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育智库在如何重构学习?
2016-01-10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辑
文 / 李 斌(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辑)
“深度重症”与我们的处境
非常感谢这两天在座各位这么长时间的专注聆听和有价值的互动;感谢今天、昨天、前天所有演讲人、主持人、艺术家精彩纷呈的内容;同时我要感恩深圳市教科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伊顿纪德伙伴的贴心赞助,沪江的技术援助;感恩每一位志愿者,谢谢你们用心的参与!
正如李大圣院长所言,对于本届年会,我们一开始只是产生了一个“重构学习”的主题想象,然后由每一位演讲嘉宾的思考与实践参与“内容创造”,我们期待着这次相聚能够推动大家共同实现我们自己的“学习重构”。
又正如丁丁小朋友带给我们的启示:生命从来都是自胜者强,文明从来都是细节的进步——告诉大家一个细节,会议报到之前,就连酒店的管理层都连续几天紧张惶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他们不知道哪一个环节会出乱子。但是大家请留意,一天半下来,酒店的员工放松下来,他们的脸上有了笑容,这跟本次年会来宾高比例的“细节文明”息息相关,感谢你们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愧是校长,不愧是行为世范的教育人。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本次年会的“背景”——我的每一位同事,蒲公英教育智库每一位平凡的研究者与服务者。请允许我花一点点时间,向各位隆重地介绍他们幕后的精彩。
这是我们的机构,蒲公英教育智库;这是我的名字,李斌。因为父母四十多年前取的这个名字,所以大学期间我一边努力写文章,一边拜师学艺,发奋练武,期待自己文武双全。所以当我们给智库取名叫“蒲公英”后,潜意识里,就希望自己的状态和“蒲公英”一样,一方面要“随风撒种,落地生根”,一种生机勃勃、自由独立、顺势而为的状态;一方面我们要建设这样的团队:彼此构成一个有机而联通的生命体,同时每一个人又是独立、自由的状态。大家请看:这像不像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是的,这就是互联网的形状,相互联结,彼此支撑,各自生长,最后带着同一个基因、同一个使命独立飞翔。
我们是一群教育改进解决方案的研究者和服务提供者,首先我们得要问一问改进的方向是什么。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深度重症”——只盯着考试;不重视审美;课程改革“叠床架屋”;文化上墙装点门面;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能学习的时间太少;校长不专业不专注;学习无科学无方法;技术不合理难运用;高水平人才奇缺;软实力资金匮乏……这就是大多数学校教育的现状,而且问题与困难相互纠缠,方法与出路彼此卡死,实在让人很难乐观。
但正如今天一位演讲嘉宾所说:你所期待的改进一定首先是从自己开始。我们需要从一个小团队出发,首先重构我们的学习,乃至重构我们的人生。
蒲公英教育智库起步在重庆,大家知道这是一个西部的城市,做教育研究无论是资源、资金都并不充分,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奇缺。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从品质到系统复杂性都是“世界级”的,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没有可资参照的案例,我们只能寻求自己开路,只能努力推动“每一位普通起点的伙伴”科学学习,快速成长。
元素化、全球化、生活化
讲几个故事:
这位是视觉艺术事业部的舒畅,她的工作任务之一是研究教室空间,就是一间未来教室该怎么设计。她过去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仅仅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有美术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建议她,你的研究可以遵循九个字:元素化、全球化、生活化。
第一是元素化。研究一间教室的空间设计,常用的办法是把所有好的教室设计模板拿过来存到我们的档案库里面,但是这样是不够的,你只能照抄一整间一整间的教室。而我们需要把教室拆成一个一个的元素:课桌、黑板、讲台、门窗……甚至门把怎么安装,课桌是什么形状,电源是怎么布局……为什么“元素化”就可以推动我们快速成长呢?因为每一个整体拆分成元素,就意味着你积累的方向会更加多元,创造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第二是全球化。我们一定要站在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设计方向上收集我们的案例。全世界最好的学校,全世界最好的建筑,他们的空间是怎么设计的?全世界的科学研究走到今天,那些科学发现可以支撑怎样的空间设计?这些要素我们尽管不一定能够全部立即运用,但是我们至少要明白它所代表的方向。
最后就是生活化。元素化、全球化的学习,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可以生活化。当你将门把手作为研究的内容,就会在任何地方,即便是生活情景里,找到你学习积累的对象,而不仅是在电脑旁或学校里。所以舒畅两个月前,因为个人的原因请假一个月去北京疗养,我很愉快地批准了。因为她去到北京,就意味着她在北京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不同空间,她会拍很多不同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案例库里。
所以我们的伙伴,起点都并不高,都是一群普通而平凡的人,包括我自己。但是我觉得,我们找到了一个快速成长的路径和方法。
潘璐,她是培训中心的伙伴。她的研究方向是会议流程。有一段时间她特别惶恐,想辞职,说自己根本干不了这个事情——她看了我们去年、前年的年会流程,觉得自己怎么做得了这样的流程呢?我还是告诉她“学习学习再学习”,元素化、全球化、生活化。
王小波,他的职责是每年主编两期杂志。两年以前他是一个保险推销员,因为爱好文字来到了我们的团队。我认为那时候他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但他坚决要求加入,我说试试吧。但是两年以后大家请注意,他编辑的好多期杂志,深受好评,最近的一期叫作《跨界改变教育》。
我们的团队,现在像王小波这样的“成熟主编”,有10人以上,而起点几乎都和他一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依然是元素化、全球化、生活化。
组织结构再造
要支撑这样的学习,还必须实现组织结构的再造。我们这样一个处境的团队,最大的动力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组织结构再造,最大的资源就是被机制所调动的人性资源。
