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中医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

2016-01-09宋伟庆,陆小左

吉林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冠心病

冠心病中医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

宋伟庆,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摘要:使用TD-Ⅲ型智能脉象信息检测仪器进行收集分析临床数据,提供中医脉诊的量化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脉象的改变进行观察。经统计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U角增大并趋于正常值,press增大,t1减小,t5减小,h1值增大。根据其统计结果并进行探讨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并且在中医客观化诊疗疾病评价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初步试探,为今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脉诊;脉诊仪;量化指标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4.011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4-035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医脉图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81173202);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重大疾病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理论与方法”(10JCZDJC20000)。

作者简介:宋伟庆(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四诊及其客观化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丹2014-09-21)

*通信作者:陆小左,电话-13702093979,电子信箱luxiaozuo9862@163.com

Clinical of TCM objective pulse-taking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ONG Weiqing,LU Xiaozu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TD-Ⅲ type intelligent pulse condition information detector to collect and analyze clinical data,providing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CM pulse diagnosis,is attempt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pulse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The statistical result showed that,U angle increased tending to be normal,the press and h1 value increased,t1 and t5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pulse condition of pre-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we discuss 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deficiency-excess mixing.Furthermore,we initially explore the field of evaluating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bj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which makes a pav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CM obj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TCM pulse-taking;pulse diagnosis instrument;quantitative index

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范畴[1]。脉诊为中医学的重要诊法之一,中医学认为,心、脉是组成脉象的基本脏腑,脉象亦直接反映了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况,通过检测脉象变化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相关生理病理变化。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研究日益深入,理论和临床成果层出不穷,本研究是利用中医脉象客观化参数对冠心病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初步试探,为今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共采集病例163例,其中完整病例14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0.23±8.57)岁。

1.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冠心病的轻重分级诊断标准(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1)伴有重度高血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肝、肾等严重原发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3)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未按规定执行医嘱,资料不全等影响其疗效判定者。

1.4研究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根据临床需要给予其他的治疗方法。对符合纳排标准并且治疗有效(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判定)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脉象的测定。

1.5实验仪器

1.5.1脉象仪操作界面脉象仪选用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制的TD-Ⅲ型智能脉象信息检测仪器。TD-Ⅲ型脉象检测仪采用空气动力源气控加压模式,双重压力控制技术,对中医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参数进行分析,单机模式可显示和打印系列脉图,联机模式可对脉象进行智能判断并出具分析报告,中医脉象信息采集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脉搏传感器、传感器接口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气路系统、显示屏和微型打印机组成,系统的软件是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用c#语言编写的,数据库是用了单机版本的access做成的。

1.5.2工作程序1)常规开启仪器,按任意键进入液晶显示屏主界面,显示参数设置、单机功能与联机功能;2)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上下移动按钮进行参数设置,本研究采用联机功能;3)联机功能,将中医脉象信息采集系统与电子计算机连接;4)将传感器固定于寸口部;5)根据液晶显示确定脉图描记;6)将获得的数据通过脉象分析软件处理,自动获得脉图参数。

1.5.3注意事项1)体位:可以采用正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者的前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面,上肢前臂自然前伸,肩肘关节自然放松。这样的姿势有利于减少肢体张力或呼吸运动对脉图描记的干扰,使脉图基线比较平稳;2)测试部位:将脉象仪传感器放置于左手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点处,即寸口脉(根据“左寸候心”[2])进行脉象采集;3)正确安置传感器:脉图检测时首先要将传感器安置在测脉部位的最佳位置,并与体表保持垂直位,然后调节适当的压力。当传感器的触头全部覆盖脉管,脉管波动的全部信息被接收时,采集的信息最丰富,如果安置位置不准确,则不会出现脉图,或出现不相符的脉图;4)排除干扰:被测患者体位不正确,而使肌肉颤动;或大笑、大声说话、四处张望等使上肢活动,而使在记录的脉图中,出现多个极不规则的异常波,此时让其调整体位或告诉患者保持情绪安定。

