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急救网络在抢救危重症患儿方面的应用价值
2016-01-10古丽比亚卡合曼
古丽比亚·卡合曼 林 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由于危重症患儿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可预见性差等特点[1],故确保急救的时效性是保证其救治成功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对危重症患儿使用小儿急救网络进行院前急救,可确保对其进行急救的时效性,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2]。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86例危重症患儿均使用小儿急救网络进行院前急救后将其送入医院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1例危重症患儿。这361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儿均有发热、突然抽搐等临床症状。②患儿的体温均在38.7℃~42.5℃之间。按照转运方法的不同将这361例患儿分为自行转运组和小儿急救网络组,其中自行转运组有75例患儿,小儿急救网络组有286例患儿。在自行转运组的75例患儿中,有男孩49例,女孩26例。其中,儿童有11例,幼儿有7例,婴儿有15例,新生儿有42例。在小儿急救网络组的286例患儿中,有男孩196例,女孩90例。其中,儿童有50例,幼儿有26例,婴儿有60例,新生儿有1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自行转运组患儿均由其家长自行将其送入医院进行治疗,对小儿急救网络组患儿均使用小儿急救网络进行院前急救后将其送入医院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在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先为患儿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以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还可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以纠正其体内缺氧的情况。若患儿的体温很高,应对其进行物理降温,以防止其发生惊厥。②急救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其病情进一步发展。③做好进行转运前的准备工作。A.急救人员应与接诊医院的值班医生进行沟通,告知其患儿的基本情况。B.记录转诊医院的地址和联系电话。C.准备好进行转运时所需的急救药品和仪器等。D.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其患儿的病情及在转运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在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后,方可对患儿进行转运。④待患儿的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转运。在进行转运的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情况,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并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⑤在到达医院后,尽快将患儿送入到相关的科室进行后续治疗。同时告知当值医生,患儿在转运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⑥详细填写患儿的转运记录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救治的效果。救治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儿急救网络组患儿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44%,自行转运组患儿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小儿急救网络组患儿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行转运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急救网络组患儿救治的有效率为92.31%,其死亡率为7.69%。自行转运组患儿救治的有效率为78.67%,其死亡率为21.33%。小儿急救网络组患儿的救治效果明显好于自行转运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救治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对危重症患儿使用小儿急救网络进行院前急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将小儿急救网络与院前急救相结合,可在第一时间内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救治,从而确保对其进行急救的时效性[3]。②通过初步抢救,可避免患儿的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救治争取了时间[4]。③小儿急救网络简化了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转运的流程,明显地缩短了对其进行转运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其救治的成功率。④小儿急救网络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急救团队,在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可为其提供最大限度的救治,并可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明显降低了其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小儿急救网络在抢救危重症患儿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方法可明显降低危重症患儿在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1]刘萍,刘元辉,赵扬.危重儿院前急救在小儿急救网络实践中的应用286例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07):1643.
[2]周红娜.院前急救网络在社区危重患儿救治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2):217-218.
[3]黄巍,曾巧平.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实践及效果评价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22-25.
[4]丘锦彪,黄远泉,黄伟琼.社区卫生服务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257-258.
[5]邸向瑜,谭启明.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实践与远期效果评价[J].医疗装备,2011,24(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