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

2016-01-08孙淑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隐形分层目标

孙淑琴

【摘 要】进入高中阶段各层次的学生,会因自身素质不同,对不同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应用能力有着很大差异。教师要承认差异,学会运用差异,力求在一种以班级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隐形分层教学策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使数学教学能基本适应每一个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隐形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两极分化。进入高中阶段各层次的学生,会因自身素质不同,对不同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应用能力有着很大差异。教师要承认差异,学会运用差异,力求在一种以班级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隐形分层教学策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使数学教学能基本适应每一个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良好发展。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显性分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习积极性,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数学课堂的隐形分层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顺应学生的个人能力,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显示出其巨大的上升空间,也显示出学生对于学习的特殊心理需求,高中数学隐形分层教学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培养,注重教师与学生交互配合,对其进行研究和剖析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使其真正做到爱学习和主动学习。

一、隐性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他们有的基础差,有的习惯差,有的对数学的兴趣不大,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B层: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这一类学生有不同的群体:有的学习自觉性好,但学习的方法有点不对头;有的头脑灵活,但不够努力;有的基础较好,但对数学的兴趣不大;有的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以致知识上有漏洞。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好的接受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有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2.教学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数学课程标准上指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分层指的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各层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与各层学生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⑥知识的迁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同:课程标准基本的教学要求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A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达到①——④;C层达到①——⑥;①——④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⑤——⑥属于综合应用范畴,具有挑战性,需要有较高的能力和耐性。

(2)授课分层: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授课时,前20分钟,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启发式教学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这段时间里,B层与C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课内容。20分钟后,对B、C层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的要求,而A层学生仍存在困难,完成例题或阅读教材,理解巩固基本知识。通过辅导了解他们中存在的困难,再讲解指导,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此时B、C层同学思考课本或消化有一定难度的例题,若有疑难,同样可个别辅导,而A层无疑难的,做课后练习。此时连同讲解及小结大约10分钟,突出培养学习方法,最后10分钟课堂检测(练习)、练习的结果应是当堂反馈、矫正。

3.辅导分层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分层次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提优辅差促中”工作和选题工作,让学生从题海中上岸,老师下海。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进行竞赛辅导,给C层学生开设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奋发向上,B层“吃得好”,不甘示弱,C层学生“吃得饱”,充分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4.学习效果评价分层

在每一章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隐性分层教学所带来的效果

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目的更加具体,对各层学生的要求也更具体,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的教学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并且充分认识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特别是处在A层的学困生们,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4.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分层教学的实施,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的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从简单的灌输型转变为“以导为主”的“导教型”,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味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学切实面向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为使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因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总之,隐形分层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试教育中的“一刀切”、“齐步走”缺少层次,不利于不用类型的学生的发展。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时时都能感悟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同时又觉察到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病,由于受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虽然负担重,但效果甚微。实施隐形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2000年07期

[2]薛国平.论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模式之差异.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猜你喜欢

隐形分层目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隐形人
雨林的分层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有趣的分层
“0感无暇” 隐形妆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