1.5.4仪器开启在开启仪器的同时,让患者休息10 min,待仪器平稳之后,再将脉象传感器连接到患者左手上。

1.5.5检测指标观测取心率rate、脉压力press、h1、h3、h4、h5、t1、t4、t5、h1、h3、h4、h5、升支角U角,即∠α(升支角∠α=tan[h1/(t1*25)])。在进行脉图的测量时,一定要选择脉波均匀,基线稳定的进行测量。

1.5.6脉图参数意义参照费兆馥[3]编写的《现代中医脉诊学》。

2结果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为:通过t检验,P<0.05的变量为U角,press,t1,t5,h1,这五个变量为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与患者治疗前相比,U增大并趋于正常值,press增大,t1减小,t5减小,h1值增大。详见表1。

表1 冠心病治疗前后各种脉图指标的 t检验( n=14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从表1可知:治疗前U角为79.09±30.03,治疗后为(85.80±5.99)(P<0.01)。治疗后U角增大并且在正常范围之内(正常值为80°~87°[3]),则说明随着治疗,患者血管弹性和血液黏性有不同程度改善并趋于正常。治疗前Press为(115.70±119.86),治疗后为(237.50±44.32)(P<0.01)。press治疗后其值增大,谓之脉位偏沉,说明肾气增强。治疗前t1为(0.21±0.21),治疗后为(0.13±0.06),治疗前t5为(0.72±0.67),治疗后为(0.37±0.49)(其二者P<0.01)。治疗后t1、t5均减小,说明治疗后心脏气血充盈,功能趋于健康。治疗前h1为(17.12±22.01),治疗后为(34.97±12.98)(P<0.01)。h1值治疗后增大,说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功能和大动脉顺应性都趋于变好。从以上U角、Press、t1、t5、h1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心脏的功能和耐受性增强,外周阻力减小,即正气增强和体内寒瘀气滞痰凝等有形无形病理因素有所改善。由此可以说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寒瘀痰凝等因素为标,且可相兼为病。

3结语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多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逸失调、年迈体虚等伤及气血阴阳,而致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心脉而发病。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4]。李七一教授认为冠心病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临证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基本治则[5]。毛静远等[6]对197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及相关的证候类型近年来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文献资料表明: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7],血瘀、气虚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两个证候要素[8],气虚血瘀证型是其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证型[9-10],因而益气活血祛瘀法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脉诊客观化指标得出的冠心病的病机与冠心病的主流病机是一致的。所以本次研究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乃至为以后建立冠心病中医客观化评价临床疗效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马晶晶等[11]探讨了冠心病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论,冠心病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许文杰等[12]对近20年来冠心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医脉象客观化参数对冠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有研究者[13-14]用西医客观化指标来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临床疗效的客观化,但还都在继续观察当中。因此,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逐步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技术的客观化研究。研制开发完善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量化、规范化、智能化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设备,搭建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建立脉象的基础和各种特征性的数据库,对临床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分析,并探讨脉象量化指标与临床表现、证候分型以及体质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建立中医客观化诊断、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中医药国际化需要。

参考文献: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333.

[2]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3.

[3]费兆馥.现代中医脉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3-172.

[4]吴焕林,林晓忠,邹旭.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12-313.

[5]李敏,李七一.李七一教授辨治冠心病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3):230-231.

[6]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7]冯仁余,李七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44-545.

[8]衷敬柏,董绍英,王阶,等.2 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100-101.

[9]张秋雁,邓冰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的回顾性分析[J].中医研究,2005,18(11):23-24.

[10]何庆勇,王阶,张允岭,等.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69-572.

[11]马晶晶,陈婵娟,潘眩,等.冠心病中医症状及舌脉信息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吉林中医药,2012,32(9):903.

[12]许文杰,燕海霞,王忆勤.冠心病患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66-469.

[13]石静华,王振兴.冠心病中医证型与无创性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435-437.

[14]王恒和,王占武,王贤良,等.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92-309.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痰浊证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