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探索
2016-01-11冯丽萍
冯丽萍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课程改革已起跑。笔者在中职生就业指导德育课程中尝试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并确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上依据中职生就业实际需要采用主题模块化的方式设计;课程方法上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探究式学习以及赏识教学;评价上采用主体的多元化与分项多元激励综合评价,总体较好地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指导;德育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52-04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挥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5年的全国职教会议,以“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速中等职业教育”为题,阐明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为中等职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出了起跑令。2009年春季中等职业德育课程教材使用全新的版本,课程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大纲等有了新的规划,改革开启新征程。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这些活动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需求、专业发展。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以达成中职的教育目标。
围绕着以期实现学生有效就业为目标,笔者对中职生就业指导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开始了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承认几个事实: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的生源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改观;虽然如此,但所有的学生都是可塑的,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现今,教师不可忽视职业中学学生的内在需求,应看到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理解学生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职中学生的厌学、行为不良等迫使我们反思过去的教育理念,怎样才能发挥德育的功能,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正确地面对自己”?最终,我们承认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信任与爱,把这些贯穿于德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构建一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格塑造的德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职业教育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帮助或指导学生实现就业,服务于社会。因此,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岗位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而且应重视学生德性的培养,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德性要求有认真、勤奋、责任、感恩、诚信、自尊、专注、可靠、坚定、同情、创新、自信、细致等,德育课程肩负着主要的职责,应提醒的是德育课程不是依附于专业技能课程来开设,而是根据学生就业所需的道德品格总体要求并贴近于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课程内容:主题模块化
2009年课改后,中职生就业指导内容被分拆,职业道德部分与法律合体,就业与创业部分则安排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里。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以下困惑:一是学科知识体系要求的完整性与课程学时的矛盾;二是内容设计与学生切实需求的结合性;三是理论学习与学生接受的针对性。为了一步步解决上述困惑,笔者一年来针对中职生就业指导方面,内容上依据中职生就业实际需要采用主题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主要有: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探究式学习、赏识教学
传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我们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让德育课堂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发展应是德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论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山东教科所所长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据此,笔者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商定好活动规则,参与课堂教学,并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作为期中或期末总评的一部分。其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抽分”,共有12个签,分别为正分1~10分、负分5和8分,回答问题加鼓励分2分,回答正确可获抽分,这种方式大大激励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体会到“起”与“落”、“喜”与“忧”的情绪对比,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明白团队的重要性等。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极高,讨论时纷纷举手,走上讲台来回答,甚至于有的小组成员事先预习好问题,老师话音刚落,他们就即刻回答。13物3班的积分册上记载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秀结果,半学期12次累积的积分高达56分,这有力地证明了小组成员团结的力量。13物流3班期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如表1所示。
2.主题探究式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就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事实上,主题探究式就是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产生对问题的评价,形成科学性的解释,最后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的方式。
在学习《主题4 企业文化与职业岗位》时,笔者开展了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从专业方向、学生未来预从事的职业出发,列出职业岗位,各小组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探究的主题,分工协作,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查找资料,选取有用的、易于学习的知识,最终以幻灯片PPT的形式提交,同时选派一名代表登台讲课,评委由学生担任并填写《小组讲课评价表》,评价的内容分为讲课内容、效果和学生素质三大块。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每小组在讲课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懂得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他们查阅报刊、杂志,甚至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对内容进行扩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例如,13物流1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探究的职业岗位有销售员、文员、叉车员、税务员、客服、仓管、营业员、快递员、理货员以及出纳,重点从职业定义、市场需求、职业发展路径、薪资、职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等介绍,学生讲课非常生动,有的串插一些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这种形式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能力有—定的提升,团队精神获得増强。
3.赏识教学
德国的教育家第多惠斯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是一种流行的教育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夸奖和表场,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它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其中能力得到展示和肯定,师生的情感升华,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这些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他们在学业上得到的肯定不多,所以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发现学生和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回归自尊、自信。
学生即将走上实习岗位,能否顺利上岗,迈出第一步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主题6 面试》里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模块一自我介绍环节,开展1分钟自我介绍,要求学生从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出发考虑初次就业岗位,亊先以文字的形式准备好稿件,毎位学生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为了提高学生自信心,克服胆怯,学生们要互相交流、相互欣赏,鼓掌、表扬的话语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支持、温暖。模块二面试问答环节,对比自我介绍就有难度,它要求学生灵敏、表达流畅、反应迅速,回答问题是有技巧的,但中职学生们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把控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与鼓励。回答的问题有10个,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回答,过程中时而启发学生,时而帮助学生补充句子,时而向学生传递鼓励,从而让学生大胆地站在大众面前。在交流中,我们观察到学生由赏识而觉醒,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充分激活潜能,学生是快乐的、受到启发的、信心得到提高。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分项多元激励综合评价
过去我们通常习惯于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现在,我们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分项多元激励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全面看待学生的成果。
1.评价的主体方面,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任课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共同的评价主体,取代以任课教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在改革实践中我们找到了一定的有效性。如13物1班德育课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成绩与评价改革后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51个学生的两种成绩共90个分数,列表如下:
N=90,两种成绩的中位数m=73.9,统计中位数上下的频数,用X2检验,按照X2检验的统计决断,X2=5.709>3.84=X20.05(1),任课教师单一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相结合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后者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德育课程学习整体的结果,成绩也更好地被学生所接纳,同时表现出学生自我在同伴中的地位。
2.分项多元激励综合评价
从模块化教学的目标出发,以“学与做”为中心取代以知识为中心的考核重点,体现重在实践、态度和培养能力。同时,评价的重点也不只是结果,而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进步,重视学生的发展。笔者从中职生就业所需的能力出发,主要分为职业岗位介绍(20分)、职业发展问题辩论赛(15分)、自我介绍(10分)、面试问答(10分)以及求职材料(45分)五大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职业岗位的认识度、职业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情况,团队合作(前两项)与个人表现(后三项)相结合,每个评价方面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自我介绍评价指标:内容条理清晰、普通话标准与语言流畅自然、态势自然得体与仪表端庄大方、时间把握恰当以及围绕求职岗位展开介绍,这些评价指标都指向学生成功求职,以达到激励学生勇于求职,成功上岗的目的,把这些五大方面综合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笔者最后设计了一份《学生满意度调查表》来检测学生对德育课程教育教学的综合满意度情况,该表涉及教材、教法、教师课堂行为、学生感受等,对12电气部、13物流部学生开展此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随机发放问卷,结果如下:
满意度分
学生
人数
平均分
X
标准差
S
阿斯平—威尔士(Aspin-Welch)检验
13物流部
155
75.2
12汽车部
151
65.6
S2=9.4
t=4.76>2.576=t0.01/2(196)
两专业部学生的满意度有极为显著的差异
我们可知两种不同德育课程设置其效果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新的德育课程内容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法体现了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热情,有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样的课活动性强,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所学的知识贴近就业的需要等。这次的成效极大地激励我们加大改革的步伐。
从以上四大方面的探索中,我们始终贯穿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准备而设置德育课程,开展实践性、活动性强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职业,做好初次就业的准备,也让每一堂生动活泼赋予教育性的德育课都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期有效地实现德育的实效性,使德育课真正体现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7-06/19/content_8408719.htm,2007-06-19.
[2]陆正东.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之初探[J].成才之路,2008(03).
[3]林春来.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什么新理念[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11/00/1706824_32431156.shtml.
[4] 宋慧玲.浅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实效性[EB/OL].http://www.xuehai.net/article/18049.html.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