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杂志为例。五年前我们编辑《校长》杂志是怎么出炉的呢?这是我——主编,这是编辑部每一位同事——主编管着的人,每月要收稿子的时候,我就开始上蹿下跳说:“麻烦你们快交稿子,我来不及了。”所以杂志出版我是第一责任人,身体累心纠结,全是我的事。所以过去有句话说,要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办杂志,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新校长》、《星教师》杂志,智库全媒体事业部每一位同事都是主编。当我们实现了“化小责权利单位”这样的组织结构再造后,每到一个月交稿的时候,是他们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李总,麻烦你赶紧给我写卷首语。”完成出版变成了每期杂志执行人的事情。
每朵蒲公英都由一个个要独立飞翔的种子组成,我们的愿景是每个人都成为带着共同基因独立飞翔的种子。
我做了20多年的媒体,不瞒大家说,过去主编商业财经媒体的时候,要培养一个能写封面报道、能独立执行一期杂志的人,基础好的也至少要六七年时间。但是今天我们的团队,大多数人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就能够担当这样的责任——是这个时代,逼着我们不得不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同时我们也相信,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拥有了学习的方法,其实潜力都很大。
组织文化再造
首先,我希望我们团队的伙伴共同遵循六个字:“专业、思想、风骨”。
第一追求专业。每一位新人我只跟他谈一件事,你愿不愿意放弃固有僵化的成见,成为在某个领域堪称专业的人?然后思想:专业之上,才是产生对这个领域的思考;最后风骨:专业思考之后,才形成你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职场精英”是相反的:先有自己的人生态度,然后先入为主对一件事情形成判断,产生思考,最后用不专业的思考主导工作,甚至外行指挥内行。
其次,蒲公英教育智库只干这三件事:“研究、实验、服务”。简单说,就是把每一件事情拿出来研究,直至专业;把每一个研究成果在具体学校展开实验,获得观察与改进的契机;最后,围绕学校真实需求,构建学校创新完整的服务链条。围绕这个链条,我们小步快走,全情专注,把商业做成了有梦、有爱、有温情的事业。
组织文化再造,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重构契机。数千年人类文明始终在纠结的一个主题是:人类应对生存挑战,是应该更加集体化以获得力量还是更加自由化以获得幸福?这是人类文明根深蒂固的冲突。但在互联网时代,因为其本质就是人与人“心联网”的过程,我们发现有一个新的关系正在产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这个时代,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因为互联网的普及,“隔墙”在各个领域迅速被瓦解,所以我们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我把它称之为“个性化的相互依存,协作中的彼此独立”,换句话说,每一个组织都有机会实现人与人既统筹联合,又自由独立的状态。
而蒲公英教育智库就是在孵化这样的组织文化:个性化的相互依存,协作中的彼此独立。我想,这样的转型不仅在社会机构,在学校、在班级这样的组织里,同样意义深远。
我们如何推动学校重构学习?
接下来简单回顾我们团队在这些年针对学校变革,大致做的几个服务模块。
第一个是提供课程整合,帮助学校重构学习。这是为宁波二中做的职业规划课程,一个基于学生社团、连通学科与专业选择、学科与职业取向的课程。
这是重庆新村实验小学的美感启蒙课程,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取“美”的概念,又从“美的六个方面”来统整各年级的校本课程,同时向学科课程开放,直至最后完全融合。
这个是泉源高中实验班,重构学习我们总结为三个方面:
1.学习内容重构。走过了两个阶段:基于现实情境,学习科学的主题重构,这是张良老师在很多演讲中都已经提到的;基于知识点元素化的重构,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重构,便于学生更科学地学习,老师更方便地重组。
2.学习流程的重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常规学习,追求更有效率,更有兴趣;第二是乡村游学,每一年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月时间在不同的村子里学习;第三是基于兴趣选择的学习,比如本次年会的开场表演就来自于“从身体出发”这门课,学生自选,学习之后,我们给了一个平台来展现。
最后是教师角色的重构。教师有五个角色:一是导师;二是学习规则制订与执行者;三是资源发现与推荐者;四是学习深度挑战者;五是学科难点解惑释疑者;六是学校文化示范者。
这是蒲公英培训中心的工作:第一是导师深度引领,第二是读书与沙龙分享,第三是“寻根问道说教育”年度对话,第四是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第五是项目式学习,第六星教师学科基地,第七新校长影子学习,第八专家通识讲座,第九区域学习社区建设,等等。
接下来是空间与环境的创造,以此重构学习。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些独到的心得,就是期望所有的空间与环境,一定要跟你未来的课程,未来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发生关联,他们能够用得起来。所以这方面是我们致力在学校中建构的。
最后我们希望自己,依然能够推动教育界致力于“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我们除了有《新校长》、《星教师》杂志,还有新校长传媒、星教师微信公众号,我们也有“在线的专业教育生活”体系,研究如何运用各种创意性产品来支撑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我们也有dett.cn这样一个库容式教研的网站。
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框架,也是我们研究、实验、服务的方向,期待对本次年会的内容有呼应与补充,对您的学习型团队建设有帮助。所有的文明进步,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永远都是由一个人点燃十个人,十个人点燃一千人,一千人点燃一千万人,然后合力完成。无论是中小学校、教研团队、公益组织、媒体,还是我们面向学校服务的同行,我们都期待着,在座的一千人,能够有机会点燃一千万学生。那是在座各位莫大的功德,非常感谢您的聆听。
最后我代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全体同仁以一首歌——《蒲公英的约定》送给您。
明年希望再相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