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言谈分析——以动画片《电击小子》中的一个片段为例

2016-01-12高倩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教室言谈分析——以动画片《电击小子》中的一个片段为例

文/高倩

摘要:教室言谈,指的是发生在教室内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教与学的语言。通过对教室言谈的分析,可以对教室内的互动有更加深入的检视,更加彻底的了解孩子。本文以动画片《电击小子》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浅析其教室言谈的评论、说话权利和教师角色,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教学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室言谈;教师;学生;说话

作者简介:高倩(1991—),女,汉族,吉林省,在读研究生,鞍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454文献标志码:A

《电击小子》曾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在本文中,笔者截取了“清洁运动”中的一个片段,将这个片段内发生的教室言谈转化为文字,进行梳理并展示如下①。

启动回应评论1.T:同学们,清洁运动期间,学校要求每个班都选出清洁之星作为代表,同时为了配合宣传,我们首先收集一些标语。各位同学,有没有好的提议?多数S:老师,老师。2.T:熊小光S1:啊?3.T:你来试试吧。S1:有啦!全民挑战清洁运动,火车不会轰隆轰隆T:哎呀(昏倒)S:哈哈哈S2:哈哈,简直一塌糊涂,哈哈哈4.T:唐吉,你笑得这么大声,你来吧。S2:好的,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难到本少爷呢。嗯……好,乱抛垃圾,罚款五百大元!T:这……这这这是宣传标语吗?啊?5.T:达夫达夫!S3:老师。6.T:你睡得还挺香的嘛,好,你也来给我来一句宣传标语。S3:啊?什……什么什么标语?S2:每个人都知道达夫是最不讲卫生的了,哈哈哈。7.S3:唐吉!嗯……啊啊啊,城……城市清洁……城市清洁……人人有责!8.S3:嗯?怎么?不对吗?啊?TS:(鼓掌)T:嗯,嗯,达夫,你这个宣传标语非常好。那我决定,我们班的清洁之星就由达夫担任,负责到学校各处巡逻宣传。

上表是《电击小子》中为班级选清洁运动标语的片段的转译。其中,教师用T表示,全体学生用S表示,三名主要角色:小光、唐吉、达夫分别用S1、S2、S3表示,每一列最左侧的数字表示每段对话的编号。

一、对于教室言谈的分析

(一)教室言谈之评论分析

就评论整体而言,一共四次评论中教师单独完成的评论有两次,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评论有一次,学生独自完成的评论有一次。可见,动画片中展示的教室言谈对评论部分要求不大。

对话3的评论,是由教师与学生同时共同完成的,教师以身体语言表示对于S1回应的评论;学生整体以笑声表示对于S1回应的不赞同,而S2则将同学们没有说出的话讲出来,做出了明显的评论(回答错误)。

(二)教室言谈之说话权利分析

从整体上看,教师作为说话权利的控制者,几乎是所有对话的发起者,只有对话8是由学生启动的。而对于对话8中S3的启动,教师也给予了片段中唯一一次完整的评论,显示了教师在课堂中说话权利的控制。

(三)教室言谈之教师角色分析

教师是教室言谈的控制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不代表课堂的氛围就如死水一般,相反,因为有了三个性格活泼的小捣蛋的存在,教室气氛在教师的掌控下热烈而轻松,这里也显示出教师与学生某种意义上的良性互动有了积极的效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开始不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而是趋向于相互合作。

二、对于教师的建议

(一)善用评论

评论是教师对于学生说话的一种回应。这种评论受到学生年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以及师生默契程度等因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会愈加丰富、文化背景会愈加深厚,这些都增强了其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而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自然会使教师的评论简化。而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则被证明师生双方愈默契,教师的评论将愈简化,甚至代之以眼神和动作。

(二)下放说话权利

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是说话权利的完全控制者。学生若未经允许就发言,则被视为违反纪律,但教师却能在任意时间对任何人讲话。现代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师上生下”模式转变为“师生平等”模式,这一点从上述动画片片段就可略见一二,虽然绝大多数教室言谈都是由教师启动的,但对于学生未举手就发言的情况(唐吉的两次说话),教师并未给予制止,说明现代社会教师对于说话权利已有下放趋势,在未来,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话权利的下放还体现在课堂言谈模式方面。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模式正走向流行。

(三)教师自身定位

在新时代,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这种变化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是作为教室言谈的权威、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平易近人,与学生侃侃而谈的伙伴,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后者。

教师定位自己的身份,影响着师生之间言谈的方式,若教师一味保持高高在上,不但影响教室言谈的氛围,间接的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更加深远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妨放低身段,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所想,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一方面,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受益,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注解:

①这里笔者借鉴了美国社会学家Hugh Mehan对于圣地亚哥市一堂名为“出生地”的课堂上所做的转译形式而来。

参考文献:

[1]Courtney B. Cazden著,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 教与学的语言[M].心理出版社,1998.

[2]Hugh Mehan.Learning Lessons: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Classroom[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