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2016-01-09赵宁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形象直观兴趣

赵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化语文教学 兴趣 形象 直观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语文也是一门社会学科,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语文的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确老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单纯的灌输。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明确课堂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那么简单了。多媒体教室中的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等等,会给学生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上的盛宴。将过去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现在的学生都对计算机网络充满了无限兴趣,如果将其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来,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之前的纯口头上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来进行想象,学生得不到深刻的体验的,也就渐渐得失去了兴趣。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了封闭式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变难为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春》的教学中,选取了大量的图片作为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鲜活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以及赏春图,比起单纯地在文本上讲授春天的景象要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春天,在视觉上是一种超脱文本的冲击。再比如说课文《丑小鸭》,本身是一篇童话,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学习童话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播放《丑小鸭》的动画片,介绍安徒生的生平,使学生自己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体会其将丑小鸭的一生比作自己的人生写照。讲解《皇帝的新装》时,将没穿衣服的皇帝图片或者动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都会哄然大笑,这样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而且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皇帝的无知与愚昧。比起单一的文本上的朗读,直观的三维体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多元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不至于枯燥乏味。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

二、形象具体,直观教学

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可以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初中语文教学里的说明文教学包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想要讲解这两种说明文,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这样能够加大知识的接受量,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众所周知缺乏实物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之一。教学中我们将现代媒体与固有的教学结合起来,便会产生“互补”效应。比如《故宫博物院》这一课,对于没有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起来着实很困难。但是要是能够去现场参观,自然会对里边的布局以及细微的建筑特色有直观的感受。当然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组织学生去故宫不是很现实,但是可以为学生播放故宫的纪录片,通过讲解和画面感,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地感觉,而事理性说明文可以做些实验来加强理解认知。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情感教学,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思乡爱国,任何一种情感的体验靠嘴说都不如多方位的感觉刺激。比如说在教授《黄河颂》的时候,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展示黄河气势磅礴的画面,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全方位的体验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的坚强与伟大。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起干巴巴的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突破难点,加强记忆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看作衡量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在备课、上课中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借助图形和动画,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更好地讲解重点和难点,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创设了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征》这首七律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体会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我通过光碟再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学生看到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守敌拆除桥板,仅剩铁索,泸定桥又高悬于湍急的大江之上惊险万分,想到石达开当年在大渡河全军覆灭的厄运,怎能不令人胆寒.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红军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气壮山河的革命豪情令人惊叹。学生们个个屏住呼吸,瞪大了双眼,思绪在波涛声中翻滚,眼神中流露出对战斗场面的胆颤。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学生们对文中的“寒”理解得更透彻了,对红军的“飞夺”壮举更是惊叹不已。此时,再来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悟不用教师指导,就已融入到文中去了。

四、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时效,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无疑对提高课堂时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得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结组学习可以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踊跃,能充分调动师生的激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唐诗《逢入京使》时,由于时代的久远以及文言的词汇,使学生很费解,难于记忆,但是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扮演岑参独自一人骑马走在去往安西的路上,设置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远远处来了一个骑马的人,一问才知是回长安的使者,顿时欣喜万分,可惜没有纸笔,只能传语报平安了。直观的画面感使学生记忆深刻,很快记住了诗句,提高了学习效率。再比如《核舟记》里“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卷端卷末左手右手,让学生难以分清,让学生亲自扮演苏轼鲁直,设置情境,自然就理解了。

总而言之,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形象直观兴趣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