。但是新建的、没有历史文化感的环境设施的造型基本上是现代元素的罗列,因而造成了许多雷同,更谈不上特色了,公园的个性也就凸显不出来,这与把红梅公园打造成“文笔胜地、江南名园”的目标不相符合。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打造具有鲜明主题、和红梅公园环境相协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进行了设计实践,设计了一系列以梅花为主题的公共环境设施,有垃圾桶、公共座椅等,并以系列化的形式呈现,使红梅公园内的公共环境设施既特色鲜明,又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相统一。

图4为垃圾桶设计,以梅花为造型元素,挡雨盖和桶沿的梅花造型相呼应,整体造型直曲结合,刚柔并济,体现了梅花的精神。红白相间的配色,既凸显了梅花的造型和精神,又醒目,有利于游客寻找和使用。该垃圾桶采用塑料材料,可以放置在室外公共场所。

图4 垃圾桶一

图5为使用在红梅公园内的亭、栏等挡雨环境下的垃圾桶,其设计外形为梅花造型,体现了红梅公园的特色,同时上方张开的造型有利于垃圾投放,内筒为不锈钢材质,有利于清洁,外筒材料为金属或塑料。

图5 垃圾桶二

图6—图8为放置在红梅公园内的公共座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红梅公园的主题——梅花为造型元素,整体感强,与红梅公园的主题相统一。其采用围合的设计,既体现了红梅公园的特色,又节约空间,能同时为多人提供休息。图6的公共座椅的材料为木材,围着公园的大树放置,具有自然的气息,与环境相协调。图7公共座椅的设计巧妙地将梅花的花瓣设计为椅面,其造型优美,使用舒适,椅子围合的部分可以放置绿色盆栽植物。图8的设计是以实体的方式展现梅花主题,其花瓣的造型设计既与公园环境相协调,又为游客提供了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围合区域可以直接放置长得比较高的植物。

图6 公共座椅一

图7 公共座椅二

图8 公共座椅三

四、结语

公共环境设施是一个城市整体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符合视觉审美等要求的同时,也客观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历史文化内涵,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色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地区旅游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设施的设计中,应该以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为基础,提炼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特定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展现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梁曼.环境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都伟.公共设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薛文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7]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徐磊青.城市开敞空间中使用者活动与期望研究:以上海城市中心区的广场与步行街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4(4):78-83.

[9]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文艺研究,2007(3):41-53.

责任编辑:庄亚华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常州
常州的早晨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