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爱读历史书

2016-01-09曾巢

文史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十四史正史演义

曾巢

已故领袖毛泽东个人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书。在他逝世后留下的六七万册书籍中,“他最爱读的历史书籍占有较大的比重”(张贻久:《毛泽东读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4页)。这些历史书籍,包罗全部正史及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方志史评的精华部分及《历史研究》等专业杂志。毛泽东“读得过细”的史籍是《史记》《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等。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直至他逝世为止,毛泽东最爱读的史书仍是“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毛泽东读书主张“三复四温”,以常读常新。他从1952年到1976年,花了整整24年的时间,通读完长达4000万字的全部“二十四史”,其中有的部分反复读过若干遍。例如《晋书》中有5册,他竟在1975年的8、9两月间接连读过两次。而这年,他已重病缠身,眼睛又因白内障开刀,视力极弱,阅读已十分吃力。(同上,第23—24页)

毛泽东亦很重视稗官野史、历史演义与笔记(如《容斋随笔》)以及地方志和各类专业史(如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曾对帮他诵读书籍的北京大学卢荻同志讲:

不仅“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也要读,……所谓野史也大半是假的。可是你不能因为它假的多,就自己来搞一套历史,不读了,那是形而上学,是傻子。(同上,第32页)

对于历史演义甚或古典文学作品,毛泽东则将它们当做正史的一种补充或社会的一面镜子。例如对《红楼梦》,毛泽东“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对《三国演义》,则认为不但要看那里面的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毛泽东还指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以“稽其成败兴亡之理”为原则),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奉蜀为正统)。(同上,第34—35页)总之,毛泽东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独特的鉴赏—思考视角和历史—文化眼光。它一以贯之于毛泽东的整个读史活动、整个读书活动乃至整个人生活动中。这是毛泽东的一个魅力所在,是他成其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巨人同时也是文化巨人的一个奥妙所在。

猜你喜欢

二十四史正史演义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曹安和纪念文集》首发式暨曹安和先生藏“二十四史”捐赠仪式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二十四史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刘洲宁
文论的渊薮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