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在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016-01-10魏红卫
魏红卫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医院 河北 保定 073100)
骨盆骨折主要是由暴力挤压骨盆所致。此病患者骨盆移位及骨折的程度均具有复杂性,这使此病的治疗难度较大。研究发现,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为2.5%~3.5%,且此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多合并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其死亡率高达24.6%[2]。因此,临床上应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以有效地控制其出血,进而确保其骨折处的复位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外固定组的31例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该组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外固定组(31例)。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这30例患者的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10.5)岁。这些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5例)、从高处坠落(9例)、受重物击打(6例)。外固定组中的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2例。这31例患者的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10.8)岁。这些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6例)、从高处坠落(10例)、受重物击打(5例)。在这61例患者中,合并休克的患者有31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有19例,合并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有15例,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进行保守治疗的方法是:为患者取仰卧位,使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对患者进行局麻后,将其内收肌结节以上约2cm处作为穿针点,用穿刺针在此处进针,并穿至骨质。然后使用电钻在此处钻孔,一直钻至对侧的骨皮质,将此处的皮肤向上拉紧后,对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压迫,并使用酒精纱布将其覆盖,最后为患者安装牵引弓。为外固定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为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后,在距离其髂前上棘大约1.0cm处钻孔。钻头的方向与矢状面成30°角,并向尾侧倾斜大约12°。在患者髂前上棘的两侧各钉入3枚直径为3.5~4.5 mm的固定螺钉,每两个螺钉之间的距离约为1.5 cm。然后将螺钉钉入患者髂骨翼的前半部。患者的髂嵴如果受到波及,可将固定螺钉钉入其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之间的前柱区。手术医生将螺钉钉入患者髂骨翼中间的内外板中,保持其髂骨翼倾斜35°角。最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并为其安装外固定支架。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并与外固定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用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优良率进行评估,该评分系统的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5分以上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得分在70~84分之间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良,得分在55~69分之间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可,得分在54分以下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差[4]。治疗的优良率=(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数+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数)/总人数×100%。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与该量表的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X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用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P值若低于0.05,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若高于0.05,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n,分)
3 讨论
骨盆骨折发生后,患者骨盆的容积会增大。此时,在负吸效应的影响下,患者的骨折部位会不断出血。此处的静脉丛如果出现破裂,那么仅依靠输血治疗和补液治疗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6]。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车祸、从高处坠落。此类骨折属于高能量创伤。研究发现,此病患者通常会伴有颅脑损伤或泌尿系统的损伤。因此,此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7]。
近年来,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外固定支架的稳固性较好。研究发现,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其骨折端的对位准确,不会出现移位或压缩的情况[8]。此外,外固定支架能够增加患者骨折面的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其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即便在为患者卸除加压装置后,其骨折处的新生骨也能承受一定的压力[9,10]。
综上所述,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高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任志富,李垂青,孙鲁伟,等.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216-217.
[2]周铮,吴吉祥.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5):447-449.
[3]李翔,王爱国,李兴华,等.骨盆外固定架早期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2,39(8):13-15.
[4]贝荣新,许刚,吴慧娜,等.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后不同时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4):706-708.
[5]梁锋,刘广远.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并64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13):176-176.
[6]江新,刘曦明,汪国栋,等.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C].//第五届全国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六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42-42.
[7]李大文,刘晓华.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28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0(20):53-53.
[8]陈兴贵,胡艳娣,马春霞,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J]. 当代医学,2013,32(35):149-150.
[9]孙鲁伟,任志富,王景彦,等.碳纤维材料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2):1907-1909.
[10]张春辉.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 当代医学,2013,14(7):54-55,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