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调查

2016-01-11张君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预防性抗菌我院

张君花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河南 沁阳 454550)

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手术患者正确地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地降低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Ⅰ类手术切口属于清洁手术切口。在为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通常无需为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其若存在手术的范围过大、手术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2个小时)、术中的失血量过大(失血量>1500ml)、在术中植入异物、患者属于易发生感染的人群、手术操作涉及重要的脏器、在发生感染后易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况时,应考虑在围手术期为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为了调查我院对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我们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Ⅰ类切口手术后出院的5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估为其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545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 院外科接受Ⅰ类切口手术后出院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前均未患感染性疾病且均未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本组545例患者中,有妇科患者22例、骨科患者183例、泌尿外科患者115例、神经外科患者40例、普外科患者79例及五官科患者106例。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本组患者的病历进行资料调查分析,调查内容主要为患者的病历号、所属的科室、主管医师、是否具有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等。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和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的相关规定对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对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及种类的分析在本组患者中,有146例患者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6.79%,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为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比例应≤30%的规定。本组患者在术后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钠,其次为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头孢曲松钠。详情见表1。

表1 对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占比及种类的分析 (例,%)

2.2 对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的分析 在本组146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18例患者(占80.82%)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的0.5~2h使用抗菌药物,有28例患者(占19.18%)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使用抗菌药物,有135例患者(占92.47%)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1~2d内停用抗菌药物,有11例患者(占7.53%)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3~7d停用抗菌药物。详情见表2。

表2 对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的分析 (例,%)

2.3 对本组患者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分析 本组患者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 讨论

3.1 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为其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相关的规定,在为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一般不需为其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但应做好术中的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工作。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若其存在手术的范围过大、手术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2个小时)、术中的失血量过大(失血量>1500ml)、在术中植入异物、在术后易发生感染、手术涉及重要的器官、在发生感染后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等情况时,应考虑为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本组患者中,有14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6.79%。

3.2 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为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若需为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首选相对广谱、药效确切、可杀菌而非抑菌、安全性高、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易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2],因此应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杀菌剂)对其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我院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唑林钠等)。但是,我院的部分科室(如骨科)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关节置换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时仍为其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第3代头孢菌素属于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为患者长期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使其发生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

3.3 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为其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与疗程 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为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是:在术前0.5~2h或开始对其进行麻醉时为其用药,以使其手术切口内的组织在暴露于空气中之前就含有浓度较高、足以杀灭入侵细菌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时间若超过3个小时或其术中的失血量过大(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再次为其使用抗菌药物。为此类患者所用抗菌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应覆盖整个手术的过程及术后的4个小时,对其进行预防性用药的总时间不可超过24个小时,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可将用药时间延长至48个小时[1]。马秋红等[3]在研究中发现,与应用头孢呋辛持续进行3d的常规治疗相比,为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各应用此药进行1次治疗在预防切口感染及控制患者的体温方面可取得相似的效果。可见,为手术患者短程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用药方案。在对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时疗程宜短,若其手术的时间超过3h或存在其他发生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可延长至手术结束后24h。临床研究表明,在术后为患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不能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还可能增加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5]。在对患者施行一般Ⅰ类切口手术时,无需为其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6]。

综上所述,我院对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较高,但存在选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不当、用药的时机不合理及用药的时间过长等现象。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对我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用药政策及法规的培训,并建立和完善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及监督体系。在对患者施行Ⅰ类切口手术时,为其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尽量在术前0.5~2h为其使用抗菌药物,并在24h内为其停药。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 蒲丹,谭成,张卫东,等.1380例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79—1781.

[3] 马秋红,张磊,邵宜波,等.842例清洁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14—316.

[4] 戴滨,房德敏,吕鹏.106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83.

[5] 吕卫红,杨慧慧,杨琼璟.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8):3575.

[6] 黄道秋,薛梅.5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8.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抗菌我院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