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6-01-12玉开慧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玉开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反映当代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英语学习心里、态度和行为,其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身心健康。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构建早期预防和后期干预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玉开慧(1972-),男,壮族,广西天等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1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是指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长时间地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要求或缺乏学习兴趣、动机、资源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反应、消极英语学习行为和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现象。英语学习倦怠反映当代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英语学习心里、态度和行为,其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身心健康。影响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成因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学习者自身的问题,也与学校教学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相关。但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与有效的对策,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至今仍然无法找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发生与蔓延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揭示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潜在因素,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构建早期预防和后期干预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校领导重新审视目前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解决教学过程存在问题;有助于老师了解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成因及转变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角色;有助于学生认识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危害及转变自身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充实今后国内英语学习倦怠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结果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500名来自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0级和2011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研究(见表1)。
表1 有效样本基本信息
3.2 研究工具
(1)结构。本研究工具采用崔岩(2009)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并做稍微修改。该问卷包含6个维度23个项目:社会环境(6项目)、专业兴趣(4项目)、教学方法与管理(3项目)、考试压力(4项目)、学习自我效能感(3项目)和学习态度(3项目)。问卷要求被试者用Likert 5点量表(即从“5=完全符合”到“l=完全不符合”)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结果得分越高,说明该项目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的影响就越高。
(2)效度和信度检验。利用SPSS17.0软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有效问卷的KMO 值为0.842( P = 0.000 < 0.00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有效问卷总量表的 Alpha 信度系数为 0.837,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可用于研究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因素。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4)研究过程。所有问卷由研究者和其他英语老师利用英语课堂随机施测并当场回收。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剔除无效问卷后,将问卷所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4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4.1 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均分状况分析
由于《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2.5为参照值。利用SPSS17.0对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各题项平均分为2.69,稍高于参照值,其中教学方法与管理维度均分最高,其次是学习自我效能感、专业兴趣、考试压力、学习态度和社会环境(见表2)。
表2 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各影响因素均分状况
4.2 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17.0对大学英语学习倦怠与被试者人口学变量、主观变量和客观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除专业兴趣、教育层次、高中毕业学校和家庭来源等外,其他各因素都与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具有极其显著影响的因子依次是考试压力、学习态度、社会环境、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学方法与管理、英语水平、年级、学科和性别(见表3和表4)。
表3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与被试者人口学变量相关性
表4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与主观变量和客观变量相关性
4.3 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形成原因是由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构成。它包含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因子。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教学方法与管理、考试压力等;个人因素包括专业兴趣、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和人口学变量等。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起作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英语学习倦怠。
(1)社会环境。Maslach和国内众多学者在学习倦怠领域研究中得出结论: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外部因素之一。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65(13.5%)名被试者认为社会上“学习英语无用论”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152(31.5%)名被试者认为浮躁的社会环境影响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92(19.2%)名被试者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是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自信的原因;69(14.4%)名被试者认为就业压力使他们不能全身投入学习英语;85(17.7%)名被试者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也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支持的缺陷是影响英语学习倦怠最大的外部因素。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少有机会从事与英语有关的工作,也少有机会继续学习英语或出国定居。因此,对他们来说,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不是要了解和融入目标语文化,其学习动机是属于工具性动机。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势必造成学生英语学习效率降低、热情减弱、效果欠佳和成就感降低的局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外资企业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很多外资企业在应聘员工时都优先考虑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学生。这说明社会用人单位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 四六级证书是找到工资高、地位好工种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就业高期望值驱使很多学生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四六级英语考试中,但当他们发现现实与理想有着较大差异时,便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失落感和消极心理,进而引发了英语学习倦怠现象。
(2)专业兴趣。国内学者在学习倦怠领域得出结论:专业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本研究结论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本研究主要关注学习倦怠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部分,即英语学习倦怠。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一般都要求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学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兴趣不会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3)教学方法与管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管理有着密切关系并长期受其潜移默化影响。然而,令大学生极为困惑的是:虽然高校大学英语教改的呼声很高,但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实施以结果为中心,以应试为导向的“全包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延伸,它强调知识的获得,目标的达到,学习的系统性,却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需求。长时间处于他主学习状态和接受固定不变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使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非英语专业学生出现英语学习倦怠心理就是“全包式”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本研究所得数据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186(38.8%)名被试者声称某些老师讲授英语不够吸引人,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149(31%)名被试者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知识比较死板、不灵活;有222(46.2%)名被试者认为现在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创新性。
