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奥数教育回归理性

2016-01-08孙志刚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奥数奥林匹克竞赛

孙志刚,男,博士,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第九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兰州市数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师大《数学教学研究》编委,甘肃省和兰州市多个教育教学专家班子组成员。从事高中数学教学31年,毕业班教学22年;出版教学专著6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参编教辅读物20多本。

“数学奥林匹克”是在青少年中有广泛影响的一种解题竞赛活动。世界上最早的数学奥林匹克,是1894年举行的匈牙利首届中学生数学竞赛。当代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则是从1959年由罗马尼亚主办的第一届开始的,这一赛事目前已发展成为每年举办一届的全球性中学生竞赛活动。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2015年7月4日至16日,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泰国清迈举行,美国获冠军,中国和韩国分获第二和第三名。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数学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崛起,形成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参赛选手队伍和规模最大的赛事活动。并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崭露头角,屡创佳绩,连续19届获得总分第一。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了他们数学素质的提高。通过竞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未来的数学人才,成为“开创新世纪的数学文化”的希望。

然而,就数学奥林匹克,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对奥数教育持肯定和提倡的态度,另一种则是对奥数的非议、批判和围剿,有人甚至提出“打倒万恶的奥数”这样的口号。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地支持和反对都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将奥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是错误的。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各种奥数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奥数成绩成了某些家长择校的借口和想方设法挤进名校的敲门砖,不少学生学习奥数的动机不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为了给升学录取增加筹码。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奥数教育的本质,失去了奥数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的作用,挫伤了广大中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取消奥数教育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也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尖端技术知识的优秀人才,数学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奥数教育,积极参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见美国奥数获奖学生,鼓励表彰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本届国际奥数竞赛中,美国队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时隔21年后超越了不可战胜的中国队,重获总分第一。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德国等,在历届奥数竞赛中都成绩不俗,国外不少著名大学还将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成绩作为选拔录取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奥数竞赛的优秀选手,日后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华裔美国数学家陶哲轩、越南裔法国数学家吴宝珠,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奖后,先后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这一事实就说明了奥数的开发智力与成才创新的关系。

除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外,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活动还有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几个学科,并称五学科竞赛,它们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现杰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后者只在高中阶段进行,影响不及奥数大。在这些学科的竞赛活动中,也存在着准确定位,防止功利化和庸俗化的现象产生。

2014年以来,教育部对五学科竞赛和其他的一些高考保送制度做出了必要的调整,省级获奖者不再具有保送资格。这为奥数和学科竞赛教育等活动走上正确道路和回归理性给予了制度保障。既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各方面特长的杰出学生,让他们人尽其才,学有所长,有用武之地,又不盲目跟风,人为加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奥数教育回归理性,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作为高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功能,可以有效引导学校教育的趋势和方向。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奥数奥林匹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