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2016-01-09杨菊花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沟通技巧家园共育

杨菊花

摘要:幼儿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环境因素十分重要。幼儿教育不仅仅取决于幼儿园教师、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经常保持家园沟通相当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与教师时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相互协调、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家长与教师间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共育的根本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家园共育 方法渠道 沟通技巧

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家园联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教师与家长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和建议,并能提供相对便捷的渠道,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园方的教学方向和理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家园共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是一种互动的表达,只有当这种关系处于平等状态时,才能真正增进家园之间的和谐合作,改进幼儿的表现,准确地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增加教育的合力。

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判断我们工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保证良好的保教工作的同时,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就成为幼儿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本文就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谈一些本人的粗浅认识。

一、家园沟通的几种有效方法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水平、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在了解了上述基本信息后,教师便有了利于沟通的前提,可以采取以下沟通方法。

1.先报喜,后报忧;先表扬,后批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能生动地描述出其幼儿在幼儿园某一环节的可爱表现,家长会从教师的言谈中自然感受到教师对他孩子的关爱、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并留下了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而面对孩子的缺点,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要将孩子缺点错误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教师也不要流露出这个幼儿对其他幼儿造成的影响,而是强调幼儿的缺点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目的是为了他孩子着想,而非为了教师工作上的便利。

2.善于倾听家长意见。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抱着信任的态度倾听家长的描述,切不可随意打断,更不能在语言中流露出不信任,以免使沟通变成争执。一是让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是使对方觉得自己被关注;三是了解问题的症结;四是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机会;五是减少误解和错误,节约时间;六是增进双方的信赖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水平的家长对幼儿关心的方式不同。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过问的多些,而父亲则很少过问;小班幼儿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幼儿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幼儿的饮食起居和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幼儿的幼儿还没有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担心孩子在园受委屈,担心教师不够尽心等。所以,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展开沟通,进而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找准家庭教育配合点,保障孩子在多种教育因素下全面和谐地发展。

4.要尊重家长,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不居高临下。要注意征求家长的意见,要多提建设性意见,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等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才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或意见。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

5.出现问题主动沟通。幼儿在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故;还有个别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多次出现尿裤子、洗手打湿衣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等问题,教师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主动担责,并与家长说明这些问题发生的前提和原因,引导家长从多种角度思考分析,走出怀疑猜忌阴影。

6.要注重沟通方式。营造氛围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幼儿教师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除了可使用口头沟通、电话沟通、书面沟通、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访、家长信箱等一些常用的沟通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及电子邮件、约谈等手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交谈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环境与时间,灵活变通的选择沟通方式,同时要注意营造轻松自然的气氛,以达到有效沟通交流的目的。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1.与教育观念不同的家长沟通要会应变。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水平的家长沟通要注意技巧。在与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及时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学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等,教师先要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慢慢渗透,然后按目标要求指导家长,逐步与家长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2.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要注意分寸。根据多年与家长接触交流,可将家长性格分为随和型、表现型、分析型和支配型四种。

在与随和型的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创造友善的环境,讲话时面带微笑,多以商量的口吻交谈,鼓励家长多发表看法;在与表现型的家长沟通时,要多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的积极表现要多加赞赏;在与分析型的家长沟通时,最好先预约好时间,而且沟通时老师要附以事实、例子加以辅证、支撑,使家长更信服;在与支配型的家长沟通时,语句要坚决果断,但要注意用词恰当,避免伤其自尊。

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弥补家长与教师之间接触时间少这个缺憾。

2.收集家长电话、QQ、微信号并与家长建立长久联系。

3.开展家长半日活动、家长帮教活动、节庆亲子活动等,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了解幼儿园工作程序了解教师的艰辛,激起内心共鸣。

总之,融洽的感情,合理的方法是实现家园沟通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家长资源,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只有用心沟通,让距离消失,与家长为友、与孩子为伴,才能实现与家长的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的结合,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沟通技巧家园共育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