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训练摭谈

2016-01-09李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文语言语文

李玲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语言训练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来进行表达,而且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要求进行训练,力求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把握好以下几点,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训练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为了使小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正确、说规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首先应训练学生准确的朗读。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每个字都要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简单的变调。小学生刚学习说话时,会出现语言不规范,用词不准确,语序缺乏条理等语音缺陷。其次,要训练学生流利地朗读。要指导学生不读破句子,应读好句子中的每个词语,按照词语或构词方式来读;不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平常自己说话的速度。在教学过程中为使这项训练到位可让学生摘抄有关句子,提出“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抄读句子,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了解一个完整的句子最起码能同时回答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能说完整的一句话的基础上,继续让他们同时带着多个问题: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怎么样等有序列的问题,练习说一段完整话。最好,让学生尽量多读熟读课文,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描写的情境。要求学生读时注意句中停顿,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停顿;注句子的意抑扬顿挫,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读好人物对话等;注意语调语速的快慢,读出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注意读出句子重音等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知、领悟语言文字魅力,逐步积累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吸收规范化的语言,对说话朗读用语不准确、缺乏条理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启发纠正,从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以增强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

二、训练要重视教学中科学提问

科学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由浅入深地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复训练,使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例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首先指导学生流利地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再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图面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抓住小马的几次询问,以及小马的动作、神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看图思考:(1)小马在什么地方?它要干什么?(2)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3)妈妈是怎么说的?(4)小马过河了吗?小马有什么想法?(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设计的提问要科学,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完整,教师所提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发问,学生回答问题要准确完整、有条理性,而且能够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等。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思、议、说来积累和发展自己语言。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课文插图的故事,或教师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图片,制作课件让学生口述画面内容,这样的训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作文的能力。

三、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听话读写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听话读写的能力,先进行听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或让学生边听边默记,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记的内容进行复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记的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下来。或是由学生讲述学校、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等。其次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在听说训练中先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同座或小组合作交流,在班上进行叙述听到的内容。还可以训练学生边看边想。听故事时边看图边听;听完故事,去掉画面,让学生把听到的或想象画面进行表述,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可以是学生听老师说,也可以是同学之间互听互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能抓住要领,讲能讲得有条有理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对话可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拓展为辩论。当然对话的题目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的“语言吸收”与“语言表达”相互促进。转述读过的故事内容和复述课文,同样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只要对故事或课文熟读,就可以完成此项训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转述的故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先想,然后有顺序、完整地讲。复述课文应注重寓言或童话,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出示小标题引领学生复述。如《小英雄雨来》可以用一下小标题引导学生复述:“望着妈妈笑”“上夜校”“掩护李大叔”“跟鬼子斗争”“雨来没死”为标题指导学生复述。

四、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时候,先让学生学习观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再指导学生看图造句,或看图编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思维条理性训练的方面,教师可常常把条理错乱的几句话或一段话,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语文课本许多文章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使用关联词语,但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遇到这样境况,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加上相对应的关联词语,或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进行语言训练,使其语言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得到发展。其次,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语言训练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说话能力之后,应对他们进行由语言到写作的深化训练。在这期间,教师一般可采用选词填空,或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扩句、缩句、修改病句、看图写话,口头作文等的训练,要求学生语言要准确、生动,或将他们耳闻目睹的人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切实抓好说话训练是根本。只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课文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