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数学课堂中练习题的设计

2016-01-09王建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练习题高效数学

王建华

摘要:练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课堂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高效 数学 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练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就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算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练习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智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仅靠教材中的练习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精编设计练习题并分类指导,充分提供练习材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念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记得牢、用得活。在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巩固所学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一个新概念讲完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练习,如学习小数加法后,重点加强“小数点对齐”的练习。加强对比性练习,如质数和互质数。加强判断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学生极易混淆,为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应用概念,在学生学习了概念后,可以设计变换叙述形式的练习。例如:学习了数的整除概念之后,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18能被( )整除;( )能整除18;18的约数有( );18是( )的倍数。

再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也可设计这样练习:3:( )=( ):8,( ):3=2:( ),3:4=( ):( )等练习题,通过这样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只要等号两边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就能成立。”这样的练习设计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计算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高下的主要因素。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计算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这项训练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再进行延伸拓展型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会乘法分配律基本结构特征,掌握计算要领。如:先练习23.5×78+23.5×22等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题,然后再练习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练习题:如53.9×9+53.9;570×26+43×260;29.8×37+29.8×64;92×66+88×6等。使学生通过形异质同的简便运算,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

如何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题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典型例子,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强化学生的简算意识。

(1)968+479+32=1447+32=1479

968+479+32=(968+32)+479=1479

(2)899×25×4=22475×4=89900

899×25×4=899×(25×4)=89900

(3)76×68+76×32=5168+2432=7600

76×68+76×32=76×(68+32)=7600

通过以上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让学生记住一些如125×8、0.125×8、25×4等能凑整的特殊数,以利于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

简便运算的方法很多,有的一道题中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在实际计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运算定律、性质、选择最优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如:加法或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推广,交换律不只限于两个数,结合律不只限于三个数。在计算中,可以创造条件,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律进行简算。

如:169+37+31+63

=169+31+37+63(加法交换律)

=(169+31)+(37+63)(加法结合律)

=200+100=300

8×425×125×4

=8×125×425×4(乘法交换律)

=(8×125)×〔(400+25)×4〕(乘法结合律)

=1000×(1600+100)(乘法分配律)

=1000×1700=1700000

学生通过以上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开拓了学生思路,巩固了旧知,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那么巧妙,那么有趣。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在练习时,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辅导,对难度较大题,教师进行适当适度的点拨。对于优等生他们知识掌握得好,运算速度快,课堂上就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做小老师辅导学困生。这样既可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认识、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是几何知识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应用。因此,注重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很多时候,几何初步知识的练习设计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中认识掌握图形的特征,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把学具展开,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这两道练习题,在知识结构和题型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操作性的练习,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这样的练习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应用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练习,变“苦练”为“乐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设计一些有趣的图文题,编一些故事性强的趣味题、变式题以及游戏题等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应用题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常用的方法有:

图表法,把应用题中的量用列表或图解的方法表示出来,从而找到相等关系;

比较法,通过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到解题途径;

类比法,把结构相似数据相同叙述不同的题进行类比,寻求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例如:

1.公园里有红花120朵,黄花比红花少80朵,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2.花园里有红花120朵,红花比黄花多80朵,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3.花园里有红花120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4.花园里有黄花40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这四道题属于同一结构,而且数据和结果也是相同的,就是表达的形式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四个题进行类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了解题的方法,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理解和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应用题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灵活应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才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总之,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索解题技巧、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课堂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练习设计应该遵循循序渐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练习题高效数学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