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2016-01-08谭凌雁
谭凌雁
【关键词】 幼儿教育;多媒体;应用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119—01
教学是一种艺术,现代化教学不仅是教学艺术的集中和再现,而且是教学领域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动画、声音、幻灯、投影、实物展台、交互一体机等,其目的是要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还应注重四个环节:一是以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为前提,二是以指导幼儿学会学习为重点,三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四是以是否体现幼儿主体地位为突破口。在教学中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各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本身所具有的潜在功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枯燥问题趣味化
宋朝朱熹认为:“教学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兴奋剂,是激发幼儿思维、渴求知识的动力,能否以兴趣去点燃幼儿求知的火花,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有情趣地、自由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教授“云和雨的形成”时,我在课前设计展示了“下雨之前”的故事,自制了动画课件。教学过程中,首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下雨之前”的动画故事,幼儿兴趣浓,求知欲和好奇心油然而生,一个个睁大眼睛,迫切地等待老师来解开“云和雨的形成”之谜。这样,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具是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在幼儿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对于解决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特征与抽象的知识特征之间的矛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会变的颜色”时,过去我们只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相互混合在一起,幼儿由于距离的局限性,看不清楚,我在教这节内容时,利用实物展台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用吸管将一种颜色(三原色)滴在投影片上,让幼儿从交互一体机屏幕上直观地看到颜色,让幼儿观察是什么颜色,然后将其中的某种颜色混合,让幼儿再次观察颜色有什么不同。通过观看屏幕上的颜色的变化,幼儿理解了“混合一词”,了解了颜色为什么“会变”的原因,改变了以前幼儿看不清的状况,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静止问题动态化
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是幼儿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能使静止问题动态化,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开辟了途径。例如,在讲解故事“小鸡和小鸭”时,故事中描述得很清楚,小鸡跑到河边打水往坑里倒,水坑中的水渐渐满了,小鸭得救了。我用PPT的“之后播放”、“触控”、“超链接”等自定义动画功能制作动画演示,屏幕上先出现小鸭跳进坑的情景,然后出现小鸡往坑中倒水,接着出现坑中的水位慢慢上升,一会儿幼儿在屏幕上看到坑中的水渐渐满了,小鸭会凫水,慢慢浮了上来。这样非常直观、形象,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又突出了故事的重点,使幼儿很清楚地了解了小鸡救小鸭的办法。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幼儿用眼睛观察、动手操作、用口表述,使幼儿学会分析、学会思维、学会动手、学会创造。如,在讲解“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先让幼儿明确总数与分解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积塑(6的分合)有几种分法,并用点进行记录,我巡视观察,挑选了操作能力较好的幼儿,然后通过实物展台让被挑选的孩子向全体幼儿进行分合操作过程展示,最终得出6的五种分合方法,这不仅代替了老师的说教,而且通过幼儿形象直观的演示,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其他孩子。幼儿通过对比上、下分解的关系,发现先分出“1”,然后每次添加“1”,另一种分解数减少“1”的规律,还发现组数比总数少“1”的关系,为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合”扫除了障碍。这样,使得幼儿的各种感官协调活动,从外部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激活了大脑的思维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