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评析
2016-01-10蒋英
蒋 英
(遵义市中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盆腔炎是妇产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女性盆腔内的生殖器官及周围组织发生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常迁延不愈,有时还会发生细菌逆行感染的情况,可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及性生活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盆腔炎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比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28±2.47)岁,其平均病程为(2.38±0.41)年;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87±3.26)岁,其平均病程为(2.22±0.3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西医疗法为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对比组患者 采用西医疗法为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①将1.2g的克林霉素混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②将0.8g的替硝唑混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2.2 研究组患者 采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
1.2.2.1 中药内服法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为其进行治疗。
1.2.2.1.1 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疼痛、经血过多、舌苔紫黯或有斑点、脉象沉涩。治疗此证型的盆腔炎应以疏血通络、化瘀止痛为主,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黄芪、生地、菟丝子、山萸肉、甜苁蓉、川黄柏、茯苓、白槿花各9g,白术、新会皮各6g,甘草5g。将上述药物洗净后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连服1个月。
1.2.2.1.2 湿热瘀阻型盆腔炎 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小腹胀痛、口干口苦、带下呈黄色并且质地黏稠、小便浑浊、大便干燥、舌苔呈黯红色或黄色、脉象弦数。治疗此证型的盆腔炎应以清热祛湿、活血行气为主,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党参、薏苡仁各30g,蒲公英、茯苓、赤芍各15g,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苍术、木香、川楝、延胡索各10g。将上述药物洗净后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连服1个月。
1.2.2.1.3 肝郁脾虚型盆腔炎 肝郁脾虚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小腹冷痛、喜暖、带下呈白色、四肢寒冷、舌苔薄而淡、脉象沉细。治疗此证型的盆腔炎应以养血养肝、健脾利湿为主,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白芍10g,茯苓、白术、泽泻各12g,当归、川芎各9g。将上述药物洗净后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连服1个月。
1.2.2.1.4 脾肾阳虚型盆腔炎 脾肾阳虚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坠胀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带下量较多并且呈透明状、面部浮肿明显、舌苔薄而白、脉象沉细。治疗此证型的盆腔炎应以补中益气为主,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熟地、附子、乌梅各15g,茯苓、山芋、补骨脂、仙茅、山药各12g,白术、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吴茱萸、肉桂各10g,人参、诃子各9g,炙甘草8g。将上述药物洗净后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连服1个月。
1.2.2.2 中药灌肠法 在让研究组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为其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蒲公英50g,苦参50g,败酱草50g,延胡索30g,苏木格30g,丹皮15g,黄芩15g,川芎15g,生薏苡仁15g,制没药10g,三菱9g,丹参9g,莪术9g。将上述药物洗净后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待药液的温度降至38℃左右时为患者进行灌肠治疗,每晚治疗1次[1]。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的炎性病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的炎性病灶明显好转。③无效:患者的炎性病灶无明显改善[2]。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8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盆腔炎属于“带下病”的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引起月经不调、气血不畅、湿毒瘀阻所致[2]。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笔者采用西医疗法为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中药内服法和中药灌肠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胥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6例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06):16-17.
[2]黄烈生.辨证分型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9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04):40-41.
[3]吴绪红,梁艳,徐春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中药灌肠治疗35例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延边医学,2015,(1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