(4)考试压力。本调查结果显示:155(32.3%)名被试者声称大学英语考试之前他们总是感到压力很大、很担心;147(30.6%)名被试者称英语考试期间,由于太紧张以致忘记了自己本来知道的东西;109(22.7%)名被试者在英语考试前,他们总是感到苦恼;127(26.4%)名被试者称一想到马上就要参加英语考试,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没有劲了。由此可见,考试压力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而且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黄希庭等人认为考试是大学生形成普遍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的刺激源,在校期间,大学生既要参加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以取得足够的学分,又要参加B级考试或四六级考试以便能顺利毕业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来记词汇、背语法、做仿真练习,一旦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就会出现焦虑、失望、紧张、不安情绪的状态,对学习英语产生倦怠也就不足为怪了。
(5)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活动能力的预测(高翔,2001)。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是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面对困难时能够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更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本研究调查显示:有185(38.6%)名被试者认为自己原来的英语学习基础不好;153(31.9%)名被试者称花同样的时间,别人在学习英语上取得的成效比我大,这让他们觉得沮丧;295 (61.5%)名被试者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缺乏信心。调查结果说明部分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因此,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容易形成一种无能感,进而产生英语学习倦怠心理。
(6)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具体包括学生对上课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纪律的态度、对课外读物的态度、对课外活动的态度、对学习成绩的态度、对考试的态度以及对学习前途的态度等。作为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外语有着积极的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习语言,而消极的态度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并不容乐观而且令人担忧:有155(28.2%)名被试者认为现在英语学习目标不是很确定,总是在改变;122(25.4%)名被试者认为比起学习英语,他们更喜欢玩游戏、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109(22.7%)名被试者认为对他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比学校的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消极学习态度不仅减轻学生对自己学习责任的意识和增加对老师的依赖性,而且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死板、机械和缺乏创新理念,失去学习大学英语的热情和动机。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①SPSS17.0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被试者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各题的平均分为2.69,稍高于参照值。被试者在教学方法与管理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学习自我效能感、专业兴趣、考试压力、学习态度和社会环境。②SPSS17.0相关性分析显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具有极其显著影响的因子依次是考试压力、学习态度、社会环境、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学方法与管理、英语水平、所在年级、学科和性别。
5.2 建议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是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引发的结果。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英语学习倦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影响,积极主动采取以下措施构建早期预防和后期干预英语学习倦怠体系:①学校要为非英语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英语学习资源、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满足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与共性,促使他们想学;②教师要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旨在树立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和提高他们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创造有利条件,真正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动机和热情,促使他们乐学;③学生要转变课前等老师上课、上课听老师说课、课后看自己笔记这种英语学习观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能力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自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促使自己会学,为终身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④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要改变以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员工门槛或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旨在降低学生对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的焦虑程度,降低学生在学习英语投入时间、精力与其收获不相配的现象,使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由工具性转变为融合性,最终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相互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现象。
参考文献:
[1]陈飞虎,黄胜,邹立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3(9):89-92.
[2]陈妮娅.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0(01):190-191.
[3]崔岩.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董军强.农科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解决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3(2);94-96.
[5]高丙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类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84-89.
[6]李慧.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6);152-156.
[7]凌霞.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97-98.
[8]刘在花.学习倦怠对在职研究生学校幸福感和学业羞愧情绪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79-83.
[9]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严金波.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9):107-111.
[11]张奇智.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3):130-134.
责任编辑:刘琳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t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nglish Learning Burnout among Non-English Majors——A Case Study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YU Kaih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China)
Abstract:English learning burnout reflects the 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contemporary non-English majors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consequences for their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s,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well-being.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ing perso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burnout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more empirical evidences for university author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struct the systems to prevent and intervene the phenomenon at its early and late stag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non-English major; English learning burnout; influential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